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2-11 //
無物隔纖塵
有色同寒冰
我第一次對玻璃怦然心動是源于幾年前某次在首都博物館看展,當時不經意在展柜中看到一件瑩綠色的小碗,朦朦朧朧的,溫潤可愛,一下子吸引住我的目光,舍不得挪步。看展牌居然是西晉的(266年-316年),十分驚訝,原來在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代就有如此高水平的玻璃器了!打破了我的固有認知,此后我便喜歡上了玻璃。
乳突玻璃碗,西晉華芳墓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這件玻璃碗出土于西晉華芳墓,1965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隊在北京八寶山發(fā)掘了華芳墓,墓主人華芳是西晉幽州都督王浚的夫人,葬于永嘉元年(307年),當時的幽州統管著河北北部和遼寧,作為幽州都督的夫人,墓中出土的文物自然規(guī)格高,精美異常。
考古報告中對這件玻璃碗稱“料盤一件,殘碎不全,觀其口沿和底足,是盤形器,足作乳頭狀,從兩足間距及弦度推測,該盤應有八足,盤口徑為10.4 cm,盤壁極薄,斷面呈綠色。”
實際上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化驗室和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分別對這件碗的殘片進行了化學定量分析,其結果與伊朗玻璃成分相符。這件玻璃碗的產地是伊朗高原,是典型的薩珊玻璃,這種乳突玻璃碗在伊朗高原的流行時期很長,從1世紀到5世紀的墓葬都有出土,帕提亞王朝(安息王朝)晚期最為流行。
東漢玻璃杯,出土于廣西貴縣,古羅馬鈉鈣玻璃
玻璃,作為人類最早發(fā)明的人造材料之一,我一直認為玻璃同陶瓷一樣都是人類通過高溫將天然材料轉變?yōu)槿斯ぶ谱鞯拿赖膫ゴ髣?chuàng)造。
我常常慨嘆于玻璃冰清玉潔的質感美,或是璀璨剔透之美;不論是吹制法或失蠟法,玻璃擁有其他材質不能比擬的強大塑造性,尤其是經過時間風化的古代玻璃形成的朦朦朧朧的美感,流光溢彩的風化虹膜層,都讓人驚艷不已!
北魏玻璃碗,大同市博物館藏,出土于大同迎賓街北魏墓葬群
玻璃是什么
玻璃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玻璃在高溫下熔融,可以進行豐富的塑造
圖片來自牧之老師工作室,感謝授權
牧之老師作品《別山僧》
玻璃的主要原料為二氧化硅,即以石英礦為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石英的熔點高達1700℃,很難熔化,需要助熔劑。
硝堿和含有碳酸鉀的草木灰,碳酸鈣都可以作為助熔劑,因此鈉鈣硅酸鹽玻璃成為最早人工制作的玻璃。
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藏,古羅馬夾金箔玻璃殘片,非常精致
中國古代玻璃含有氧化鉛和氧化鋇,稱為鉛鋇硅酸鹽玻璃。玻璃中的氧化鉛和氧化鋇主要來自添加方鉛礦和重晶石作為助熔劑,同時鉛礦也是中國煉丹術的主要原料。
玻璃的著色則是通過添加金屬元素,如鐵,銅,錳,鈷,鎳,鉻等實現,與瓷釉的著色機理類似。
元代蓮花玻璃盞,漳縣汪世顯家族墓出土,甘肅博物館藏
天然玻璃
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玻璃,主要為火山玻璃和隕石玻璃兩類。
火山玻璃是火山爆發(fā)時噴出巖漿驟冷下形成的,即黑曜石。
隕石玻璃是地球外火流星爆炸后熔融冷卻后以玻璃隕石雨落下,或者隕石與地面沖擊后熔融落下的玻隕石。
隕石玻璃在中國古代俗稱“雷公墨”,作辟邪之用。唐代學者劉恂在《嶺表錄異》中描述道:“雷州驟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錚然,光瑩可愛”。
這篇先簡單介紹一下玻璃基本概況,下一篇具體分享全世界不同時代的玻璃藝術特色~~歡迎感興趣的同學們關注轉發(fā),嚶嚶嚶~~~
///
設計師Nao Tamura作品《Momento》
-- ---------玻璃是光的容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