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家良
寧德市實驗學校語文高級教師,省級語文名師,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高考作文搶分通關66篇》副主編,在《語文月刊》《教學考試》《作文合唱團》《作文素材》《考試指南報》《語文周報》等書籍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數(shù)十篇,指導學生在各類報刊雜志電子刊發(fā)表文章數(shù)十篇,在《語文周報》《語文知識》《中學語文》等專業(yè)欄目開過多場公益講座,其獨創(chuàng)的作文信息切分法受到多地省市教研員的推崇。
查看李老師更多文章可關注新課標大語文微信公眾號。
審題是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概括材料的內容,并對材料的信息進行初步切分,找出材料表象下的常理;立意就是找到這些常理(切分點)的延展點或共通點,確立一個帶有傾向性的句子。審題是理解材料意思,立意是寫出自己觀點;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下面列舉三項內容來闡釋如何進行審題與立意。
示例一
材料一:《超人》《蝙蝠俠》《鋼鐵俠》等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風靡全球,深受各國青少年喜愛,美國人所崇尚的個人英雄主義、救世主義等都滲透在超級英雄形象之中。
材料二:20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日本在舉世矚目的八分鐘里,沒有選擇傳統(tǒng)符號“菊與刀”,而是挑選了親切的游戲人物“馬里奧”來代表自己的國家形象。
材料三:迪士尼認為熊貓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形象之一,但是在電影中為熊貓增加了“功夫”等新的元素。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你認為我們應該打造怎樣的文化符號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的中國形象?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一)整體把握,分析材料(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
1.分析材料一
①追問:為什么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風靡全球,深受各國青少年喜愛?
釋疑:超級英雄所呈現(xiàn)的“個人英雄主義”“鋤強扶弱”能激起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內心的豪情。
②追問:為什么美國人所崇尚的個人英雄主義、救世主義等要滲透在超級英雄形象之中?
釋疑: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電影所呈現(xiàn)的“個人英雄主義、救世主義”等意識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民眾心理的呈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上隱隱與美國的大國戰(zhàn)略相吻合。
2.分析材料二
追問:為什么日本在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閉幕式上選擇游戲人物“馬里奧”來代表自己的國家形象而不是選擇傳統(tǒng)的“菊與刀”?
釋疑:日本放棄傳統(tǒng)的“菊與刀”,隱隱含有與歷史割裂的意味,畢竟,作為“二戰(zhàn)”肇事國之一的日本,國際形象不是特別好。而選擇“馬里奧”,一是其是眾所周知的游戲人物,二是其親切的形象廣為人知,隱隱傳達出日本的理念——與世界親切交往,擔起應負的責任。
3.分析材料三
追問: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形象之一,迪士尼的說法也證明了這一點。那么,當電影中為熊貓加上“功夫”等新元素時,何以能引發(fā)觀眾的認同呢?
釋疑:熊貓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形象之一不假,但其過于溫順的性格與美國人想要傳達的“個人英雄主義、救世主義”等理念不太吻合,加入“功夫”這一中國傳統(tǒng)元素,既有效地傳達出美國人崇尚的理念,也能滿足觀眾對“功夫”的遐想,還能引發(fā)中國觀眾的認同。
(二)尋找共性,確立范圍(你認為我們應該打造怎樣的文化符號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的中國形象?)
追問:這三則材料所展現(xiàn)的形象有什么共性?
釋疑:
①“蝙蝠俠”“馬里奧”“功夫熊貓”等都是超級英雄。
②都是喜聞樂見的形象,都廣為人知。
③都隱隱與國家所崇尚的理念傳相吻合。
整合:
①這個文化符號要能展現(xiàn)新時代中國形象。
②這個文化符號必須眾所周知。
③這個文化符號要與中國所崇尚的理念相吻合。
④這個文化符號是新時代中國的“超級英雄”,能激起國人的自豪感。
(三)整合范圍,確定觀點
解析:這個文化符號,既要能展現(xiàn)中國當下的日新月異,也要能展現(xiàn)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能展現(xiàn)一個大國的擔當與胸懷。在選擇上,可以挑選一個或幾個能代表中國新時代形象的文化符號。若僅挑選一個,則應注意把這個文化符號所蘊含的理念、文化、背景從各個層面闡述清楚,然后由點及面;若挑選幾個,則需要對這幾個文化符號進行邏輯關聯(lián),然后由此及彼。
單個示例:
長城,中國悠久歷史的象征,也是一種封閉的象征;但現(xiàn)在,它張開臂膀吸引八方賓朋,是中國海納百川的象征,也是開放的象征。
組合示例:
高鐵—春節(jié)—長城——高鐵代表中國創(chuàng)新、中國速度,春節(jié)代表中國文化的厚度、深度,長城代表中國的長度、廣度和包容度等。
示例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
2.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
——《管子》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zhàn)國策》
4.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5.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曾公亮
6.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魯迅
中國經典名言警句意蘊深厚,啟悟后人。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來確定立意(注意句子間的關聯(lián)),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步驟一:逐句闡釋名言警句的內涵主題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
簡釋:比喻人經過學習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延展:學生或后輩要堅信,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己更高的峰。
②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
——《管子》
