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后,我記得最為深刻的便是那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還把這句話設為手機開機提示語。外在的所有事物都是一個人內在的投射,真正給自己制造障礙的人其實就是自己。有時我會對某些人有偏見,正是我內心的一些想當然的想法阻礙了我對別人的認識。有時對待一件事情時,我會看到它的消極面,每一件事情總擔心它會搞砸,越是這樣想下去,結果反而真的越來越糟。我們遇見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件禮物,只是有的包裝得比較難看,如果我們能夠耐心的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我們就能看到蘊涵在這件禮物中的美好。
看這本《重遇未知的自己》,才發(fā)現(xiàn)我其實并沒有很好的理解那句話,看到類似的描述時,還是會覺得自己在持續(xù)的犯錯。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不完美的特質,實際上是你的陰影在他人身上的投射。我是否常常夸大他人的缺陷,讓自己不快樂的同時也讓別人不快樂?是否自己太偏執(zhí),不夠寬容?是否沒有學會真正的感恩?而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美好特質,也是你自己所擁有的,只是沒有去開發(fā),滋養(yǎng)罷了。完全不需要羨慕他人,也不需要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只需與自己和平相處,將善的一面發(fā)揚。
這本書里還有一句話: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真是當頭棒喝!總會有不喜歡的事情,不喜歡的人,越是想甩掉負面情緒, 精神越是集中在這上面,反而整天為負面情緒所擾。不如就當它是一種自然發(fā)生的事情,讓它自然來去。越是不愿意承受失敗,但是事情已然發(fā)生,為此沮喪沒有絲毫用處。況且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與失都只是一時的情緒罷了。
“親愛的,那不過是個想法罷了”也讓我深感共鳴。我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別人也一樣遇到,就看如何解決了。別人能處理好,你為何就處理不好?有時會幻想假如事情不是這樣發(fā)生,假如條件不是這樣,但是人生沒有一條直路,所有的事情也永遠不會照你想象的那樣去發(fā)展,你不如把它當作一堂必修課。譬如,有時過于看重某個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偏偏自己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似乎是錯的,都沒法達到標準。堅持做一件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在別人眼中卻是叛逆。為此痛苦永遠沒有止境,徒增煩惱罷了。你沒必要困在這個牢籠里。不得不說,百分之九十的煩惱都是我們自找的,不需要計較,只當它是你成長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障礙,所有的坎都會過去。
你看到的、聽到的、品嘗的外在的一切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問題就在你自己身上。你應該是試著去清理釋放所有負面的記憶、接納所有事物,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完美。修行并不在于你看了多少書,記住了多少美麗的詞匯,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能克服與超越內心的那些傷痛,真真正正從心底接納自己與現(xiàn)在的生活。
本周的收獲就是看了一本好書!張德芬的這部心靈作品早就擺在自己的書櫥,一直沒有拿出來看。最近朋友和我探討李子勛的《心靈飛舞》,倒是讓我有興致拿出了這本書。
第一次很認真的在這類書上劃重點,注筆記。文中的很多觀點似曾相識,自己曾經(jīng)想到過這些層面,只是沒能很好的用語言組織起來。這趟心靈之旅明晰了很多問題,學會了一些處理自我情緒的方法,重點是讓我下定決心要開始練習瑜伽了!
接下來節(jié)選一些經(jīng)典語句供大家體悟,可借助曾經(jīng)的親身經(jīng)歷去體會。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真正追求的歸結于五個字:愛、喜悅、和平。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
吸引力法則: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
冰山理論:我們的整個意識像座冰山,在水面上的表意識,只占1%,我們可以感知和控制的部分是驚人地少!
