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吃面這件事
我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
那就是北方人更愛吃面
尤其是陜西、山西等省份
這都是公認的碳水大省
不過,這不意味著南方就不愛吃面了
可別忘了咱武漢熱干面、廣東云吞面
而且南方還有一個隱藏的吃面王者
那就是福建
山珍海味、各式醬料,都匯聚在一碗面中
面,即是福建精華的合集
福建人到底有多愛吃面,現(xiàn)在就帶你研究
這幾種面,沒吃過不算福建人
作為南方吃面屆的頂流,可千萬不要低估他們對面食的熱愛,他們是真的可以吃出花來。
福建每個城市都有獨屬于自己的“面種”,或是山珍海味,或是酸香咸辣,總之都各有特色。
不過有這么幾種面,稱得上是福建的“經(jīng)典款”了。
福州線面
誰懂啊家人們,根本吃不完
在福州,線面是每個福州孩子的“童年陰影”。
但凡吃得慢了點、墨跡了點,等再回過神的時候,報一絲,這碗線面已經(jīng)變成了兩碗。
沒辦法,只好含淚吞下“兩碗”線面。這,就是線面神對吃飯慢孩子的懲罰。
有請線面受害者發(fā)言
等福州孩子長大后,線面又成了他們的鄉(xiāng)愁。
福州人對線面的想念,有味道,還有它所承載的情感。
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煮好的線面加到事先準備好的羊肉、番鴨、排骨等高湯里(這是靈魂),再調(diào)些福州老酒(這也是靈魂)、蔥花等,福州人管這叫高湯泡面。
福州紅糟線面
在紅曲酒制造的最后階段,將發(fā)酵完成的衍生物,篩濾出的渣滓就是酒糟,即紅糟
福建人非常鐘愛紅糟,它不僅功效多,而且百搭,很多福建粉面中都有它的身影
在福州,任何重要的日子都有線面的身影:
結(jié)婚訂親,男方要送女家“喜面”,圖一團和氣;
老人祝壽,年輕小輩要送“壽面”,祝壽命綿長;
大年初一吃線面,寓來年順利;
甚至,線面都成了福建人專屬的“病號飯”,因為它易消化,對腸胃好,可被當作流食。
線面,就這樣貫穿了福州人的成長歷程,見證了一幕又一幕悲歡離合、生離死別。
福州線面的烹飪手法并不復(fù)雜
圖源:b站@風味視界
線面以精制面粉為原料,輔以鹽、薯粉、油、雞蛋等佐料,手工拉制曬干而成。
1斤面粉,差不多可制成直徑0.5毫米以內(nèi)、6米長的線面近1000根。
這是啥概念呢,這1000根面連接起來長達6公里,北京中軸線也不過7.8公里。
村民正在拉線面,讓面更長更筋道
制作線面的流程繁瑣,歷經(jīng)十多個小時,以及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面、晾曬等七道工序
于是乎,細如絲、長如發(fā)的線面,天生就被賦予了長壽長命等美好寓意,壽面的配料也有許多講究。
例如正月初一,福州人會在線面里加上兩枚鴨蛋,寓意“壓亂”,這碗加了鴨蛋的線面也被稱作“太平面”。
除了鴨蛋,福州人也會在線面里加上番鴨、羊肉、蟶干、目魚、海蠣、香菇等輔料。
據(jù)說加了雞蛋或鴨蛋的線面,是地獄級別的,因為非常噎
圖源:紀錄片《非遺檔案》
然而,包含如此多配料和寓意的一碗面,實在是難以下咽。
福州線面的自我繁殖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越吃越多,根本吃不完。
而且吸過湯汁之后的線面,會糊成特別大的一坨,哪個福州人沒被線面噎到過呢。
向左滑動沉浸式體驗線面繁殖
線面就屬于“不吃還挺想念,吃了渾身難受”的那種面
圖源:小紅書@阿拖拖拖
泉州面線糊
拿勺子吃的面
泉州,屬于福建閩南地區(qū),是閩南文化的代表。
泉州東西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的一對石塔
面線糊,是泉州的特色小吃,也是閩南人非常熟悉的美食。泉州的早晨,就從一碗面線糊開始。
面線糊濃稠爽滑、配料豐富。面線糊是由福建特產(chǎn)的細面線而制,它細如發(fā)絲,再加上番薯粉勾芡,果真如“糊”一樣。
用勺子吃,才是面線糊的正確打開方式。
面線在煮之前就掰碎了,這樣可以避免粘連
不過“代價”是只能用勺子吃
面線糊更絕的是它的湯底,看似平平無奇,卻是花費不少功夫制作出來的。
面線糊的湯底可以用豬大骨,小火慢熬2個小時以上,骨湯奶白鮮濃。
當然也可以用海鮮熬制高湯,這種湯沒有腥味,只有鮮味。這就是福建背山靠海的地理優(yōu)勢了。
出鍋之后一定要加白酒!這叫一個地地地地道
圖源:b站@草草啖鹽說蜜
面線糊的配料那是相當豐富,雞鴨鵝排骨這都是標配了,還有各式各樣的鹵煮、甚至不乏海蠣、蟶子、魷魚這類海產(chǎn)品。
還可以搭配油條、馬蹄酥、泉州特色的醋肉等等。這一大碗,簡直肉食愛好者狂喜!
