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領域的一門必修課,占15學分,是所有科日中學分最高的,可見它在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研究性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新理念。筆者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對研究性學習課程進行校本開發(fā)的過程與認識。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根據(jù)省教廳的部署,從2001年秋季起在高中一年級開設研究性學習課。每周1節(jié),列入課程表中。學校經研究決定,安排了本課專任教師,負責研究性學習的開發(fā)和教學工作。
研究性學習作為新課程綜合實踐領域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既沒有課程標準,也沒有教材;沒有現(xiàn)成的教學方法,也沒有教學評價體系。對研究性學習活動這樣特殊的新課程應何去何從?我們決定嘗試對它進行校本開發(fā)的探索。
從目前國內外課程改革的情況來看,“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介于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之間的一種課程組織形態(tài)。一方面,它作為國家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納入到國家課程計劃之中;另一方面,它又是能體現(xiàn)地方和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學校可以自主的、有特色的經營它。因此說,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使學校的教育和教學能夠從過去劃一化的平行發(fā)展、平均發(fā)展的局面中擺脫出來,從而朝著個性化與特色化的方向發(fā)展,這就給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根據(jù)本校實際制訂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于實踐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活動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無疑有良好的激勵作用。
課程目標:
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在活動中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和多種途徑獲取信息的方法,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shù)乩眯畔ⅲ耘囵B(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中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利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及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逐步懂得尊重他人的見解和研究成果,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培養(yǎng)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和熱愛科學、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不斷追求真理的品質。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使學生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及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課程內容:根據(jù)青少年的特點,尤其是高一年級的新生情況,按下列四大主題開展活動。
“學生與自然”,主動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熱愛自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huán)境。并身體力行。
“學生與社會”,認識社會資源,并知道要有效運用,走進社會,熟悉并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發(fā)展人際交往,養(yǎng)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參與社區(qū)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qū)服務的意義。
“學生與自我關系”,認識自我,培養(yǎng)文明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責任感,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我保護,端正勞動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學生與文化”,學習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關注文化現(xiàn)象,豐富文化知識,尊重多樣文化和本土文化,主動參與社區(qū)文化活動。
課程實施:組建一支兼職教師隊伍,結合當?shù)貙嶋H,整合社會教育資源,聯(lián)系本市的一些單位,組建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充分發(fā)揮學校的學習資源作用,運用學分管理手段規(guī)范本課程,如下表,組織評價等。(下文另作詳述)
課程管理:根據(jù)學校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實施(具體略)。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與探索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與一般的學科教學目標不相同。它更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僅是—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強調學生親身的實踐和體驗,而不僅是通過課本和老師獲取間接的知識;在知識技能的運用中,在親身實踐中,使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華。
(1)指導學生選題
在指導過程中把握四個要領:設置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指導一些必要的選題方法;組織課題組和開題報告會;指導審題。具體做法是:
①設置問題情景。在選題剛開始的時候,我就有計劃地把本校近年來研究性學習在環(huán)保方面的實例進行整理、精選,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讓學生接觸環(huán)保問題,進行討論、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醞釀課題。
