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方義:
此系補虛、溫散寒邪之方,治療汗后氣虛,津液被傷,外邪未凈之證。也是治療身疼痛的另一種方法。
主治:
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但須注意以下三點:
(1)必須兼有喜溫惡寒之現(xiàn)象(這是使用桂枝湯方的主要癥狀)。
(2)必須沒有喜冷性飲食的癥狀(熱性藥對內熱證是不適宜的)。'
(3)脈必沉遲無力方可大膽用參。
藥品:
桂枝二至三錢 牛杭芍三至四錢 生姜三至四錢 炙草一至二錢 人參二至三錢 大棗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人參另燉兌服也可.
禁忌癥:
喜冷性飲食者忌之;不惡寒反惡熱者忌之。
用藥大意:
人參、大棗、炙單補中益氣以生津液;芍藥、桂枝、生姜調營衛(wèi),止身痛,以清余邪。
類似方劑參考:
(1)芍藥甘草附子湯:這是治汗后反惡寒之方。
(2)附子湯:此回陽補氣,利水養(yǎng)陰,治身疼痛之方。
譚杰中論述:
【7.31】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姜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姜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劈) 人參三兩 生姜四兩(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那下一條呢,就要請同學忍住哦頭腦受到的摧殘的感覺,因為下一條講的就更加的細膩復雜了。這一條呢,它讓我們看到可以從少陰去救太陽,傅青主的方讓我們看到,可以從少陽去救太陽。那接下來他要講的是某一個狀況呢,你需要從太陰去救太陽。那31條講的是"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姜湯主之。"這個病證是很簡單,可是同學啊,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要辨這個證,那還真的是整本《傷寒論》要很熟才行。就是發(fā)過汗以后,那這個人因為發(fā)汗所以身體的津液會有一點損耗嘛對不對?這是都知道的事情,然后呢"身疼痛",那我們如果是讀《傷寒論》的人就會想到身疼痛啊,麻黃湯也會身疼痛,真武湯也有可能身疼痛,附子湯也會身疼痛,當歸四逆湯也會身疼痛,還有一大堆湯都會身疼痛,那這主證還能用嗎?
就是當然啦,我覺得要學仲景方,要會一些消去法,就是身體發(fā)完汗會覺得疼痛這個狀況,它有幾個其它的方會跟這個很容易混雜,比如說麻黃湯證也會身疼痛對不對?可是麻黃湯證的身疼痛是脈浮緊而惡寒,它不會脈沉遲,是不是這樣子,那你說身疼痛,脈沉遲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方了嗎?對不起,不行,為什么呀?因為在少陰篇里面有一個方叫做附子湯,附子湯有兩個條文,附子湯它是真武湯變出來的,就是真武湯里面加生姜啊人參這樣子。那附子湯啊,它的效果有一點相當于我們灸關元,張仲景說,你要么就灸關元要么就附子湯,它治療人覺得背上發(fā)冷,因為你灸了關元,命門火夠了陽氣上來,背就不會冷了嘛對不對?所以治療背上發(fā)冷的。那這個治療背上發(fā)冷的附子湯啊,它另外有一個主證是什么呢,是身體疼痛,然后呢,脈是很沉的,所以那個主證跟這一條簡直是分不出來,那唯一的差別在哪里?附子湯多了三個字"手足寒"。所以如果你身疼痛,脈沉遲,手腳冰冷,對不起,你的癥狀已經(jīng)到附子湯那邊去了,已經(jīng)不是這個桂枝新加湯了。這個湯叫做新加湯哦,它的方名就是桂枝湯再把它新改一個版本,所以叫新加湯,就是這個方名呢,在長沙古本叫做桂枝去芍藥加生姜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宋本的方跟古本的方是不一樣的,宋本的方不但不去芍藥反而加芍藥,宋本是用芍藥四兩,宋本是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聽說是《傷寒論》最長的方名。
