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nèi),5天工作日學校進行正規(guī)教育,周末兩天家長言傳身教。一些中小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教育的努力方向與目標相互矛盾,讓自己非常迷?!?br> 本報北京8月17日電 “學校教育是在‘扼殺’孩子,讓我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穎有個正上小學的兒子,她信奉快樂教育、民主教育,認為培養(yǎng)一個獨 立、智慧、有個性的人比成績好更重要。因此,兒子雖然成績出類拔萃,但由于比較“特立獨行”而經(jīng)常挨批,王穎也三天兩頭被學校請去。王穎今天告訴記者,自 己非常反感老師對兒子的評價。 可北京市海淀區(qū)多年擔任班主任的李娜老師卻認為,王穎這樣的家長過于相信自己的孩子,總覺得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一定是不公正、不全面的,在教育過程中有意淡化教師的評價。 “很多家長民主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一種溺愛。”李娜說,這讓本來應該成為合力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變成分力,不利孩子的成長。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學校和家長在互相抱怨,都認為是對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學校說是“5+2=0”———學校教育5天的效果還抵不上家庭教育兩天的影響,而家長則認為是“2+5=0”———每周兩天的家庭教育根本無法和5天的學校教育抗衡。 互相埋怨的結(jié)果就是互相不信任,然后站在各自立場上“搶”孩子。 學校:家長一個細微行動就會讓學校的教育白費 新東方教育集團在揚州辦了一所外國語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在校住宿,其校長的想法是,如果學生白天在校,晚上又回到家庭環(huán)境里,學校里所有的教育最后都會歸于零。 初二年級的張華(化名)經(jīng)常有意擾亂課堂紀律,在一次考試中,竟然公開讓同學給他傳“小條”,被老師轟出了考場。學校請來了張華的父親,沒想到這位父 親竟然當著張華的面大罵:“看誰敢欺負我們,我是流氓我怕誰。”還要動手打老師。而“我是流氓我怕誰”這句話后來成了張華的口頭禪。 “有時候家長的一句話、一個細微的動作,就讓學校的所有教育白費。”張華所在中學的校長,沈陽市大東區(qū)的叢容這樣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的劉偉教授說,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要經(jīng)過“行為———習慣———性格(行為準則)”的過程。這一過程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才能實現(xiàn),但是,學 校是一個特殊的教育場所,缺少現(xiàn)實性和真實性,教育多以觀念的直接傳輸為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教育是脆弱的,生活中一旦出現(xiàn)與教育不符的行為,孩 子本不牢固的觀念就會動搖。” 學校不能禁止孩子面對家長,“沒辦法,我們就跟家長‘搶’學生。”叢校長說。 每次新生報到時,學校都要召集所有家長開會,除了明確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向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提醒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懇求他們:至少在孩子離開家門前盡量文明些。 為了能讓家長們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學校辦起了家長學校,但由于師資、家長重視程度等問題,效果并不明顯。 家長:按老師簡單的好惡培養(yǎng)讓孩子心靈受傷 就在學校努力從家長手里“解救”孩子的時候,包括王穎在內(nèi)的一些家長卻希望孩子能遠離學校。一位母親對記者說:“如果不是學校能給孩子提供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我真想把孩子領回家。” 當律師的方照明之所以讓女兒在北京某著名大學附小上學,就是希望女兒能得到更符合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沒想到事與愿違。 一次檢查女兒作業(yè)時,方照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明顯錯誤,女兒卻回答:“老師也知道這是錯的,但還得這樣寫,考試就認這個答案。” “我一直教育孩子要誠實,可學校的某些做法卻跟家長頂著,而且這個力量太強大了。”方照明非常氣憤。 不少家長介紹,老師喜歡的“好孩子”有兩種:乖孩子和學習好的孩子。而在小學,老師更喜歡的是乖孩子。王穎的兒子被老師評價為“不乖”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上課時手不放在背后、舉手舉得太高、有時不完成作業(yè)。 王穎說,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挫傷,“孩子還沒有定型,他們的發(fā)展還有很多可能性,這么小就按照老師簡單的好惡進行培養(yǎng),孩子會失去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成了流水線上下來的沒有個性的機器”。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一些知識分子家長,正在用更加先進的理念教育孩子。 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的梁老師認為:“這樣的家長更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成績好壞在他們眼中并不很重要,相反,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他們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做個快樂的第二名’。這與升學壓力下的學校教育難免發(fā)生矛盾,這種矛盾是家長與應試教育抗爭的一種表現(xiàn)。” 可家庭、學校完全不同的教育也讓孩子痛苦。王穎一次接兒子回家,兒子突然坐在路邊哭起來。“其實,當時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王穎說。 不屈服現(xiàn)行教育體制,只能選擇逃離 郭穎現(xiàn)在是一家外企的美方代表,但是初中的時候,她是學校出了名的搗蛋鬼,老師經(jīng)常把她轟出教室。媽媽在與學校進行了一年的“斗爭”之后,初二那年把她送到了美國。 一項在上海實施的調(diào)查顯示,超過六成的中學生家長支持子女出國留學,有不少家長表示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避開國內(nèi)應試教育的壓迫。 而大多數(shù)家長則選擇了妥協(xié)和放棄。一位家長說:“這就是孩子要面對的真實世界。在改變不了環(huán)境的情況下,我經(jīng)常教育孩子既要堅持正確的,同時也要學會接受現(xiàn)實。” 無論“5+2=0”還是“2+5=0”,結(jié)果都是“0”。“這種爭論對改變教育現(xiàn)狀沒有意義。教育是個連續(xù)的過程。互相指責、抱怨只會把問題變得更糟。”劉偉教授說。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