我們會選擇性地去看東西,并且以此來體驗這個世界的人事物。
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系,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如果你的人際關系一再出現(xiàn)相同的模式,比方說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處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互動方式,這時你就知道是潛意識的一個模式在主宰你的命運和行為。
如果我們習慣于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chǎn)生。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
受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的、無明的受苦,就是任隨潛意識的操控而受苦,同時在抱怨、抗拒那個痛苦。這樣的受苦不能讓你成長。另一種是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覺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式的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經(jīng)歷它,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tài)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去經(jīng)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壯成長的契機。
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些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
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想,我們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透射出來的結果。
痛苦是來自于你對事情的解釋。事情永遠是中立的。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定靜的功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升你對事物以及自我的覺察能力。
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一個內心煩躁的人縱然身處幽靜也是狂躁不安的,一個內心清凈的人雖然深處鬧市,他的世界還是清凈的。無論是追求幸福、寧靜、安全……都到你內心去尋找吧,那里有無窮無盡的資源和能量。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愿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里,由好萊塢的專業(yè)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愿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后,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后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涂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醫(y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guī)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并無二致,什么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實驗。
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么樣的外界眼光。如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臺灣心靈作家張德芬說過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我們往往花大力氣去了解別人,認識別人,卻很少花精力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我們一般是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模樣的,只能通過鏡子、照片、透過別人的眼光來認識自己,每一個人眼里的你都是不一樣的,一百個人眼里就有一百個你,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你,在不同的人眼里你是不同的。善良的、聰明的、可惡的、愚蠢的、忠誠的、虛偽的、背叛的,不勝列舉。那么真實的你究竟是什么樣的呢,真正的你又在哪里呢?
“傷痕實驗”明確的告訴我們答案——內心,一個內心煩躁的人縱然身處幽靜也是狂躁不安的,一個內心清凈的人雖然深處鬧市,他的世界還是清凈的。無論是追求幸福、寧靜、安全……都到你內心去尋找吧,那里有無窮無盡的資源和能量。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攤上看到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一書,當時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我買下了它。坐在有陽光的窗前,我細細地品味起這一書,讀完第一章后,我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那獨特的思維方式,靈活有趣的對話和飽含哲理的語句深深地打動了我,于是,我花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拜讀了這本書。其中的許多內容都另我印象深刻,很多思想和觀點對我以及我的人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此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里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后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終于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特別運用了三階段的模式讓讀者隨著書中任務的遭遇和歷程來逐步展開自己的成長,第一階段是喚醒沉睡中的你,學會“回觀自己”;第二階段是療愈舊時創(chuàng)傷學會勇敢面對、自我安撫,并且進行能量的整合;第三階段是找出你是誰。多遍解讀此書后,書中有三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這三句話看似簡單卻深奧,唯有不斷琢磨方能領悟出其中的奧妙。
我是誰
在這本書的最開始,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jīng)過一條漆黑黑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艔?、著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請問你在找什么?”男子問。
“我的車鑰匙,沒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慮地說。
“你大概在哪個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個暗處,說“在那兒掏錢包出來的時候掉的?!?/p>
男子詫異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氣壯地回答“那里沒有燈呀,怎么找得到?”
看完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故事里的女子很可笑,可是再仔細想想我們自己,當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樂的時候,或許常常像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錯了方向而自己卻渾然不覺。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尋找的地方,表面上看似有燈光比較容易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就費盡心思在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求我們所謂的快樂,而最后的結果卻往往是徒勞無功。其實我們只是找錯了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不停地質問自己,“為什么我不快樂?”“為什么我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才認識到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們只是自己思想的情緒的奴隸。在不斷地尋找與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抑或我們一直都不清楚我是誰。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名字、社會或工作頭銜和身份認同來回答“我是誰”這一問題,其實這些都只是外在的,并非真實的自己。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現(xiàn)、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我那個內在的真我。真正的自己是無法用言語具體描述清楚的東西,就好比對于一個從來沒有吃過冰激淋的人,你再怎么向他描述冰激淋都沒有用。內在的真我是身心靈的集合體,是自己的靈魂,是需要我們去不斷感悟、冥思才能體會的事物。
追究到底,人所受的苦難的根源來自于并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自己,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因此,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們首先就得找回失落的自己,做最真實的自我。
世界上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意識強加于他人身上,當他人違背了我們的意愿或表現(xiàn)出反抗情緒時,我們就會變得擔憂、焦慮或者不快樂。此書中老人給了我們一句很深奧的話——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一個人的命活多長,是老天的事。你的家人、最親近的人的事都是他人的事。對于老天的事,我們誰都無法爭辯、抗衡;對于最親近的人的事,更要注意的是溝通方式和方法。往更深層次想,我們關心身邊的人,真正的出發(fā)點是什么?是為了對方的人生或更多是為了自己?你關心你的丈夫、你的家人,更大程度上是怕他們病了,老了,你得去照顧他們還是單純是因為你愛他們、需要他們?
