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家蔣家俊
蔣家駿,江蘇省徐州市人。自幼師從陳家溝陳氏第十八代傳人陳照丕習練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長拳108勢、太極門中各種長短器械有6年光景。蔣家駿學拳認真、執(zhí)著、刻苦,除了得到
蔣家駿在年輕學拳的同時,就收集不少古拳譜、拳著、其中有《陳氏拳械譜》、《兩儀堂拳譜》、《陳氏文修堂拳譜》、《陳氏家乘圖要》、《三三六拳譜》、《陳氏太極拳匯宗》等,這給蔣家駿全面學習研究拳學帶來極有利的條件。他還做了大量筆記、考證和研究收心得,有30萬字之多。
1964年,蔣家駿又拜在太極拳技擊
應該說,拜在
蔣家駿是一位不多見的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武術研究者。他不畏艱辛,不惜流汗,長年累月地實踐,潛心研究前人留下的拳譜、拳諺、著作,不斷總結經(jīng)驗體會,使他對武學的理論、技理技法、戰(zhàn)術戰(zhàn)法等內(nèi)容有較深的認識。
“手眼身法步”是我們在武術界??吹健⒙牭降囊幻?,它是武術界前輩練武要求的總結,不管什么拳種門派的老師,常以此來強調(diào)學武基礎要求的多個方面。然而,蔣家駿卻提出,應該是“眼手身法步”。他認為,在武術的對抗搏殺中,一位功夫好手要想戰(zhàn)勝對方,必須隨時注視著對方,眼睛是全身一切行動的總指揮。一個人的反應是根據(jù)眼睛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而指揮四肢軀干作相應反應的。因此,眼睛觀察的重要性使之應放在首位,放在手動之前。“眼手”與“手眼”一字位置之差,反映了武術家對武術實踐應用的理解正確與否,也反映了武術家對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了解水平。這是武學理論概念問題。
蔣家駿認為,螺旋勁與纏絲勁,是太極拳功夫的重要特征,螺旋勁、纏絲勁的習練和應用,表現(xiàn)在拳套的一招一式動作與進攻防守自然反應中。在太極拳招式動作和各種運行轉(zhuǎn)動里,包涵了各種大小不同、方向各異的螺旋轉(zhuǎn)動。這些轉(zhuǎn)動動作,可分為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兩種。在太極拳習練過程,要求動作的螺旋轉(zhuǎn)動并非現(xiàn)在常見到許多習練太極拳者所做的身體隨意轉(zhuǎn)動或目的性不明的身體轉(zhuǎn)動,這類型的身體轉(zhuǎn)動是鍛練身體的健身活動,非武學研究范疇的內(nèi)容。因此,太極拳攻防招式動作的螺旋轉(zhuǎn)動,就好比螺絲釘鉆進木頭、自攻螺絲鉆透鋁板的作用,也好比一根快速轉(zhuǎn)動的木柱子,能將飛打過來的利器彈走而不致受到擊打一樣。這種攻防動作的運動形式與運動軌跡,完全符合力學科學的原理,也是武學研究中的一項內(nèi)容。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如何掌握螺旋圈的大小、方向、力度,又如何配合身體四肢、軀干、頸項各部位與整體的多方向運動,此乃各位太極拳家的實踐經(jīng)驗與臨場發(fā)揮。所有這些理論概論,在蔣家駿的拳械演練與實踐中,是可以非常明顯看得出來和表達出來的。這就是拳家一動手,便知有沒有之道理。
對于作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功夫的太極拳,蔣家駿以辨證的態(tài)度,從武學概念的角度來分析太極拳的剛?cè)彡P系。他認為,太極拳的柔是“松”、“是“圓”、是“靜”;而同時,太極拳與其他的優(yōu)秀拳種如少林拳、形意拳等,同樣有“剛”的一面。太極拳的剛則是“緊”、是“猛”、是“迅”。太極拳的功夫與少林拳、形意拳的功夫一樣,其目的是相同的,這就是屬于武學范疇的太極拳的本質(zhì)。
常言道,太極拳是“以柔克剛”、“剛?cè)嵯酀?span lang="EN-US">”,但這里說的“柔”能克“剛”中的“柔”,不是“軟”,不是全身沒有勁力的“柔”和“軟”,而是指“柔化”、“柔走”的方法、技巧,是以“松”、“圓”、“靜”的方式積蓄、調(diào)整自身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蔣家駿認為,除了說“柔能克剛”、“剛?cè)嵯酀?/span>”,還要增加“以剛克剛”、“以剛克柔”。這要看習練、掌握的功夫。而要做到“松”、“圓”,做得好可真不容易,
蔣家駿與弟子們的對抗實踐,可不是在玩游戲,是實實在在的實戰(zhàn)對抗戰(zhàn),蔣家駿一位在江蘇淮安的徒弟馮太富回憶十多年前到徐州拜訪蔣家駿時,親眼目睹蔣家駿與弟子劉洪利、鹿士斌等人在徐州云龍公園里試手的情形。他說,被試者不是被蔣師截勁前發(fā)騰空一丈余遠,就是被其用采捋等手法,借勁使之雙腳離地向后摔了一個大跟斗。蔣師化發(fā)同時,剛?cè)嵯酀?,時間、方向、角度、方法配合得絲毫不差。他說,那都不是師徒配合著玩,而是隨便上,隨便摔打,以各種手法腿法摔打。
