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愛上了詩仙李白的狂傲;因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愛上了詩佛王維的灑脫;因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愛上了劉禹錫的豪情。可是卻一直不太愿意讀詩圣杜甫的詩,總覺得他的詩過于傷感,與大唐的豪氣之風格格不入,直到讀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因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16個字,粉了杜甫幾十年。上學時曾調(diào)皮地把這16個字寫在書桌上,那時年少總覺得這句詩里滿滿的霸氣,如今人到中年才算真的讀懂了,原來在霸氣之下是滿紙辛酸淚。這首詩寫于杜甫49歲左右,這幾年飽經(jīng)風霜的杜甫棄官來到了蜀中。為了能有個住處,他四處求人,終于蓋起了一間草堂。誰能想到,出身官宦世家的少陵野老會淪落至此。8月一場大風襲來,吹破了茅屋,感慨萬千的杜甫便寫下了這首詩。
杜甫寫的七言古詩并不多,以他對工整度的要求,律詩才是他的心頭好,這首詩一看就是悲憤時隨手寫下。后來《唐宋詩醇》中評此詩:“極無聊事,以直寫見筆力,入后大波軒然而起”。是的,只是風雨吹破了小屋,確實只是件小事,可是也就是這場風雨吹出了杜甫深藏于心多年的豪情!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
全詩可以分為4小節(jié)。第一節(jié)詩人共用了怒號、卷、飛渡、掛罥、飄轉等多個動詞,將風勢之猛寫得淋漓盡致。唐詩中描寫風雨的詩不少,但多數(shù)都無法寫得如此詳盡,更難得的是這5句每一句都押韻,非詩圣之筆力不能達。第二節(jié)一群村童將吹到地上的茅草抱跑了,詩人他們喝喊都叫不住,只能拄杖嘆息。對于這群和自己一樣窮的村童,詩圣又能如何呢?
第三節(jié)寫的是雨停后的情形。用了多年的被子冷得像鐵,兒子把被子踏破了,漏雨后的茅屋沒有一處干處?!案F”這個字曾多次出現(xiàn)在杜甫的詩里,有時是戲謔的語氣,如“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有時是悲情之語,如“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但每一次都不是無病呻吟,詩圣是真的窮。
第四節(jié)也是最有名的部分。激憤之下,杜甫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像自己一樣的寒士。唐代有名有姓的詩人2000多位,只有杜甫發(fā)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愿,這是詩圣在經(jīng)歷了多年苦楚后的心聲。年少時總覺得這話說得夠勵志,滿滿的豪情;人到中年后,才明白這豪情是由辛酸化來的,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有分量,才令人佩服。躊躇滿志時,說出這樣的話的不足為奇;人生落魄至此,還能有這樣的心境,詩圣名不虛傳。
有多少人和小編一樣,因為這16個字愛上了杜甫?唐代詩壇從來不缺豪情,邊塞詩、詠物詩,哪怕送別詩都能自帶灑脫之氣。但唐代詩壇不能少了杜甫,他用《三吏》、《三別》等1500首詩作完整地記錄下平凡人的平凡生活,這是其被尊為圣的原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