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時,貫穿東西的經(jīng)濟文化通道有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之分,陸上絲綢之路有南北兩條,北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jīng)河西走廊、新疆、阿富汗至西亞、歐洲,南面的經(jīng)巴蜀茶馬古道、印度等至非洲、地中海一帶。而海上絲綢之路,則以杭州、明州、泉州等為口岸,經(jīng)臺灣海峽、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至非洲與阿拉伯半島諸國。由于這兩條商貿(mào)文化通道所起作用,使古代中國加強了與西方諸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從而使華夏大地的海外交流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特別是加大了與亞洲各國的商貿(mào)流通,為各國人民所關(guān)注。
△京杭大運河
杭州在初唐時,就已成為江南名郡,居民十余萬戶,稅收五十萬緡(一緡等于一千文)。當時海舶直通杭州灣,中外商旅云集西湖之濱,“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東眄巨浸,輳閩粵之舟纜;北依郭邑,通商旅之寶貨”。
在我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各對外口岸之中,杭州因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其所起作用更是非同尋常。對于杭州的口岸中轉(zhuǎn)作用,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解悶十二首》中寫道:“商胡離別下楊州,憶上西陵故驛樓”,可見當時外國商人去楊州,都是以海船經(jīng)西陵到杭州,然后通過京杭大運河,再到楊州甚至通州(北京)、洛陽、長安的。
西陵渡,即今之蕭山的西興;海船進入杭州灣后,必行至西興這個港口,然后從江對岸的柳浦渡(原江干區(qū)沿江一帶)上岸。為便于過往官吏、商旅、游客借宿,柳浦在唐宋時還有一個朝廷所設的樟亭驛,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等都曾在此住過,并留下了詩章。而商胡們的海外貨物,可經(jīng)過龍山河,也可以從望江、清泰門進入南宋時為御街的中山路,以車馬相運至下塘河,然后過德勝壩裝入運河船舶。再說京杭大運河,它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末期,全長1794公里。自隋煬帝大業(yè)六年(610),江南運河開通后,杭州北通邗溝、通濟渠,直達涿郡(今北京),自北至南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流域,成為江、河、海三水樞紐;京杭大運河為世界歷史上最古老、流程最長的人工河道。但大運河筑到杭州段時,并沒有直接與錢塘江接通,最后相差6.977公里。這是因為歷史上的錢塘江江岸多次變遷,水位比運河高三米,大潮來時高六米,歷代的科技人員都解決不了江河水位落差這個難題,因此只好擱置,而運河也就留下了這段“盲腸”。大運河至杭州艮山門后,就變成了斷頭的死水河,加之杭州市郊的工業(yè)、生活污水的進入,使得水質(zhì)惡化變質(zhì),魚蝦絕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大運河溝通錢塘江的工程,被交通部提到了議事日程上。1983年11月12日,京杭大運河錢塘江溝通工程開始實施,歷經(jīng)5年,在航道線上建造了鐵路立交橋一座、城市橋四座、公路橋兩座、農(nóng)用橋四座,可以同時通過兩艘300噸級船的大型船閘一座,并且在運河入江處兩旁興建了10米高的防洪大堤,以保護地勢較低杭嘉湖平原的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
“盲腸”切除后,京杭大運河真正溝通了南北五大水系;向西可經(jīng)富春江、新安江到達浙江中、西部的金華、蘭溪等城市,向東可達寧波等港口城市,還可連接安徽黃山市等地。北煤南運、南糧北調(diào)將更加方便,還可以大大減輕鐵路和上海港的運輸壓力。與此同時,每天將有6萬噸潔凈的江水,進入運河,調(diào)節(jié)杭州市、郊河流的水量,并與西湖水流相通。京杭大運河的全線貫通,使得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區(qū)與江南旅游金三角更加繁榮興旺。
但無庸諱忌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打通的大運河的江海交匯段,大多原為灘地、農(nóng)田、民房住宅基地,人文歷史景觀相對較少,筆者認為,這一地區(qū)潛在的歷史場景景觀、民風、民俗,完全可以挖掘出來并且給予重現(xiàn),比如,此地曾是蠶桑絲綢產(chǎn)地,千百年來,中外商旅、游客、官員不斷在柳浦與運河間穿行,歷史的身影與腳步交織出一番興旺的盛景,不妨在岸邊樹一些雕塑小品,重現(xiàn)唐宋時代種種場景,以美化江河交匯段。此外,還可在此地塑立詩圣杜甫之像,并將他所吟詠的千古名句“商胡離別下楊州,憶上西陵故驛樓”,立碑刻在唐宋場景雕塑群的附近,以重現(xiàn)歷史。
△京杭大運河沿岸
以上補景建成,江河交匯段將體現(xiàn)出京杭大運河的海脈河魂精神,使之全線壯景南北一體,美哉美矣!
音頻 | 王 迅
編輯 | 衛(wèi)留行
責編 | 劉萬偉
《運河南端(江干段)風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