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這部論語你還讀不讀了?
//
//////////
想讀《論語》也不是一兩天了,但仿佛總也逃不脫英語單詞只記得abandon這樣的魔咒,學(xué)而篇是看的很熟,但每次都從學(xué)而篇看起也是服了自己。
細(xì)細(xì)想來,原因有二:
一是購買的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前序太多太深奧,且注釋又極簡,很多地方看不明白,自然生了放棄的心理;
二是還未能掌握正確的讀論語方法,一整塊地擺在面前,實在是無從下手。
剛過完年的我,終于在內(nèi)心的不斷譴責(zé)下,仔仔細(xì)細(xì)地查閱了一系列關(guān)于論語的推薦,加購了朱熹大佬的《論語集注》,還有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勸讀論語》。
翻開《勸讀論語》,我留下了感激涕零、相見恨晚的淚水,發(fā)出了“我的媽耶,太牛比、太實用、太到位了吧”的感慨。
就以此篇作為開讀論語的flag,以后每每讀到有感之處,便要記錄下來。
釋名
沒文化的我總讀作lún yǔ,私以為是討論夫子言論或是相互論道的意思。但其實是讀作lúnyǔ的,且:
語,談?wù)f義。論者,討論編詞義,即“論纂zuǎn”。
所以《論語》就是“把關(guān)于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且是當(dāng)時就已經(jīng)有的,并非后人所給。
這是楊伯峻先生和錢穆先生達成共識的一點。
楊伯峻先生舉了《漢書·藝文志》的記載:“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strong>
又引用《文選·辯命論注》引傅子(晉傅玄)所說:“昔仲尼既歿,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strong>
此外其他的說法,大都基于主觀判斷而經(jīng)不起推敲,或與其他史料相悖。
讀法
楊伯峻先生講了很多孔子的身份背景、思想淵源,以及論語這本書的命名由來、版本真?zhèn)巍⒆⑨屆业鹊?,但就是沒有談如何讀。
一代通儒錢穆先生不僅自己通讀論語,還要勸大家都讀論語,而且是不止一遍地、不斷地讀論語,所以由淺及深地提出了讀的方法。
一個平常人只需要:
1、平直讀其大意=40%-50%;
2、分章讀+暫時跳過不懂處+反復(fù)讀十遍八遍=60%-70%;
做學(xué)問的人還需要:
1、讀論語+讀注;
注分三部,按創(chuàng)作時間順序為:
魏何晏《論語集解》(說起何晏,真的要插播一條廣告,一定要看,看了之后你就會像我一樣,矮桑介個冷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55145)
宋朱熹《論語集注》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
而閱讀順序卻是:朱、何、劉。
閱讀方法是:先分讀,后合讀。合讀時分章比較,自然精義顯露。
“不讀何、劉兩家注,不知朱注錯誤處,亦將不知朱注之精善處。”
(說起來我也有過這么一種隱隱約約的想法,總是不知道對不對,現(xiàn)在受到大佬的肯定,真是相見恨晚相見恨晚。)
2、考據(jù)+義理+辭章;
三者缺一不可,如不如此,則不能說讀懂了論語。
3、以身作則;
“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strong>
《論語》是一本君子修身之書,若是讀過后不能在人格方面有所提高,那還真是浪費時間。
4、終身讀。
“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dāng)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strong>
十七八、三四十、六七十,不同的年齡段讀論語當(dāng)然感悟不同,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后,才能真正明白孔子所說的那些微小處的大義吧。
如果連論語都沒完整的讀過一遍,還考什么文學(xué)專業(yè)的煙酒僧哦?
讀就對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