②結合實際,提出研究性學習選題的一些范圍:我與社會、我與環(huán)境、我與科學、我與文化,在高—著重推薦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主要分為社會調查和科技活動兩類,引導學生探究身邊的科學。
③用范例引導選題。前兩年我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取或自定課題,結果出現(xiàn)很多缺乏科學性或實際意義的題材。諸如“英超”、“星座”的研究課題就占了1/3,外國球星如貝克漢姆、麥當勞、運動鞋調查這樣的課題每班都有幾個。近年我們采用范例引導的做法,把本校近年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秀成果開發(fā)出來,刻錄成光盤再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學習當中的選題方法,參考其中的選題題材,然后選題或自行擬定課題,這樣對于引導初次接觸研究性學習的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以后的資料分析和撰寫研究報告的指導過程中也可以發(fā)揮這些范例的作用。
④推薦一批參考專題。如珠海前山河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唐家灣歷史文化調查與分析,××城中村改造的調查,農科中心考察,社區(qū)綠化建設調查,香煙煙霧有害物質測定,咸潮的研究,酸雨對植物的影響研究,當?shù)厣饺恼{查與分析,空氣污染指數(shù)及其影響因素,珠海民風民俗調查,含磷洗衣粉與無磷洗衣粉,加碘食鹽調查與鑒別,裝修材料與室內空氣污染等。
在每學年學生生成的課題中,基本都能圍繞課程設計的四大主題。在這些課題中,采用教師推薦的課題約1/3,其余為學生自己擬定的課題。由此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少年思維的一個特點:不愿套別人的思路行事,追求個性,有創(chuàng)新,同時也反映了對指導學生選題指導工作的成效。
(2)組織課題的實施
組織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把握三個階段:
①進入階段。一開學就進行動員,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有利條件,自主選題或擬題,組成課題小組,4至8名同學為一組,選出組長。指導各組對所選的課題進行分析,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具體活動計劃,組織開題報告,讓每一組都上臺當眾報告自己的研究課題、方案,然后根據(jù)人家的意見及提議進行修訂,完善方案。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第一節(jié)課就打“學分牌”,新課程方案賦予研究性學習15學分,是必修課程中學分最高的,通過學分詮釋新課程的目標,以學分為抓手就能激勵學生的參與熱情。這一做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實現(xiàn)了參與率100%。
②實踐體驗階段。指導學生搜集和分析資料,組織調查與實驗,協(xié)助學習等。根據(jù)學生的計劃利用節(jié)假日或寒暑假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安排適時作些方法輔導,給予必要的指導,如調查問卷的制訂、數(shù)據(jù)處理,撰寫實驗報告等。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做好社會實踐記錄,實驗記錄,及時記錄本組研究情況,個人體驗,指導學生學習建立課題檔案,學習運用材料分析問題、形成成果,這些也是后面總結和評價的重要素材。組織活動必須落實安全性原則。在組織活動時進行教育,把我們制訂了綜合實踐活動安全守則發(fā)至各組,當進行社會實踐時,指導老師也跟著一起前往,除了協(xié)助組織和指導活動外,還要在安全方面給予監(jiān)督,防患于未然。由于我們重視安全教育,我校幾年來開展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1000多次,沒有出現(xiàn)安全事故。
③交流和展示階段。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指導各組分析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成果。進入下學期中期就開始組織研究性學習成果交流會。為提高參與率,我們全部采用以班為單位舉行,一節(jié)課安排2-3組交流,各組都需要經過報告、答辯和評價三個過程,隨后安排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注意在事先發(fā)放活動手冊,運用的評價表進行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跟蹤評價。多數(shù)的組把他們精心制作的電子文本運用多媒體平臺播放出來,隨著畫面、音樂的推進,一邊展示一邊向同學和老師宣講他們的研究報告,然后人家對他們的成果提出問題,并由該課題組成員答辯。由于各組精心策劃,每一組發(fā)言都能引發(fā)一輪轟動。他們既講研究所得也講體會。有一個組的學生說,他們到某單位采訪,去了好幾趟才找到負責人;還有學生談到,他們到一家大商場去做調查,開始時誰也不敢主動問人,過了半小時才壯著膽上前問人。學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他們的真實感受使大家感觸良多。學生的交流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他們的每—項成果都是團結協(xié)作的結晶。他們的交流使人家引起了共鳴,對在座師生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真正體現(xiàn)重參與、重實踐、重體驗的活動宗旨。
(3)整合學校和社會的學習資源
①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硬件作用。運用校園網建立管理平臺,發(fā)揮網絡作為師生信息傳輸和探究工具的作用,使校園網站成為交流的平臺、展示特長的園地,讓學生通過網站提問題、辯問題,各抒己見,把各自在社會實踐中的成果、心得貼在網頁上,與人家共享,也可以根據(jù)教師在網站上提示,開展協(xié)助學習,把結果上傳至網站上;通過網站收集反饋信息,指導學生的學習,充分發(fā)揮網站作為論壇、資源共享和良師益友的作用。
②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支持,使社會力量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教育資源。我們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適當聘請校外社會人士為課題組的指導教師。這些人有學者、專業(yè)人士、普通工人,一般都是學生的家長。他們熟悉行業(yè),了解行情,對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很有優(yōu)勢。如有一名學生的父親是中山金剛石公司的管理者,我們就請他來擔任一個小組的指導老師,在他的帶領下學生進行了參觀、考察,順利完成了《人造金剛石的探究》課題計劃。
③利用校內的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等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作環(huán)境考察后,把采集的樣品帶回實驗室測定,用實驗室的儀器做實驗,用勞技的工具做小制作品,到圖書閱覽室查找資料等。我們還讓學生將家里的有利條件也利用起來,如在家上網瀏覽資料,制作電子作品等,同時也讓家長參與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如“酸雨研究”小組收集酸雨樣品,就在家里設計“酸雨對花卉生長影響”的實驗,收到良好的效果。