把油條按到面線糊中,再抬起來已經(jīng)吸滿了湯汁
地理君的泉州同事說道:面線糊不加大腸滋味少一半!
糊而不爛、鮮濃湯底、豐富配料,這就是為什么面線糊這么讓泉州人念念不忘。
廈門沙茶面
是異國味,也是家鄉(xiāng)味
廈門,旅游屆的頂流選手,來了“鷺島”怎么能不吃廈門的沙茶面呢。
鼓浪嶼和世貿(mào)雙子塔
曾經(jīng),福建人為了謀生遠渡南洋,在東南亞發(fā)現(xiàn)了當?shù)氐幕旌舷懔稀?strong>沙嗲”。
后來這種異域風味跟隨福建人回到了家鄉(xiāng),因為福建人不擅長吃辣,便因地制宜,降低了辣度,加入油炸花生碎提味,并改名為“沙茶”。
沙茶面的底味與精華,就在這鍋湯中。豬大骨和雞熬成的高湯,再加上沙茶醬,這鍋湯既鮮美又濃郁,既爽口又開胃。
沙茶面口味咸鮮香辣,非常上頭
堿水油面燙熟后,就是快樂的“配料DIY”環(huán)節(jié),對于沙茶面來說,只要你想,沒有什么是放不進去的。
最推薦的是豆腐、豬腸、瘦肉、鴨血,這些容易吸湯汁,一口咬下去都是滿滿的沙茶鄉(xiāng)。
只要錢包夠用,想加多少海鮮加多少
圖源:b站@雨銘軒說美食
配料和面準備就緒后,淋上早已“迫不及待”的湯料,會吃的人還要再來一大勺花生醬和炸蒜。這一碗配料滿滿,口感豐富的沙茶面就成了。
誰說面一定是“面”
福建的面在某些方面絕對能刷新認知。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面”是小麥等其他粗糧制作而成,但在福建,面可以是芋頭做的,甚至可以是魚做的。
屏南芋頭面
芋頭還能這樣吃?
要說最愛吃芋頭的省份,福建當仁不讓,這和福建的氣候分不開。
一方面,福建西北的武夷山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另一方面,來自海洋的季風帶來了充沛的水汽,這兩點使福建的氣候溫暖濕潤。
剛好芋頭喜高溫濕潤,福建的氣候完美契合了芋頭的生長習性。
福建邵武市的檳榔芋
檳榔芋淀粉含量高,肉質(zhì)細膩,相當好吃
愛吃芋頭的省份,自然能把芋頭做到極致,芋頭面,就是證明。
芋頭面是閩東寧德市屏南縣的特色美食,它是用蒸熟的白芽芋頭和地瓜粉混合,不斷揉壓至面團狀。
白芽芋頭搗碎和地瓜粉混合,揉啊揉啊揉
圖源:b站@心聽聽
等到鍋開,將面團切成圓條狀放入沸水中,晶瑩剔透的芋頭面就形成了。
這樣制出的面條,一出生就自帶芋頭香。烹飪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加入配料,屏南人會在芋頭面中加入泥鰍、紅酒糟、芹菜、牡蠣等等配料。
滑溜溜,糯唧唧
圖源:b站@心聽聽
這酒糟芋頭面可不是什么黑暗料理,芋頭健脾補虛,酒糟活血止痛,這對cp就是冬季的最佳食補,溫暖一整個冬天。
酒糟芋頭面,紅彤彤,熱乎乎
圖源:b站@遇拾柳
連江魚面&平潭馬鮫魚面:
魚面,還真是魚做的啊
“沒有條件,就創(chuàng)造條件”,這就是福建人吃面的第一要義。誰說面只能是小麥做的,魚在他們手上,也可以是面。
連江縣隸屬于福州市,位于福州東北部。連江全縣總面積大約為4000平方公里,而海域面積就有約3000平方公里。