所以如果是麻黃湯的身疼痛,我們知道是因為有寒氣鉆進來,那我們中國人不是說"不通則痛"嗎,對不對?那有寒氣鉆進來了,所以你的氣血都運行不動,所以就會痛,是不是這樣子?那如果是附子湯的話,那根本就是這個人身體這里那里都是太冷了,所以身體會疼痛。那像桂枝新加湯或者是附子湯都是很有機會用在女人的的時候的不舒服的方子,比如說月經(jīng)來的時候,如果你身疼痛,脈沉遲,是很有可能用桂枝新加湯的,但是也有人月經(jīng)來的時候呢,是手腳冰冷,身疼痛,脈沉遲的,那樣就用附子湯。那也有人月經(jīng)來的時候呢,是嘴唇干燥,手心發(fā)熱的,那是什么?是溫經(jīng)湯。所以就是月經(jīng)的不舒服,它就有好多的不同的主證,可以用到《傷寒論》的方,是這樣子的一個狀況。所以這個新加湯哦,它在用法上面同學至少要記得它跟附子湯的辨證點相差很少,而這兩個方劑,就是常常產(chǎn)后或者月經(jīng)后這兩個方證會,有時候是有時候是哦,所以要能夠分。
我們現(xiàn)在來畫一個非常低級的圖哦,假設這是我們的血管哦,里面走的氣是營氣,外面走的氣是衛(wèi)氣啊。那為什么一個人發(fā)汗后,也沒什么其它大病,他會變成脈沉遲而身疼痛呢?這個啊,像我們剛剛說這個干姜附子湯的時候會說,這樣子下過之后又發(fā)汗,然后你把他這個人的身體這個衛(wèi)氣這個屋頂拆掉了,然后剩下底下的少陰在那邊撐對不對?變成這個狀態(tài)。
我們一般發(fā)汗之后,可能這個地方汗水出去,這個衛(wèi)分就會變得比較干燥對不對?因為他水已經(jīng)有流失了嘛是不是這樣子?那這個"脈沉遲"啊,其實這個脈沉遲是……這個遲脈在這一條里面不太有意義,因為我們說遲脈就是每分鐘的跳動次數(shù)比較少叫做遲脈對不對?就是跳動的頻率比較少的叫做遲脈。但是這一個湯證啊,它的那個遲脈其實不是真正的遲脈,它的遲脈其實是緩脈加澀脈,就是說這個湯證的患者他的脈不一定會跳得比較慢,但是你把起來會學得它那個動法有點溫吞吞的,那這種溫吞吞嚴格起來是叫做緩脈,然后它動得那么不流利,會讓人有一點澀脈的感覺,所以這個遲脈會有緩脈跟澀脈的調子。那不過呢,手感上來講,你就會覺得這個脈好像跳得有點拖泥帶水,所以會有遲脈的感覺。那一個人為什么脈會沉遲?。勘容^脈會沉遲,通常這個人他的營血之中啊,好像營分里面的血或者說水分不夠,就是他發(fā)汗之后傷了津液了,可是他從營分要供應他衛(wèi)分這個供應津液的這個能力還沒有好好的恢復。那我們衛(wèi)分的津液要從哪里來?從營血來對不對;那營血的津液要從哪里來啊?那要從脾胃吸收對不對。所以當這個衛(wèi)分的津液不夠的時個,他的這個太陽表的這個衛(wèi)分的區(qū)塊它要跟誰叫救命???當然是跟脾胃叫救命啦。因為幫人吸收水的是脾臟,幫人排出水的是腎臟對不對?它當然是要跟脾臟叫救命啊。那當它向脾臟叫救命的時候,他的脈象就有可能是這個"脈沉遲",這是屬于太陰病的脈像。那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脈沉遲是表示說他的營分的營血不足,營分太寒哦或者是這個津液不夠的現(xiàn)象。
那為什么津液不夠呢,人會身體會痛呢?是這樣子哦,我們人體身體表面那種看不見的能量的這種大河流我們稱之為經(jīng)絡經(jīng)脈對不對?但是你說經(jīng)絡經(jīng)脈之外的地方,人體里面就沒有生命能在流動了嗎?其實還是有的,這些比較分支比較小的生命能的流動呢,我們在中醫(yī)的書里面是叫做孫絡,就是低一級的小分叉叫做孫絡,那當然意思是這個很遜的遜啦,只是我們寫的話就寫這個"孫"字,那就是念成。那這個孫絡呢,就好像在這邊呢本來是有很多能量讓它流動的,而人體的氣要流動呢,是需要水當做它的媒體的,所以人的氣跟水是很難分開的東西。那當你的營分不能供應它足夠的水氣的時候,這個孫絡的流動就會不通,那這個不通其實就跟你摔跤了瘀青的地方會痛一樣,就是哪里不通哪里痛啊,或者哪里長一個膿包在發(fā)炎那里會痛,因為氣血被它瘀塞住了嘛,都是不通則痛。