分析了這么多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如果你一天到晚介入他人的領域,管他人的事,自己這兒卻沒有人在家,關心自己的事,事情只會越來越糟,別人或許不會領情,自己也不開心。老天的事,我們無法抗衡,對于他人的事,我們應以我們共同接受的溝通方式去關心身邊親近的人。無論你多么愛他,多余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批判別人的不對。就像書中若菱所言“志明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我”,可是當我們把這句話變成否定句“志明不是自我中心,他不是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我”時,其真實性并不亞于第一句。而當我們再把這個句子的主語調換過來把它變成“若菱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志明”,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的真實性也并不亞于第一句。
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當我們用手指著別人批評的時候,只有一根手指對著對方,三根對著自己。其實這就是老人所說的那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所謂投射,比方說,如果我從小就被教導我應該是一個聰明的人,我自己也認為我很聰明,所以我壓抑、否認了自己不聰明的地方。進而,當我看到不聰明的人的時候,他提醒了我內在不想面對的部分,所以我特別討厭不聰明的人,對他們沒有耐心。因此,我們內在所有的那些負面的情緒和思想都只是自己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去屈服于我們的情緒,然后換位思考。
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找回真實的自己,不斷地沉靜內心,學會去接受自己的不快樂,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不斷地追求精神的獨立、情感的自由,以達到最終的幸??鞓?。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能幫你解決困難,走出困境,實現(xiàn)幸??鞓飞畹囊磺?,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都是我們自己
前兩篇博文講了完整的心靈成長方式。
你看人生,哪有幾個拿不出手的事兒啊,哪有幾個低頻的事兒??!那么多東西都可以觸動我們,比如誰說的一句話,或者經(jīng)歷的一件事兒。
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兒,外面沒有他人,都是我們自己,這句話你都知道,你就琢磨這句話唄!“外面沒有他人,都是我們自己”,我們遇見這樣的人,也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哎呀,我肯定也這樣啊。我過去是這樣啊,我不就這樣嘛!哎呀,可別這樣了!我就要那樣,你知道不?我就那樣式的?!币环N心靈成長,就已經(jīng)完成了。
還有,體會最近的感受,最近所有發(fā)生的事兒,可能沒有一個具體的事兒。讓你能感受,也沒有發(fā)生什么激烈的東西,但是最近一體會,好像很多東西卡住了,比較慢了,也拿這個感受去體會。很多東西比較慢了,我現(xiàn)在的心理狀態(tài)是:“嗯,我心里是挺懶惰的了。哎呀我天,我天天穿的都這么松散啊!我那么多漂亮衣服,我都不愿意穿,哎呀,起床還那么晚,嗨呀!女人哪是睡出來的美麗啊,是誰出來的臃腫?。∴?,決定了,早點兒起床。把最近能做的事兒就去做,就推動一下。”
我就是這樣成長的。你從今天開始不也一樣跟我成長了嘛!財富、幸福,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那些真的不是我們追求的,那是我們這樣成長一定會達成的,真的不是我們追求的,所以,我們在做什么呢?我們在成長呢。我們是處心積慮地想要吸引一些人際關系么?不是。我們是處心積慮地想要變有錢、也不是,我們擁有美妙的人際關系,那勢不可擋。我們擁有非常豐盛的物質,那是必然的,想不那樣都不可以啊!
咋好咋整吧!
