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xué)《論語》“君子所貴乎道者三”是何意
泰伯篇第4章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e豆之事,則有司存?!?/span>
孟敬子,也就是魯國大夫仲孫捷。“暴慢”,指粗暴而又怠慢。“鄙倍”,指鄙陋而又背理。“籩豆之事”,指祭祀的具體事務(wù)。“籩”和“豆”,都是古代祭祀以及宴會上常用的禮器?!?/span>有司”,是管理具體事務(wù)的小吏。
本章的大意是,曾子病重,孟敬子前去探問他。曾子對他說:“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說出的話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所要注重的人生之道有三條:修養(yǎng)自己的儀態(tài)和風度,就可以遠離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就可以逐漸接近于誠信;講究自己的言語談吐,就可以遠離鄙陋和違背常理。至于祭禮方面的具體事務(wù),自有專門管理的人員在那里負責。”
孟敬子身為魯國大夫,他的所問可能是祭禮方面的具體事情,而曾子所答,則是在上位的君子人生修養(yǎng)的大道理。乍一看,曾子似乎是所答非所問,其實不然。正如他自己所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子這樣答問,是在善意地提醒孟敬子,不要“抓了芝麻,丟了西瓜”。一個在上位的君子,應(yīng)當致力于自身的修養(yǎng),而祭祀禮儀的具體安排,可交由小吏負責。
曾子提出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是何意呢?一是動容貌,就是修養(yǎng)自己的儀態(tài)和風度,這樣就可以遠離粗暴和怠慢;二是正顏色,就是端正自己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這樣就可以逐漸接近于誠信;三是出辭氣,就是講究自己的言語談吐,這樣就可以遠離鄙陋和違背常理。曾子認為,人的一言一行,形體姿態(tài),待人的臉色以及說話的語氣,都是內(nèi)心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君子修身,既要重視內(nèi)心,又要重視外表,要內(nèi)外兼修;而對于外在儀表的修養(yǎng),正是為了培養(yǎng)和端正內(nèi)心的情感。這充分體現(xiàn)出儒家以修身為本的思想。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已成為名言,流傳于后世。
附:
【原文】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②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③矣。籩豆④之事,則有司⑤存?!?/span>
【注釋】
①孟敬子:魯國大夫仲孫捷。②暴慢:粗暴而怠慢。③鄙倍:鄙陋而背理。④籩(音biān )、豆:都是古代祭祀時用的器皿?;e是竹制,豆是木制。⑤有司:管理具體事務(wù)的小吏。
【譯文】
曾子病重,孟敬子前去探問他。曾子對他說:“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說出的話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所要注重的人生之道有三條:修養(yǎng)自己的儀態(tài)和風度,就可以遠離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待人的態(tài)度,就可以逐漸接近于誠信;講究自己的言語談吐,就可以遠離鄙陋和違背常理。至于祭禮方面的事情,自有專門管理的人員在那里負責?!?/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