這意味著,連江縣其實四分之三的面積都被大海覆蓋著。
連江縣,半個縣城都在大海上
而且它還守著閩江入海口,連江不僅海洋資源豐富,也連接了江與海、農(nóng)耕與漁獵。
既然守著這么大一片海,自然要就地取材,靠海吃海。
五六十年前,連江出產(chǎn)的黃魚便宜量大,質(zhì)量又好,怎么吃都不心疼,于是連江人便研究出了一種新吃法:將黃魚去皮剔骨,剁成茸之后加入少量的地瓜粉。
做出來的黃魚面薄如紙、韌性強,和普通面條一樣可燜可炒,這自帶魚鮮味buff的面條,誰吃誰都迷糊。
黃魚面薄且透明
圖源:小紅書@大年的食物筆記
不過現(xiàn)在天然黃魚價格過高,魚面保存不易,為降低成本便換成其他魚類,魚面也烘干保存。
烘干的魚面
圖源:小紅書@大年的食物筆記
平潭縣也隸屬于福州市,它位于福州的東南部。平潭四面環(huán)海,海鮮也是平潭人鐘愛的食材。
平潭藍眼淚
平潭魚面的原材料用的是馬鮫魚,北方同學更熟悉的名字是鲅魚。
新鮮的馬鮫魚剁成泥,加上適量紅薯粉,碾成薄片,切成細絲,就是魚面了;想吃魚片切成塊就行了。馬鮫魚主打一個物美價廉,經(jīng)濟實惠。
馬鮫魚面,不像連江魚面是扁平的,它更加細長粗糙
這些魚在福建算是物盡其用了,福建魚面鮮滴很!
山珍與海味,主打一個料比面多
福建的神奇之處就在它的地理位置。
福建雖然地處東部第三階梯上,但卻處處是山,境內(nèi)的山地、丘陵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90%。
北部的武夷山分割開了福建與江西,中部的太姥山、戴云山又將福建的土地切割。
福建寧德福鼎市太姥山
福建的東部是近海平原,在這些山地中艱難生存著。
但就是這樣的地理位置,讓福建既有山珍又有海味。福建人自然也沒有辜負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山珍海味,都在面里了!
莆田鹵面
包羅萬象,應(yīng)有盡有
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境內(nèi)有平原,例如興化平原、楓江平原;中部多為低山丘陵;東南部是沿海的低丘陵帶和島嶼。
莆田湄洲島媽祖廟
這樣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莆田的食材豐富多樣,包羅萬象。什么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海里游的,都能在莆田找到。
當然也可以在一碗面里找到,上到酒宴下到家常,莆田鹵面就是這么神奇的存在。
因為毗鄰山海,莆田鹵面里有紅菇、炒蛋、干貝、蝦仁、蟶干等等。別小瞧紅菇,它能讓鮮味更上一層樓,莆田鹵面的鮮沒有上限。
莆田鹵面的湯和面是一起煮的,所以面非常入味
后面會提到的漳州鹵面,湯頭和面各煮各的
這算是平價版,要是想吃頂配版,還能往里加海參、鮑魚、螃蟹等等。
紅菇,鮮是真鮮,貴也是真貴
要再來點豬油,這碗面鮮沒邊了
無論是什么配料,莆田鹵面都散發(fā)著一股清香;即使沒有勾芡,湯底也十分濃郁;多到要溢出來的配料,更是超級滿足!