所以在這里,這個病證它是在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如何讓我們的營分能夠把這個津液補充到衛(wèi)分,這是一個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前面一個干姜附子湯呢,是如何補充衛(wèi)分的陽氣,而這個地方呢是要如何補充衛(wèi)分的津液。那因為要從營分把津液送過去,所以呢,他用的藥當然是用桂枝湯當?shù)鬃恿藢Σ粚??從太陰開太陽的桂枝湯,所以這個地方就不是什么干姜附子湯,干姜附子湯送不了津液過去。那桂枝湯要送津液的話,那你就要加什么呢?加能夠幫你補充津液的藥,所以加人參,因為張仲景凡是津液不足就用人參來補充對不對?那遇到這個癥狀各位用藥的話,比較有效的應該是西洋參吧,那不然的話用東洋參,黨參的話就是效果差一點點啦,那紅參大概都沒有用了啦,東洋參是目前參里面比較能夠補充津液的,就是粉光或東洋啊。當然一般我們也不用那么計較,黨參也可以啦,加多一點就好了,加兩倍哦。那生姜要加多,因為我們現(xiàn)在呢,我們說桂枝它能夠攜帶的藥性是在營分這樣沿著脈管流動的對不對?我們要用生姜它才會分叉出去啊對不對?那我們在桂枝湯的架構里面,叫它載了人參提供給它的津液了,那接下來要把這津液開到衛(wèi)分,所以生姜要加多一點對不對?那它比較能夠開出去,所以就用生姜加多一點。
那其它什么大棗甘草的作用是一樣的,但是這里就出現(xiàn)一個差異了,宋本是芍藥要加多,加成四兩,而桂林本是芍藥不放,那你說這個差別,會不會對這個藥性造成很大的影響?還好了其實,因為不加芍藥有不加芍藥的意義,加芍藥有加芍藥的意義。我們先看桂林本,不加芍藥的意義是這樣子,因為桂枝往外開,芍藥往里收,這是一個基本結構,可是如果這個桂枝向外開的時候,已經(jīng)背了一個包包的話,芍藥還需要那么多嗎?就是人參是一個跑得很慢的藥哎,就是桂枝它扛了那么多津液,扛了那三袋水這樣走,那你還要芍藥來收它嗎?那當然不必啦。而且呢,桂枝向外沖的力道,由于生姜加量了,所以都被分掉了,它還沒有走到底,就已經(jīng)旁邊都已經(jīng)……就是走的一個水管,水管旁邊都是洞一樣,那還沒有走到完,就已經(jīng)漏光了。那這樣子的話,桂枝到最后也沒什么沖力需要芍藥來收它了對不對?所以在桂林本里面不加芍藥是有意義的,因為桂枝已經(jīng)擔負了人參的重量,然后又有生姜來分消它,所以桂枝的沖力,已經(jīng)不需要靠芍藥來收了,這是直接以補充這個衛(wèi)分的津液所需要的,大概是這樣。那宋本呢,芍藥加到四兩有沒有意義呢,其實也,因為你加了芍藥也不會真的讓這個藥完全沒有效,只是加了芍藥以后,我們說芍藥是能夠把靜脈血收回來對不對?我們說芍藥讓血回到肝臟來養(yǎng)血這樣子,所以加了芍藥的版本呢,就很適合用在比如說月經(jīng)后啦或者生產(chǎn)后的身疼痛,脈沉遲。當然條件是手腳不冰冷哦,手腳冰冷的話是附子湯證了。那這樣子的一個前提來看待它的話,比如說如果你的這個新加湯證啊,是發(fā)生在產(chǎn)后或者月經(jīng)后,因為有時候產(chǎn)后稍微受點風,人就會變成這個證哦,因為當一個人的產(chǎn)后或者月經(jīng)后,她身體都有血虛的現(xiàn)象對不對?那血虛的這個狀態(tài)呢,會讓她的榮血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津液,所以呢,這個時候你要用芍藥加強這個人身體養(yǎng)血的效果,這是對的,是不是這樣?所以產(chǎn)后跟月經(jīng)后的新加湯證,我們通常是采用加芍藥的版本。那一般的感冒辨證辨成這樣的新加湯證的話,我們可以用不用芍藥的版本啊,兩個版本都是很對的。
