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約好到他的一個朋友的農(nóng)場去看看。一個中國人,能在烏茲別克斯坦這異國他鄉(xiāng)包下一片農(nóng)場,我想,肯定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聽說農(nóng)場很大,足足有450畝地。
上午,到了農(nóng)場,立刻就被那大片的苞米、向日葵等作物包圍起來,一股清新的空氣沁人心鼻,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鄉(xiāng)土氣味,讓人如同看到多年的老友一樣,充滿親切和歡欣。綠色的葉子在陽光下耀眼而嬌艷,風吹過的時候,葉子搖曳出沙沙的聲音,就像和我們在對話。走在地頭的土坎上,就像穿行在綠色海洋中憑空里閃出的一條水路,一步步深入水宮;也像漫步在兩邊都是綠色高墻的胡同,一步步邁向深宮寶殿。旁邊草叢中叮叮咚咚地傳出灌溉流水的聲音,忍不住撥開草叢,那水清涼可人。心里禁不住一路感嘆:久違了,這熟悉的土地。
人源于水,長于土,這水土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所以,或許正因為如此,人之一生,總是在矛盾的沖突中渡過,沒有矛盾,就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人生就變得淡而無味。人生,也就是不斷遭遇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渡過的。但人有時候也是真的可笑,本來從土地中生長,就如同這莊稼,從土地中吸取營養(yǎng),與土地心氣相連。但人們卻非要脫離土地,遠離土地,將自己長時間高高懸掛在高樓大廈,怎能不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呢?其實,活著的人,無論地位多高,財富多巨,一旦撒手西去,還不是歸于黃土之中。而土地,又是那樣的寬容,用無聲的塵土,將他們都一一包容在自己的懷抱。
土地,就是誠實,就是樸實與真誠;土地,就是質(zhì)樸,就是踏實與謙虛。從土地中生長出來的人們,以土地為衣食父母的人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或者面對山珍海味,過著華衣美居,都不應(yīng)該拋棄土地帶給我們的質(zhì)性,因為這質(zhì)性已經(jīng)注入我們的骨骼和血液。拋棄這些,我們將因為缺乏人生的營養(yǎng)而迷失得一塌糊涂,再好的牛奶都無法彌補我們這部分營養(yǎng)的缺失!
朋友在農(nóng)場上,搭了一個涼棚。在涼棚下喝酒、燒烤,也是一種難得的興致。這讓我想起了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在山東一個輸油站上的生活。那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小站,周圍是一些小村莊,站外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莊稼地。那時我是站上唯一的一名技術(shù)員,也是唯一的一名大學生,遠離故土,但站上的工人師傅們對我特別的厚愛。他們大多是山東當?shù)厝耍?jīng)常給我講當?shù)氐拿耧L民俗。記得有一個劉師傅,更是天天帶著我和工人們一起干活,對一些體力活,也不讓我干。還經(jīng)常教我如何在社會和人友好相處,如何在工作中打開局面。一天,劉師傅說,咱們到地里去買西瓜去。我們便到了站外的一片西瓜地去,涼棚中瓜地的主人正在乘涼。聽說我們要買瓜,就說,先別買,自己到地里找瓜去吧,隨便吃,吃飽了再說買。我挑了一個很小的瓜,直接就拍開了吃,那情景特別讓我想起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其實,一個小瓜下肚,我們就撐得不行了。最后,隨便挑了幾個瓜,買了回來。買瓜先不買,而是先免費吃,山東人的這種淳樸讓我一直感動不已。是他們,在我剛剛踏入社會,給我上了一堂人生最重要的基礎(chǔ)課程;是他們,讓我體會到人心就像土地一般的寬闊與博大,讓我體會到故土與腳下的土地原來是緊緊相連,讓我知道土地從來沒有因為人為地域的劃分,而將土地的本質(zhì)割裂開去。土地的本質(zhì),原來是綿綿不絕的。
兩年后,我因為工作關(guān)系,調(diào)離了那個小站,之后好幾年,每年都有朋友從小站路過的時候,就給我?guī)Щ匾恍┑毓蟻?,說是站上門衛(wèi)托他們帶過來的。我很是感動,因為他們一直都還能記得我,記得我那時在站上最喜歡晚上自己做地瓜稀飯吃。
一晃離開那個小站已經(jīng)19年了,現(xiàn)在還常常夢見那個小站。在夢中去看那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還有那些親切而樸實的工人師傅們。
我相信,這是土地帶給我的夢,帶給我對過去的深深眷戀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