南霞泥鰍粉干
山野間的恩賜
南霞鄉(xiāng),隸屬于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qū)(就是那個沙縣小吃的沙縣)。三明市位于福建省的西部,那里多山地,美味就在山野之間。
福建三明市
這碗面的主角就是泥鰍,當?shù)厝藢δ圉q的處理一點不含糊。泥鰍要從不受污染的水田中捕捉,還要放入清水中讓它吐掉泥沙。
煮的時候,要用冷水將活泥鰍下鍋,水沸騰的過程中泥鰍一點點變熟(聽起來有點殘忍),這樣煮出來的泥鰍又軟又滑。
煮熟的泥鰍,Q彈嫩滑
圖源:東南衛(wèi)視
再加入蝦油、家制酒糟、生姜、腌菜等等,山野味都在這一碗泥鰍粉干當中,細品還有點酒香的甜,粉干嫩滑爽口,一切都是剛剛好。
酒糟泥鰍粉干
粉干是南方大米制成的,很細
別問,問就是南方的粉也是面
漳州鹵面
北方人的鄉(xiāng)愁
漳州位于閩南地區(qū),有吃鹵面的習俗,每逢過節(jié)、婚禮、祝壽,甚至是送殯都有鹵面的身影。
漳州華安土樓,這是中原人來過的痕跡
之前的文章中也寫到過客家人,《張頌文說他是客家人,所以“客家人”是?》
據(jù)傳,漳州鹵面是移居漳州的北方漢族帶過來的,慢慢地便演變成節(jié)日傳統(tǒng)美食了。但原料選擇和制作卻和北方不大相同。
面一定要選堿面,堿面耐存放,筋道彈牙。
每逢過節(jié),漳州人必會準備堿面
這配料也是相當豐富,除了常見的海鮮和蔬菜之外,還有筍絲、豆芽、黃花菜、扁魚、沙蟲(也叫星蟲,有點像蚯蚓,但不是蚯蚓)等,這配料,又南又北的。
漳州鹵面比起莆田鹵面,湯底要勾芡,所以更濃稠;更注重鹵味,顏色也更深一些
然后用甘薯淀粉和鴨蛋勾芡,最后加上蒜蓉醋、胡椒粉提味。一點胡椒粉,就能讓整個鹵面升華。
鹵料也是它與莆田鹵面的不同,漳州鹵面更注重鹵這個字
圖源:b站@我是空菜
除了這些還可以額外加點鹵料,鹵料都是直接剪下來,掉進碗里,剪刀咔咔的聲音,從未覺得如此動聽。
吃的就是那個“味”
福建的面有料多的、面種“特異”的,如果你想吃最純粹原始的“味”,咱福建也能安排上。
沙縣拌面
花生醬,拌萬物
沙縣是福建三明市市轄區(qū),位于福建西北部。這是一個非常傳奇的地方,沙縣小吃遍布全中國,但其中有一些小吃不是真正的沙縣小吃,或者說出了沙縣就沒有那么正宗。
從淘金山俯瞰沙縣
沙縣人:有沒人為我們正名?。?/p>
地理君這不就來了,沙縣說是福建美食招牌一點不夸張:燒賣、芋餃、扁肉、板鴨、拌面、豆腐丸子、羅蘭燒餅、牛肉粉等等……都是沙縣人從小吃到大的正宗小吃。
真.沙縣小吃
尤其是沙縣正宗的拌面,和遍地開花沙縣小吃店的拌面完全不一樣。
沙縣拌面選用堿面,更講究的店鋪會用高砂面干。面不用煮很久,這樣可以保證面條的韌性。
燙面,熟得很快
接下來最關(guān)鍵的一步來了,那就是拌上濃郁的花生醬!不需要多余的配菜,吃的就是這一口咸香醇厚,有的老店還在堅持自制花生醬,這是難以復(fù)刻的情懷。
花生醬和其他醬汁一起混合,例如醬油、香油等等
圖源:b站@廚師長農(nóng)國棟
在沙縣,拌面搭配的小吃是扁肉,他倆一直是公認的cp。每一家沙縣的小吃店都有木槌敲打豬后腿瘦肉的聲音,這是在敲肉餡。
拌面和扁肉,情侶套餐
扁肉像餛飩,但不是餛飩
扁肉的皮是用福建福州的著名特產(chǎn)“燕皮”包制而成,燕皮是將豬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甘薯粉制成的薄片。
一濕一干搭配起來吃,既互補又滿足了味蕾!
哪里有拌面,哪里就有扁肉
詔安賊婆面
沒湯底,沒靈魂
詔安縣位于福建漳州市,在福建的最南端,與廣東潮州相接,賊婆面就是詔安的特色美食之一。
詔安縣南詔鎮(zhèn)
雖然叫賊婆面,但其實就是清湯面,因為創(chuàng)始人別名賊婆而得名。
既然是清湯面,最鮮美之味定在這湯頭中。地道的賊婆面湯頭會選用新鮮豬筒骨,文火慢燉一夜,讓鮮味充分沉淀;
早早準備好的湯頭
圖源:b站@每天學d攝影技巧
更講究的店鋪還會加入后腿肉肉蓉,既能釋放鮮味,又能吸附雜質(zhì),最后熬出來的湯汁清澈見底。
面選用當新收小麥磨成的精面粉,配料不乏青菜、海鮮,挨著潮州怎么能少了各種各樣的肉丸。
保留原始、純粹的湯味,才知道你吃的是清湯面
里面的苦瓜煮了之后一點不苦,唯有清香
圖源:小紅書@毛毛宇
面條嚼勁十足,湯汁清鮮醇美,這滋味,根本停不下來!