④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近年來我校得到本市的一些單位支持,聯(lián)合建立了一些教育基地:
人才交流中心(可考察珠海特區(qū)對人才需求,及人才就業(yè)現(xiàn)狀等)
珠海法院(了解本地執(zhí)法違法情況,進行社會調查等)
淇澳紅樹林區(qū)(考察生態(tài)環(huán)境等)
梅溪牌坊展覽館(了解珠海的近代史及名人等)
市農業(yè)科研中心(了解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運用、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與管理模式)
市消防局(了解消防知識和典型案例)
部隊、社區(qū)、街道等共建單位(了解社區(qū)文化及先進事跡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拓展一些新的社會單位,作為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地。
(4)做好評價和總結工作
①結題時指導學生做好檔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各組設立檔案袋,要求有6項必備材料:研究報告、開題報告、活動記錄(一次活動一份記錄表),發(fā)放的調查問卷及統(tǒng)計或訪問記錄,查找或收集到的資料、照片等,各成員的總結或平時的研究工作日記。平時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檔案袋各組要有專人管理,結題時要展示。
②組織評價。評價的主體是學生,事先制訂好各種評價評價工具表,發(fā)至各組,要求學生評價時根據(jù)表上的要求進行。各階段的評價隨活動進行,對結題評價組織工作要細致。先組織學生參觀研究性學習成果(檔案材料),然后在班上進行評議,評各組(結合結題報告時進行),在組內評各人,最后參考指導教師意見得出綜合總評。總評為:研究報告質量占3O分,作報告的交流占20分,答辯占20分,檔案材料占30分,最后根據(jù)總分評出等級,總分和評價等級對應為:60分以下D等(繼續(xù)努力),60-75分C等(合格),75-90分B等(良好),90以上A等(優(yōu)秀)。在實際中各組的評價結果為C等有10%,B等有30%,A等有60%。偶有出現(xiàn)評為D等者(如遇意外原因沒有完成課題研究工作),則給予機會補做至完成,然后補評,多年來只出現(xiàn)過13例這種情況,我都是采用上述方法處理。學生在一學年內完成1個課題(不提倡多選課題),并獲得總評c等以上都授予6學分/人。至期末把課題研究概況、獲得的總評等級、學分等記入每一名學生學籍冊。
③教學工作總結。每學期、學年都有教學工作計劃與總結,根據(jù)教學實際對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專題探討,至今形成了系列的教研果有:
教學論文《使研究性學習走向發(fā)展性評價》2006年獲廣東省一等獎,另有三篇分別獲省二等和珠海市一、二等獎。
發(fā)表研究性學習教學論文15篇。
本人編寫的《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工作手冊》獲得學校采用。由于學生的課題小組太多,我一人不能給所有課題小組擔當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通常請—些其他教師來兼職擔任某組的指導教師。這時我作為研究性學習專任教師就會把這本“指導手冊”提供給他們,并作方法指導的培訓。手冊使用多年效果良好,成為我校的校本教研成果之一。
收集了一批研究性學習活動案例,充實了課程資源。
④存在問題與反思。(下文另述)
三、創(chuàng)新表現(xiàn)
我們致力探索以網絡資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實際對本課程進行校本開發(fā),走綜合實踐活動育人之路。多年來初見成效并取得可喜成績,建構了高中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模式,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創(chuàng)新的路子,為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提供借鑒。
四、總結實踐,反思求進
我校在高一年級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高二、高三不設本課,而是結合其它學科進行),多年來初見成效。至今形成的學生研究成果1000多項,其中社會調查活動記錄1000多份,每年舉行開題、成果交流及論文答辯大小會數(shù)10多次。在這批學習成果中,社會調查報告占51%,科學實驗報告及科技制作品占27%,文史、名人研究論文占10%,體育、音樂研究論文7%。每年都有一批小發(fā)明作品和科技小論文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獎。據(jù)統(tǒng)計,我校學生研究性學習作品在各種競賽中獲得獎勵者有87項。如孔繁波等同學的研究案例《珠海橫琴蠔》獲全國三等獎、省一等獎,類似的研究成果還有很多。一些課題小組通過他們的研究結果,為當?shù)夭块T、企業(yè)建言而獲得采納,提高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多年來保持參與率100%,一批又一批學生真正體驗了研究性學習活動,他們嘗試像科學家那樣去做研究,探討他們感興趣的科學問題,改變了以課堂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收到的作品中,我們驚嘆學生的潛力是如此之大,相信只要把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出來,就一定能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升華,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
我們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土要有:①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不是是一人問題,專任教師上的班額多,工作量大,影響了活動的指導效果。②本校只在高一年級開設本課(高二、高二級融進學科教學中),還把課時削減,甚至到期中考試、期終考試的前幾周就會被叫停,將課時讓給其它學科復習用。時間沒有保證,影響了活動計劃的實施。③部分家長、學生觀念守舊,過分看重考試分數(shù),這也不利于研究性學習的效果。④新課程的評價體系未建立,教學效果無法與其它課程比較。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任重而道遠,我們堅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這些存在的問題必將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著,《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杜,2004年。
[2]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編《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編《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