消失的豬油
說起豬油,年輕人估計對它沒什么感覺,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少能吃到豬油了,但是對于年齡稍長的人來說,記憶猶新。
豬油,在曾經(jīng)的年代也是火極一時的“油”。
那時候,家家戶戶的條件都差不多,每家都會有裝豬油的陶瓷罐,里面裝滿了白茫茫的固態(tài)豬油。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清油要憑票購買,每人每月配額只有半斤,平均到每天的量,大概就是順著筷子在鍋里點幾滴油花。
人們的肚子里油水太少了,怎么辦?
每家便存些肉票,買些肥豬肉回來“煉”油,給家常菜增添些風(fēng)味。
豬油,是那時人們家里都能輕松制作、物美價廉的食用油。把白花花的肉膘切成小塊,入鍋翻炒煎熬。猛火下,寸丁大小的肉膘滋滋地翻滾著,身子越縮越小,失去了最初的白嫩。
當(dāng)豬油慢慢溢出,肉膘也變成了金黃的油渣。剛熬出來的豬油,金光閃爍,母親會把它舀進搪瓷缸里,放上一兩天豬油便會凝固,像羊脂玉一樣雪白雪白的。
新疆人把豬油叫做“大油”。大油讓食物充滿靈魂,它有很多好伙伴,大油炒粉條、大油燉蘿卜、大油炒大白菜、大油拌飯、大油夾饅頭……這些東西一旦和大油結(jié)合,便會有羽化成蝶的質(zhì)變。
父親用“大油”烙的千層餅在當(dāng)年可是美味,蔥香和油脂的完美結(jié)合,那股香氣在寒冷的空氣中極具穿透力。
記得母親做的那一碗面,沒有任何葷菜的澆頭,只有碧綠的青蔥,白白的面條。神奇的是,大油像是臨門一腳,一勺微微泛黃的大油放在飯頂,只見它一點一點的融化,脂香滲滿面的空隙。這時候,母親再加點醬油,用開水一沖,一碗陽春面便大功告成了,只等著唇舌的檢閱。
我對小時候吃豬油渣的經(jīng)歷記憶猶新。它極端的脆,輕輕一咬,“咔嚓”一聲,天崩地裂,小小一團豬油像噴泉一樣,猛地激射而出,芬芳四溢。兄妹幾個搶著吃剩下的焦黃酥香的油渣,父親則愛拿它下酒。
后來條件好了,糧油店開始出現(xiàn)散裝的植物油,到了九十年初期,各種包裝精美的植物油越來越多,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直到現(xiàn)在,城市家庭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豬油了,豬油幾近消失。
如今,我家那個供豬油容身的陶瓷罐早已隱沒,它還是清朝的物件,是祖母的陪嫁。
捕麻雀
在麻雀還被列為“四害”的年月,院子里晾點兒吃的,它們總來偷食,像賊似的。
為了消滅這個害蟲,人們總對它不客氣,常捉了它們燒來給孩子解饞。
那時候,麻雀對我們來講是美味,更是大補。
“這個天,麻雀要餓死了?!备赣H讓我們跟他到房后去捕麻雀。
父親拉開柳條編的門,“呼”一陣?yán)滹L(fēng)旋起,后院也是白茫茫一片。父親已準(zhǔn)備好柳條筐和柴棍,只見他用麻繩將柴棍綁結(jié)實,再用柴棍將柳條筐撐在地上,又在柳條筐下撒了幾把玉米粒,手上捏著一根長長的麻繩。
“躲起來!不要發(fā)出聲音!”我們蹲下身子,藏到柴火垛后面,露出小腦袋,大氣也不出,眼睛盯著柳條筐。
約過了幾分鐘,一只小麻雀落在柳條筐上,它細細的腳丫子從柳條筐上輕靈地跳下來,停在柳條筐下,圓溜溜的小眼睛機警地東看看西望望,它以為沒有危險了,開始低頭啄玉米粒。
父親搖搖手,示意我們不要出聲。我們屏著氣看麻雀吃食。小麻雀吃了一會兒,飛到柴火垛上,嘰嘰喳喳叫了幾遍,好像在招呼同伴“快來!快來!這里有吃的!”
果然,幾只麻雀在它的召喚下,有的飛到柳條筐下,有的在高處觀望。柳條筐下的麻雀們張著尖尖的小嘴巴,專心飛快地啄玉米粒。
正當(dāng)麻雀們吃得歡時,“啪”的一聲響,父親用力拉動手上的麻繩,柴棍倒了,柳條筐也順勢將偷吃的麻雀們牢牢地壓在下面。高處觀望的麻雀們呼啦一聲全飛走了。
飛起時速度急遽,忽然驚散寂無聲。飛到不遠處,落在枯瘦的枝干上高低錯落,交頭接耳,不一會,又從枝頭急沖而落,在橫空的電線上一字列開,好似一條長線上釘了一粒?;疑募~扣。
此時,若有人振臂竭力一呼,定會群鳴而起,如一群打劫的“響馬”,呼嘯而來,呼嘯而去……
- END -
遇見Ni 遇見自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