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安徽和州烏江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
張籍《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zhí)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個張籍,大體上沒有留下廣為人知的名句,但是也有較好的詩,其中就有一首《節(jié)婦吟》(應該說,只要在鍵盤上用全拼輸入,就能出現(xiàn)準確的詩題的,就算有點名氣了。這是我的判斷標準)。
讀到這首《節(jié)婦吟》立刻是我想到本卷開篇那首無名氏的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無名氏說的很直白,大概就是作者自己的心聲。而《節(jié)婦吟》是張籍為別人所寫,注重曲折,也很正常。
且看這位“節(jié)婦”的心理狀態(tài):那個“君”肯定是第三者,因為他明知“妾有夫”,居然還“贈妾雙明珠”這不是第三者,又是什么?問題在于這位“節(jié)婦”,居然“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泵髦粚?,還要如此暴露地把雙明珠系在上衣明顯處??梢?,“節(jié)婦”對第三者的贈品非常的重視。
如果就是說的這里,那也就沒有什么意思了,不過是一首普普通通的第三者插足的故事。令人想不到的是,下面出現(xiàn)了反轉,女子忽然夸耀自己的家庭,夸耀自己的夫君:家里高樓連片,夫君高官在身,而且是現(xiàn)役軍人!盡管接受了禮物,但是對于夫君的忠心不變:“誓擬同生死”。言外之意就是,禮物,我不敢收下。在身上掛一會兒,就行了。軍婚哪!這可不是小事!于是,雙手送還。
可事情沒完,并非從此恩斷義絕。分手之際,甜蜜蜜地撂下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時”!這與開頭介紹的那位無名氏的心情又差不多了:“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如果早相識,哪有今天的難過?
如果單看詩,不看詩題,也許我們真的可以認為張籍是為了某個“節(jié)婦”寫的贊美詩。如果真是如此,那張籍的道德認知水平,可就有點問題了。詩中的“節(jié)婦”果真是節(jié)婦嗎?從“還君明珠雙淚垂”來看,她內心并不“節(jié)”,只是迫不得已罷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哪?看題目!請注意,是為東平李司空師道寫的。這個李司空師道是什么人呢?就是當時權傾一方的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李師道是個大官,大體上相當于安祿山的官職。張籍,一個詩人,給李師道寫下這么一首“纏綿”的詩,中心意思就是要表達“恨不相逢未嫁時”的意思。那應該是什么意思哪?當然不會是同性戀!所以只能是一種“婉拒”的表示。婉拒什么?估計可能是李師道請張籍過去,跟他一起干吧。而張籍的老師是韓愈。張籍的政治態(tài)度可想而知。韓愈,張籍,絕對是正統(tǒng)派,不會跟那些心懷歹意的地頭蛇一塊干的。
所以,這個“節(jié)婦”就是張籍自己。“事夫誓擬同生死”,是明志?!昂薏幌喾晡醇迺r”是給李師道留足了面子。
張籍在這里的詩意,就是自己的操守,志向的表白。只不過有點不鏗鏘,有點脂粉氣。但,人就該有點特色,千篇一律,也沒有意思。
張籍《別離曲》*****
行人結束出門去,馬蹄幾時踏門路。憶昔君初納彩時,不言身屬遼陽戍。
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不如逐君征戰(zhàn)死,誰能獨老空閨里。
張籍的這首《別離曲》與上面的《節(jié)婦吟》可以稱為姊妹篇,而且這里的主人公真的可以稱為“節(jié)婦”,理由是她不忍“獨老空閨里”,寧愿與夫君一起從軍“征戰(zhàn)死”。這即使不算“節(jié)婦”——氣節(jié)高尚,也肯定是“烈女”——性格剛烈。張籍筆下的女主人公不是個花木蘭式的高大上的形象,十句詩,三轉折,成功地刻畫了這位女子性格直爽,心直口快,思想活躍的形象。
開門見山,第一句便說,丈夫走了。第二句便說,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簡單鋪陳之后,女子的心里話便如傾盆之水,一瀉而下。第一層,從訂婚時開始說:當初你并沒有說你“身屬遼陽戍”,沒有說明你的軍人身份。要是當初知道婚后就要分開,還不知道現(xiàn)在給你操持家務的是誰哪。第二層,稍有緩和:當然戍邊,保家衛(wèi)國,是男兒的責任,我不能反對,可是這樣下去真是耽誤我的青春哪!意識到不能對夫君苛責之后,心情有了轉變。于是第三層表明了家國兼顧的想法:不如我跟你一塊去戍邊,死,也要和你死在一塊兒。這總比讓我一個人苦守空閨,孤獨到老好!從埋怨到理解,從理解到想共同戍邊,同生共死。可見女主人公對丈夫還是愛的,忠貞的。前邊的那些牢騷話也是很符合她的性格的,真實的。
張籍這首詩我覺得是成功的。用現(xiàn)在的術語說,塑造了典型的人物性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