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華文化自信不斷樹立,閱讀古代經(jīng)典的潮流正撲面而來。
就我的閱讀經(jīng)歷看,《論語》最通俗易懂,講的都是如何為官做人的大實話大白話,哪些能做、哪些必做、哪些不能做,總之都是日常起居當(dāng)中應(yīng)該注意的東西。各個方面都做到了,也就成了君子;相反就成了小人。所以,《論語》是要讀的,可以作為為人處事的鏡鑒。
《中庸》就比較難懂一些。與《論語》主要談行為準則不同,《中庸》就有了點哲學(xué)的味道。在這里,孔子主要講了自己的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中道、君子之道。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謂教”。還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由于是講哲學(xué),也就是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就顯得深奧許多、晦澀許多。
由此想到《大學(xué)》,講的就是修行了。所謂正心誠意、格物致知。“致”什么“知”,說到底就是“道”,理解和把握中庸之道,或曰“中道”。理解和把握了“中道”并身體力行,就能夠做到“任意行而不逾矩”,《論語》也可以不看了。
因此,孔子的三本書,以《中庸》最難懂、其次是《大學(xué)》、再次是《論語》。
但是,還有比《中庸》更難懂的書,這就是《道德經(jīng)》了。與《中庸》相比,《道德經(jīng)》的哲學(xué)造詣還要高出很多?!吨杏埂分v的也是道,但是,與《道德經(jīng)》道德并講、道為體德為用相較,《中庸》對道的論述明顯不足,基本停留在“用”的層面,即中和?!兜赖陆?jīng)》上篇論道,講道的實像與特征以及感知道之存在的途徑;下篇則主要講德,即道在現(xiàn)實世界的現(xiàn)實反應(yīng)以及圣人如何將道的法則運用于國家治理等。因此,《道德經(jīng)》是名副其實的哲學(xué)經(jīng)典,其中的世界觀、辯證法、價值觀,比西方哲學(xué)領(lǐng)先了上千年。
由于是哲學(xué),所以最難懂;但是,難懂不等于不能懂,怎么才能真正讀懂《道德經(jīng)》呢?
首先,要批判地對待《道德經(jīng)》這本書。為什么呢?因為老子開明宗義就講了,“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盡管道是可以講的,但是,講出來的“道”,已經(jīng)不是本來的“道”了。這等于告訴世界,他后邊講的5000字,確實是講“道”的,但距離本來的“道”還是有差距的。且莫以為能夠把《道德經(jīng)》背得滾瓜爛熟就懂得什么是“道”了。
其次,要把研讀《道德經(jīng)》作為入門的工具書。即使這本書存在著“強說”的局限,但畢竟用大量的篇幅論述了老子發(fā)現(xiàn)的“道”,列舉了大量“現(xiàn)象”證實“道”的真實存在,“道”的本源性、總規(guī)性、唯一性、統(tǒng)攬性、化育性,為后世“悟道”提供了辨別真?zhèn)蔚摹皹藴省薄R虼?,初始“悟、修、行”道者,必須要讀《道德經(jīng)》,就像過河要用筏子一樣。
再次,掌握“悟道”的唯一法門。關(guān)鍵就是一個字:靜。要“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我以觀復(fù)”,要“塞兌閉門”“和光同塵”。這在佛家有個說法,就是“禪定”,進入一種“空”的境界,就示現(xiàn)出一種“明”的狀態(tài),那時候,就會感知到一種“形無實有”的“客觀存在”,與老子描寫的“道”完全吻合。這時,老子《道德經(jīng)》講的一切都會豁然開朗。同時,對“道可道、非常道”的高妙之處,也感同身受。
老子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世界物理科學(xué)發(fā)展到今天,越來越證明老子的世界觀和辯證法是科學(xué)的,“道”作為宇宙本源和總法則是真實存在的。一切有志于探求宇宙真理的人,都不要作“下士”、也不要做“中士”,要堅定做“上士”,努力悟、主動修、積極行,堅持數(shù)年,必有好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