簡釋:“不慕古”反對的是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們不要被現(xiàn)實所惑,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中;“與時變”倡導的是因時而變,順應潮流;“與俗化”即隨著習俗一起發(fā)展。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zhàn)國策》
簡釋: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后行事的借鑒。
延展:承前教訓,啟后新篇;繼往開來,革舊鼎新。
④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簡釋: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guī)矩不一定效法,人們的議論也不需要擔心。
延展:向現(xiàn)有的權威挑戰(zhàn),敢于打破成規(guī),敢于質疑,敢于變革,敢于挑戰(zhàn)新事物。
⑤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曾公亮
簡釋:要想看到波瀾壯闊之景,創(chuàng)造新格局,就不能居于一隅,而應打開胸懷,擁抱自然,回歸本真。
延展:要敢于突破羈絆,敢于面對挑戰(zhàn),拓寬視野,解放思想,方可擁有宏大的人生境界。
⑥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魯迅
簡釋:先驅者往往因怠惰、自滿、故步自封等桎梏,而易變?yōu)楦母锫飞系慕O腳石,成為阻滯新生事物的保守乃至反動力量。
延展:后學往往把先驅者的言行奉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時先驅者的言行已然成為后學的桎梏。后學應立于先驅言行之上,實行“拿來主義”,取優(yōu)去劣,方可化絆腳石為踏腳石。
步驟二:合并同類項,先找共性再尋差異,整合信息,形成觀點
共同點:不管身處何境,或他學,或已學,均要有學習、發(fā)展、超越、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理念。
思維示例一:句①、句⑥歸在一起,談敢于超越已有的、固化的事物;再串聯(lián)句②,論述超越也需與時俱進。
思維示例二:句⑥談敢于挑戰(zhàn)權威、傳統(tǒng)、傳承、已成定律的東西,再串聯(lián)句①,論述全因有“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后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颉跋闰屨摺币I后生“出于藍”,進而強大內驅“勝于藍”。
思維示例三:句④、句③歸在一起,談在敢于質疑固有事物經驗并加以變革之時,需吸取教訓,再串聯(lián)句②,論述一切的改革與發(fā)展都應與時俱進,不可激進,不可依賴經驗。
思維示例四:句②、句⑤歸在一起,談活在當下、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就該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真英雄就該“與時變、與俗化、開窗入大江”,大浪淘沙后方顯英雄本色。
思維示例五:句⑥、句②歸在一起,談如何看待先驅者,結合與時俱進的精神,談兩者關聯(lián);再結合句③總結全文。
步驟三:整合核心觀點擬題
1.不做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2.走一步,再走一步。
3.莫被常識絆住腳。
4.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5.長江后浪推前浪。
6.破舊立新,取精創(chuàng)新。
7.繼承雖可貴,創(chuàng)新價更高。
8.敢變才會贏。
9.立于先驅,成于創(chuàng)新。
10.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
示例三
某校為解決接送學生的私家車在學校門口長時間占道、亂停亂放的問題,采取了多種辦法,效果均不佳,最后只好與交警部門聯(lián)合行動,對凡停留超過15分鐘及亂停亂放的車輛進行拍照和抄牌,隨后將相關家長名單及車牌號碼發(fā)到家長群中,并要求相關學生督促家長改正,還將此違規(guī)現(xiàn)象與學生及班級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學校門口的停車亂象得到解決。對于此舉,有人拍手稱贊,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切分信息一:私家車在學校門口長時間占道、亂停亂放。
追問:如何看待這類現(xiàn)象?
釋疑:私家車主確實是不對的,但沒有家長想占道,這不是素質問題(不排除個別無素質的),而是一種無奈。確實是因為學校大門場地逼仄,缺少停車位,道路狹窄擁擠,大家一哄而上,不堵才怪。
切分信息二:采取了多種辦法,效果均不佳,最后只好與交警部門聯(lián)合行動。
追問:如何看待學校行為?
釋疑:“采取了多種辦法”說明校方還是有作為的,只是“效果均不佳”,說明這些方法并不奏效。一個副詞“只”滲透出學校深深的無奈。在某個層面上說明了要解決問題需要“動真格”,但如何“動真格”值得深思。
切分信息三:如何解決此類問題?
(1)拍照和抄牌;(2)公示姓名和車牌于家長群;(3)督促私家車主(家長)整改;(4)與學生及班級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5)解決了。
延展整合:交警的拍照和抄牌本無可厚非,但“公示姓名和車牌于家長群”走的卻是非常規(guī)程序,要求“相關學生監(jiān)督”亦顯得不通情理,與學生所在班級評優(yōu)評先掛鉤更是簡單粗暴、莫名其妙,只是問題卻解決了。這也值得人深思,為何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行為往往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之前學校想了很多辦法都沒用呢?家長停車有家長的“理由”,學校的方式有學校的“邏輯”,后者以不講邏輯的邏輯解決了亂停車家長不是理由的理由。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強勢推進一刀切容易,但是傷人心,也造成很多副作用。
切分信息四:對于此舉,有人拍手稱贊,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追問:問題真的解決了嗎?那為何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呢?
釋疑:學校大門是不堵了,但是還有人“有爭議”,說明有的人的心還在堵著。
延展整合:無論是贊同者還是反對者,他們的出發(fā)點就是現(xiàn)在所看到的結果是一樣的——要疏通。既然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要權衡,就要選擇一個多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暫時還不能達成多方共識的情況下,不妨“以亂治亂”,雖然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人頭攢動的學校門口,這至少是目前最不壞的方法。就現(xiàn)實而言,怎樣做才能盡量讓學生們少受到一些傷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切入角度:
家長角度;學校角度;社會角度;綜合角度
擬題參考:
1.人治VS法治
2.不按規(guī)矩出牌
3.路易通,心難通
4.急“癥”需猛“藥”?
5.“簡單粗暴”見療效?
6.不求最好,只求最不壞
7.繼承“以亂治亂”不失為一種辦法
8.不是每一種亂停亂放都是素質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