就是在公開的表演會上,蔣家駿對弟子們的演示也是動真格的實戰(zhàn)。1988年11月在廣州召開的太極名家研討會上,蔣家駿與弟子劉洪利分別在白云山與荔灣體育館的兩次內(nèi)部與公開的太極名家演示會上,他們以太極拳特有的打手用法實驗演示,其松柔圓活而又迅猛干脆的攻防化打,使與會者眼前一亮。蔣家駿對太極拳的理解與掌握可不是一般人以嘴巴說說、活動活動身體所能達到的境界,他們的精彩演示,使與會者了解到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面,這是艱辛與汗水的結果。演示后,劉洪利卻在床上躺了3天,摔得可不輕。長年累月艱苦的研習訓練,實踐,使年逾60的
在需要動手的時候就能動手,就敢動手,而且勇于戰(zhàn)勝對手,這是一個真正的武術家必備的素質(zhì),這需要時間、精力、汗水的付出。蔣家駿常提起1995年他帶著幾位弟子到濟南探訪洪師,而
刻苦研拳結碩果
蔣家駿不但是位孜孜不倦的武學真諦探求者,還是位充滿獻身精神的武學文化傳播者。
蔣家駿的弟子不算多,他對弟子的要求,卻是非常嚴格,不但傳拳傳藝,更注重傳德。蔣家駿說,武術文化的內(nèi)容很廣,除了肢體活動的拳藝,還有拳藝包含的各種文化。他早年跟著幾位太極拳大師學藝,老師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灌輸?shù)氖俏湫g界一貫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他學拳藝幾十年,對多位先后教導過他的老師,敬愛有加。在我與他的十多年接觸中,每當提起陳照丕、陳豫俠、洪均生等老師時,懷念之情、敬愛之念油然而起,老師的諄諄教誨如重現(xiàn)眼前,此情此景亦使我為之感動。他在寫回憶
蔣家駿總要將正確的武學概念與拳藝同時傳授給弟子與學生,他們說,只教動作不講道理,講了道理不以實踐而示之,是貽誤后人。所以,他的弟子和學生也對
說來也挺有趣,蔣家駿的不少弟子和學生,當初是不相信太極拳是武術,都認為太極拳只是健身操,經(jīng)過與之試驗功夫,以各種手法實踐切磋后,方相信真有太極拳功夫的存在,才拜他為師轉(zhuǎn)而學習太極拳功夫的。如80年代,江蘇淮陰的一批習練拳擊、散打、其他拳種的小伙子,就是在一次江蘇省武術觀摩大會觀看到蔣家駿演示陳式太極刀法后,分別以各種拳法與蔣家駿比試實驗后,才信服太極拳功夫了得,拜蔣家駿為師學藝,而這批小伙子,現(xiàn)在都是當?shù)氐奈淞趾檬?。?span lang="EN-US">淮陰市的馮太富在回憶他們淮陰的師兄弟當年跟蔣家駿學藝這程的文章中,提到他們與蔣家駿試手經(jīng)過時,這樣寫到:“……我第一次徐州與蔣師會面試手……。我問蔣師,如果對方是練少林拳或者練拳擊的人和練太極者交起手來,練太極者應如何應付?蔣師答,應該有辦法。……蔣師說:’好,你隨便出拳,不要客氣,你可以用勁真打!不要有所顧慮,但我保證不傷害你,你盡管放心。‘有他這句話我心里輕松多了,也沒有緊張感了,我擺出拳擊架勢,左拳不斷虛晃以探虛實。但蔣師仍然沉著松靜地看著我。我突然發(fā)力,一個左滑步上前,同時左直拳快如流星,直沖蔣師的面部??晌易笕€未到蔣師的面部,卻見蔣師的右手在我眼前一閃,我的左面部被蔣師的手邊化邊打擊中,我根本來不及反應。雖然蔣師的手只是輕輕地碰了我一下,但仍然使我心里一驚。他出手如此之快,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自認出拳速度夠快的了……”馮太富還談到他繼續(xù)以其他手法擊打蔣家駿而被蔣家駿“后發(fā)先至”以采法使其跌地,以及其他的的小伙子使出身解數(shù),甚至個別人以偷襲方式來試驗蔣家駿的太極拳功夫。當年淮陰的名拳師許文龍,習拳20年,精于少林拳,后又攻太極推手,與蔣家駿切磋技藝后,被其精妙技藝折服。次日他又電邀盟友王樹春前來與蔣家駿再切磋,接觸后他們對蔣家駿的太極夫十分欽佩,乃力邀蔣去淮陰傳拳。這批小伙子后來也成為武術文化的傳播者,他們在當?shù)叵ば膫魇谌嚕逃诱?。以此方式拜蔣家駿學藝有全國各地的不少武術學好者,廣東、安徽、河南、江蘇、黑龍江等地都有。
由于有明師指點傳藝蔣家駿的弟子學生在全國太極拳劍(推手)錦標賽和演武大會上,獲得了喜人的成績,其中弟子鹿士斌、吳華強、劉洪利、謝建軍、姚士玉、馮太富、陳廣友、陳正平、田有云等分獲取金牌、銀牌、銅牌,這對人們重新認識太極拳產(chǎn)生了很好的影響,使人們看到太極拳不但有套路、推手、散手等武功內(nèi)容和完整的武學體系,而且太極散手的訓練技擊方法系統(tǒng)是相當完善的。
近些年來,蔣家駿在太極拳武學方面的造詣為越來越多的武術愛好者所認知,慕名來邀他去傳拳和訓練推手、散手者絡繹不絕,蔣家駿總是熱心指教,誨人不倦。
人們贊譽蔣家駿為太極拳的一代名家,蔣家駿卻說自己與洪均老師的武學底蘊與技擊武藝相比,還相差很遠,他總說自己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