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手足情深毀于蕭墻。罪魁即矛盾和漏洞!組織內部競爭,團隊之間競賽,矛盾是生產(chǎn)力!外強進犯對清王朝是摧毀打擊,對民眾卻是暮鼓晨鐘,衣破釜漏要縫補,笊籬漏勺的價值卻全在其洞。這就是“巇”,有害一定加以改善、挽回、彌補;有利想法加以利用。可治,彌補、改良、維新;不可治,需大破壞才有大建設,除舊布新絲毫不必猶豫。智者首先要善于發(fā)現(xiàn)漏洞,甚至要促成漏洞的出現(xiàn),才會獲得施展才華的機會。
抵,意思是"擊";"抵"本身也有接觸的含義。擊、接觸,都可以引申為處理、利用。
巇,是指客體存在的矛盾、弱點和危險。抵巇.就是針對社會所出現(xiàn)的裂縫(即各種矛盾與問題)而采取不同的對待手段:或加以補救,使其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或因勢利導,建立新的秩序。
陶弘景的題解云:"抵,擊實也;巇,釁隙也。墻崩因隙。器壞因釁。而擊實之,則墻器不敗。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營置。人事亦由是也。"顏師古認為,抵巇就是“擊其危險之處。”
內容上主要包含抵巇之原理與抵巇之方法兩個部分。
原理:
本篇認為事物的運動總有離有合,總有縫隙可尋,抵巇乃一種或彌補縫隙、或從縫隙入手破壞事物的處世之術。隙巇普遍存在。天地萬物的橫向結構和縱向過程中,都會存在內在的弱點和外部的矛盾。存在弱點是就其本質采說.,存在矛盾就是其關系來說,都共有普遍性。問題在于要認識它,并進而利用它。
方法:
一、要審察“細微”。矛盾或漏洞一開始都會有極細微的征兆,如嫩芽或裂痕即“萌芽巇罅”,這種細微的征兆往往是未來的先兆,是深層的外露。因此,認識細微的征兆就是掌握未來,把握趨勢。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就在于一旦危險的征兆出現(xiàn),就能及早發(fā)現(xiàn)它,并能利用它,改變它。鬼谷子所以強調善識細微,是因為可通過“秋毫之末”來認識“太山之本”,或動搖“太山之本”。說明人做事不能盲目更不能莽撞,不妨從細微處開始,逐步深化,逐漸加強,是謂“天下大事必作于易”。
二、是善于察辭和驗實。客觀事物有合有離,有終有始,因此,也就存在“近而難見”、“遠而可知”的現(xiàn)象,這在于是否善于察辭和驗實,言辭會有虛有實,有時會言不由衷,有時言辭只表露某些內在思想的端倪,如果不仔細審察,則雖在眼前,也未必能正確認識。因言知心,關鍵在于仔細審察。同時,要善于以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和可能發(fā)生的事來推論驗證,不必親見親聞親歷,遠而可知。
三、要察之以捭闔。以捭闔之道,去觀察、分析事物的動靜、陰陽,利弊、好壞、輕重,粗細,宏微,分清主次表里,把握本質。決定是取是舍,是彌補還是利用。所以,抵巇之理和捭闔之道要綜合運用。
鬼谷子把抵巇分為五類。
一、是 塞。弱點與矛盾是內部的,就用堵塞的方法補救,。此為“抵而塞之”之法。
二、是 卻。由于外因而產(chǎn)生危機與矛盾,可以采取方法,拒之于外。
三、是 息。由于下屬引起的,可用平息的方法,不要使之發(fā)展。
四、是 匿。由于弱點與矛盾來自于高層,可用掩飾隱匿的方法,不可蔓延。
五、是 得。對于弱點與矛盾已危及根本,而不可收拾,干脆推倒重建。此為“抵而得之”之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