漳州手抓面
五“醬”俱全
前面提到了漳州鹵料豐富的鹵面,也有清湯的賊婆面,但是手抓面你聽說過嗎?
好,地理君知道你在想什么,停止幻想!這種手抓面更像是面餅(很難說這是不是干脆面的靈感來源)
它是將南方的堿水面煮熟后團在一起,團成餅狀。然后將面餅涂抹上花生醬、沙茶醬、甜辣醬、蒜蓉醬和芥末醬,再放上一條油炸干豆腐。
這是比較經(jīng)典的吃法,拿起面餅,抹上醬
圖源:《閩味一百》
最后,把面餅卷成卷,咬著吃就好了,頗有一種在吃手抓餅的既視感。
不過現(xiàn)在手抓面已經(jīng)不這么狂野了,將冷卻好的面餅剪成塊,澆上醬料,配上炸物,可以用筷子夾,也能用手抓,隨你喜歡。
現(xiàn)在普遍的吃法,拿筷子夾
圖源:《閩味一百》
這五醬絕對能喚醒你的食欲,甜、咸、酸、辣、清香、冰涼混合在一起卻不排斥,反倒和面餅完美融合,大開大合就是手抓面的底色。
手抓面和炸五香,再另外搭配上炸醋肉和豆腐湯
愛吃“面”的福建人
福建人到底為什么這么鐘情于面食?這和古代中原人民的南遷分不開。
漢晉以來,中原每逢戰(zhàn)亂,就有大批人口南遷,福建更是亂世中的理想避難所。
主要是福建北部西部是武夷山脈,對于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來說,這就是天然的屏障,阻擋外來入侵者;
福建天然的屏障——武夷山
再加上耕地面積少,兵力也不愿意到這里來,費錢費力。所以說逃到這來避難,絕對安全,就是日子過得苦了點。
北人多次南下入閩,自然也想念家鄉(xiāng)口味,于是就將家鄉(xiāng)作物小麥和愛吃面的習慣帶到了這里。尤其是南宋年間,南下的北方人越來越多,麥田已經(jīng)遍布閩地。
福建南平市秋收之景,如長河蜿蜒
經(jīng)過這么多年,面在福建早已經(jīng)突破了小麥的限制,更加具有“福建味”。
福建的面更注重味道,以及和面搭配的食材。
一方面,福建北接江西、浙江,南接廣東,注定了福建的味道絕不止一種。
例如武夷山紫溪粉,因為接近江西,所以口味偏辣;漳州與廣東潮州相鄰,口味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廣東的影響;沙茶面甚至還帶有東南亞口味。
武夷山紫溪粉,口味偏向江西
另一方面,福建多低山丘陵、東部沿海,這意味著福建物產(chǎn)豐富,配料可以是滿滿的一碗海鮮、也可以是山野滋味、也可以只有醬、連面本身都可以用魚和芋頭來制作。
面到底應(yīng)該什么樣?我想福建人已經(jīng)給了答案,面可以豐富多彩,可以包羅萬象。
傳承、創(chuàng)新、山川、海洋,皆在一“碗”天地間。
【參考文獻】
[1]郭文慧,梁靜,蘇晗,陳竟豪,曾紹校,盧旭.福建省傳統(tǒng)飲食文化及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8,24(06):5-10.
[2]林玲.福建面制品[J].糧油食品科技,1982(02):9.
[3]盧范經(jīng).福州線面.中國國家地理
[4]皙揚.福州人的麥香.中華遺產(chǎn).2018年11期
[5]阿斯蘭.光明之城的海洋傳奇.中華遺產(chǎn).2021年07期
[6]地道風物.福建人吃面,到底有多魔性?
[5]尋味星球.山珍海味配碳水!中國面食的隱藏王者,竟然在福建
[6]國家人文歷史.福建才是隱藏的吃面大???
[7]詔安縣圖書館.賊婆婆和她的賊婆面
[8]九行Travel.中國最愛芋頭的省份,真的好糯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guī)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后續(xù)精心編輯內(nèi)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