那你說這個人營血不足,津液太少,那我們來滋陰好不好,我們來加地黃行不行?。科鋵嵅惶信?,就是加了地黃之后……就是地黃是連麻黃都可以束住的藥,生姜的話就出不來哦,所以并不是說滋陰藥都可以用,因為你如果用了地黃的話,生姜根本沒有辦法發(fā)出脈管之外,就已經(jīng)沒什么力道了啊。
所以只是要把一點點的水氣給到這個衛(wèi)分,那張仲景就做了一個桂枝新加湯哦,那這樣子細微的醫(yī)術,我覺得看《傷寒論》會讓人覺得很驚訝哦,因為處理人體處理到這樣,我覺得是蠻驚人的。那還有更驚人的就是這個方還有一個跟他相反的方,因為這方子是在告訴我們說,如果我們的血管里面的水太少,人會有這樣的癥狀對不對?就是"身疼痛,脈沉遲"然后他要告訴我們一件事是,這個,如果你要補充這個衛(wèi)分的水分,你最好要走營分補充過去,所以你要走桂枝湯路線對不對?不是走干姜附子湯路線,因為那個走不通。那另外呢,就是這個方子在治療衛(wèi)分得不到營分的水、津液的供應啊,那還有另外一個狀況跟它相反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一個人的營分里面水太多呢,那是什么證?。咳绻粋€人的血管里水分太多的話,這個人呢,就會坐在椅子上面看著天花板,就天花板在轉,那個是澤瀉湯證。所以在這里就知道張仲景在另外一個,這個方的對頭,還有一個澤瀉湯,澤瀉湯是把血液里面多余的水拔掉的方。就是這些用藥的這個相反的地方,也是讀張仲景書讓你覺得很過癮的地方哦。那為什么不是伏苓,為什么不是豬苓,為什么是澤瀉?因為澤瀉是去水中之水啊,就是伏苓、豬苓的話,它們是用陽氣去引導水份;但是澤瀉的話,是從已經(jīng)是液體的這個血里面,把這個不要的水再抓出來,所以用澤瀉。
所以呢,我就在想說,像這樣子的一種《傷寒論》的這個閱讀啊,不知道同學會不會感到十分之有壓力,不會哦?就是因為昨天的同學就聽課聽得蠻痛苦的,我不曉得今天是怎么樣。但是我自己就覺得說,能夠看到張仲景這樣子教醫(yī)術,實在是……我覺得是身為我們學習者的一種,可以說是很幸運的事情吧。就是張仲景太陽篇講營衛(wèi),講人的水循環(huán),就這樣很細很細的一點一點告訴你。張仲景在完成的人體解剖學是一個非常難完成的東西,怎么講呢,就是西醫(yī)的人體解剖學比較容易完成,因為他只要把人割開就得看到,那張仲景要完成的人體解剖學,很多走法,什么氣的運化,什么那都是形而上的東西對不對?那他要告訴你人體是這個結構,你也可以選擇不相信對不對?所以他必須把他的每一個人體解剖學的看法上面,會有什么癥狀,然后再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會另外會有什么樣的癥狀,然后讓你對比,給你看,這樣讓你可以互相反證,他說的那個人體結構真的存在。然后呢,他會另外再告訴你,你要用什么方劑來治療,然后讓你證明他說的這個人體解剖的結構真的存在。雖然他那些,張仲景在觀察的這個人體解剖都是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所以就是張仲景可以說是采取一種這樣子反復辯證的方式,來讓我們這些沒有開天眼的凡人,也能夠看到這些靈能者看到的人體啊。就是到最后你會《傷寒論》學的久了,你會覺得腦海里都是一個人的靈魂是怎么樣的一個畫面哦,雖然你完全沒有靈能力,但是你會有這樣的畫面開始出來,就是用我們這個非常有限的頭腦跟五官哦,來抓住這個非五官世界的存在。所以我覺得學習《傷寒論》,可能它的意義哦,不只是醫(yī)病這么簡單,就是它對于我們活在這世界的很多感覺,其實都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的。
那我們下一節(jié)課就要教麻杏甘石湯,那麻杏甘石湯就是比較常用的大方,那這樣教起來可能會比較輕松一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