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有一種考試叫做“省試”,省試由尚書省的禮部主持,各州縣的貢士前往京師赴考,很像是現(xiàn)在的高考。
有一次的省試,一位名叫錢起的考生,寫下了一首應(yīng)試的詩。這首詩不算膾炙人口,看過全詩的人也不算多,因此,可以說是比較冷門的。但是,此詩結(jié)尾10字“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卻成了千古名句,后世的著名詞人蘇軾、秦觀也紛紛模仿。
蘇軾《江城子·江景》的最后三句是:“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模仿的痕跡十分明顯。
秦觀《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的最后兩句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更是一字不改,直接引用。
還有柳永《河傳(二之二·仙呂調(diào))》的最后三句:“隱隱棹歌,漸被蒹葭遮斷。曲終人不見?!币彩侨绱?。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全詩。
《省試湘靈鼓瑟》
唐·錢起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fēng)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首聯(lián)“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主語后置,可以理解為“常聞帝子靈,善鼓云和瑟”,即:我常常聽說,湘女的神靈很擅長演奏云和瑟。
“帝子”在本詩中指帝堯的女兒,她嫁給了帝舜,因此,她也是舜的妻子。傳說中,帝舜死后,她哀痛欲絕,投湘水自盡,變成了湘水女神。由此可知,“帝子”= 堯女 = 舜妻 = 湘女(湘水女神)。故而,“帝子靈”= 湘靈。
“云和”是古山名,從這里生產(chǎn)的材料可以用來制作琴瑟。
第二聯(lián)“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寫聽者的反應(yīng),有的人聽不懂,有的人聽得懂。聽不懂的人是河伯馮夷,他只覺得瑟聲好聽,便隨之起舞,然而,他并不理解音樂里的哀怨;聽得懂的人是楚客,他覺得曲子太過哀婉動人,于是不忍心繼續(xù)聽下去了。
第三、四、五聯(lián)直接從正面描寫湘靈鼓瑟聲的凄愴感人。
“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苦調(diào):悲涼的曲調(diào)。凄:形容寒涼或形容悲傷。金石:指鐘磬一類樂器。杳冥:指遙遠渺茫的地方。這兩句大意是:悲涼的曲調(diào)使金石般堅固的樂器也變得凄涼起來,清越的曲音飛入遙遠渺茫的地方。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承“苦調(diào)凄金石”,蒼梧:指古代楚國的地方,后在湘江附近,也可指古代傳說中的九嶷山。怨慕:哀怨思慕。白芷:香草名,初生似菖蒲,一丈高,有細毛,夏天開細白花。芳馨:香馨,芳香。這兩句大意是:曲子中的怨慕之情傳到了蒼梧,白芷也因聽曲吐露芬芳。
“蒼梧”也是傳說中帝舜駕崩的地方,很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到,湘靈鼓瑟也許是在懷念自己的丈夫。
“流水傳瀟浦,悲風(fēng)過洞庭”承“清音入杳冥”,意謂瑟聲沿著流水傳到了湘江,化為悲風(fēng)飛過了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尾聯(lián)“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堪稱千古名句,明明用的是最簡單的字,說的是最簡單的話,但就是讓人一眼驚艷,過目成誦。
樂曲終了,湘靈的身影早就消失不見,只看見眼前的幾星山水,這說明,人們都沉迷在湘靈的樂聲中如癡如醉,悲然忘機,聽得呆了、癡了。等到人都沒影了,看到了眼前的山水,才回過神來。
總而言之,這首詩想象豐富,意境遼遠,用筆凄愴,關(guān)鍵是十分切題,全詩都是圍繞著“湘靈鼓瑟”這一主題來寫的,而且流暢自然,層次豐富,因此絕對堪稱是史上最經(jīng)典的考場佳作之一。
最后,馬上就要高考啦,祝所有考生都寫出令自己滿意的高考作文,只要不跑題,語句流暢,表情達意清楚,分數(shù)就不會太低,一定要相信自己!2023,高考加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