至此,本次幸福關系課程的內容結束。
外面沒有別人
我們生來具有喜悅、愛、和平。之所以人隨著成長有了恨、怨和煩惱,是因為我們的需求。我們希望別人看重我們、尊重我們、關注我們、愛我們、信任我們、服從我們等等。為了這些我們有了需求,我們想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無私的感情。為了這些欲望,我們努力、我們勤奮,隨之而來的還有我們感受到壓力、困惑和怨恨。想想看,所有的使我們遠離喜悅、愛、和平的這些情緒因是我們,果也是我們。有句話說的特別好“外面沒有別人!”,言外之意就是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因”,我們自己又在接受著“果”?!巴饷鏇]有別人!”,我們感覺別人對待我們如何,是我們自己加工解釋之后的,并非真實。只有我們自己,不要再去關注他人是否看重我們,是否尊重我們,是否關注我們,是否愛我們,是否信任我們或是是否服從我們。因為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只要你自己愛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接受自己、信任自己,那么你看到的就是別人也是如此。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我(虛假面具的自己)和一個真我同時存在。
真我,是我們在媽媽的子宮里時最快樂的自己。
無憂無慮,隨意享受子宮提供的溫暖和養(yǎng)分,而不必管什么別人的評價、論斷或者苛求。
直到我們出生和長大,我們開始接受這個世界無情冷漠法則的約束和規(guī)矩教導。
從此,真我開始掩藏,而我們的小我開始膨脹。
因為失去單純快樂的真我,我們用外在的東西來填充自己的不快樂,試圖通過抓取身邊的一切東西來滿足自己與真我失去聯(lián)系后的空虛與恐懼。
我們追求金錢、權力、榮譽、光環(huán)、贊美、健康甚至愛。
但所有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身外之物,面對危機甚至死亡時,他們都會隨風而逝。
而那時候剩下的我們其實只有沮喪的情緒、紛亂的思想和受傷的身心。
我們有多久沒有傾聽我們身體的自白了?
我們有多久不帶任何情緒的生活了?
我們有多久不受他人的思維影響而真正活自己了?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當我們抱怨的時候,一個手指頭指向別人,而其他幾根指向的其實就是自己!
當我們帶著怒氣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其實并不被我們自己掌控,它被狹隘的小我支配,
只選擇它看到的所謂事實來接受,從而我們讓自己在那一刻化身為受害者或者別的身份識別,
欺騙自己說別人都是錯的,發(fā)生的事情是不公平的,為什么受傷的總是自己。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每個人其實都是有自己的能量場的。
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帶著什么樣的一貫態(tài)度和情緒去對待別人,
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
我們帶著內心的平靜和愛去看待事物,而事物會因為你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
質變也要靠量變的積累一樣,也許它不會在一瞬間就改變,
但是如果你從現(xiàn)在開始試著改變,你就會吸引美好?人和事物來到你的身邊。
就如同俄羅斯的一個小女孩希望普京送她一條連衣裙的愿望一樣,會真的實現(xiàn)!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當我們抱怨人生不公平的時候,懊惱自己總是最倒霉的時候,
其實問題更多的出在自己身上。
我們讓虛偽的小我不停的變換面具來適應社會,通過各種手段來獲得外在的需求滿足自己,
從而讓自己離最純真、平和而快樂的真我離自己越來越遠。
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了一些惡劣的情緒的來臨和遭遇,因為我們的潛意識需要?樣的悲慘來喂養(yǎng)我們的虛偽。
如同辛苦慣了一旦舒服下來反而不習慣一樣。
煩惱從心而生而非由別人而生。
別人有別人的軌跡,發(fā)生改變是因為你去主動干預而已。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事情有發(fā)生就會有幻滅,情緒有來就會有去。
淡然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納這些煩惱和既成事實,
臣服當下,然后選擇拋棄。
我無法在當下超越自我的局限,
但我覺得覺醒就是最好的開始。
身邊的一切,家庭?愛人、孩子、事業(yè),看起來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但他們并不是屬于我的占有物。
正因為他們不是我的“財產(chǎn)”,所以對于他們的到來甚至離去,我都應該始終抱著感恩的心。
感謝曾經(jīng)有過,感謝曾經(jīng)愛過,感謝曾經(jīng)拼過!
只有當你認為這些東西都不是應該的,你的內心才能放得下,
你才不會執(zhí)著,你才能以更輕松甚至更發(fā)自內心喜悅的態(tài)度去接納去包容去愛!
唯有這樣,才能愛好、做好、生活好!
你自己美好了,你的周圍的一切也會隨著?好。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世界沒有救世主,你首先要學會救自己。
多關愛自己的身體,因為它的健康存在是你獲得一切的基礎;
多關注和淡化自己的情緒,因為某種情緒久了會對惡劣的事物產(chǎn)生依賴;
多平和自己的思想,用靜想來實現(xiàn)與內心真我的溝通,
多弱化自己的身份識別,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來來去去而已。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或情緒時,你會聚焦在那情緒或事上,這樣就被賦予了更多能量,它就變得更強大了。負面情緒就像黑暗無法驅趕,唯一能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