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圖文丨管蘇清
春雨畫長空,江南處處水靈靈的。重讀被翻爛的《汪曾祺文集》,感嘆先生文字的水墨韻味,意趣傳染,茶香綿綿,雨敲竹林,聲聲入耳,神情亦悠悠然已。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從抗日戰(zhàn)爭在炮火連天中讀書,到1997年去世,汪曾祺一生所經(jīng)歷的大事,遭受的磨難不可謂不多,他卻始終曠達平和,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有人說,先生是“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最后一個士大夫”。
先生出生的高郵,建城2200多年,史稱"廣陵首邑",為帝堯故里。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臺、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盂城,華夏一郵邑,神州無同類。盂城驛、龍虬莊遺址、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等為古遺跡,七千多年前,境內便有人類璀璨文明。這片土地屬海退成陸的里下河淺洼平原,我的故鄉(xiāng)鹽城也在其中。
文人氣里混雜著煙火氣,透著熨帖人心的暖意。先生是個有趣之人,常常調侃自己,百無一用,乃成作家??箲?zhàn)爆發(fā),老家淪陷,避難的時候,陪著他的是一本《沈從文小說選集》,自此,改變了對文學、小說的看法。1939年,年十九的先生考大學,一路向西南,只考沈從文所在的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隨心所愿。西南聯(lián)大學風自由,上課考試皆隨意,先生天性暴露無遺。不感興趣的課,能逃就逃,和同學泡茶館,下館子,談文學、談人生、談理想,吃遍云南名吃……最后連畢業(yè)證都沒拿到。但他又手不釋卷,常常因為一本好書通宵達旦。老師沈從文有心偏愛,幽默風趣地給他的習作課打出120分,讓人眼亮。還將他的作品寄往各大雜志,稱比自己寫得好。那時,很少有人相信,汪曾祺會成為西南聯(lián)大培養(yǎng)的最有才華的作家。
像花木那樣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jié)的鐘情和執(zhí)著,會讓人變得堅韌、寬容、充盈。后來,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先生都甚少心灰意冷。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在靜好安寧的時光里慢慢走,品品茶、喝喝酒、聽聽曲、寫寫字、做做菜,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他看到過那么多苦難,卻把它們化成淡云輕風,像一個老朋友,與你隔桌而坐,一壺茶,娓娓道來。
年過花甲,先生名聲大震。他的作文讓人詫異,他像"外星人"降臨,原來小說、散文可以這樣"寫"。這是時代的印痕,讓人溫暖而親切,光陰是有溫度的。先生的鄉(xiāng)土小說、散文,很多名篇都是幼時記事,放學回來路上有很多東西可看,路過銀匠店,走進去看老銀匠在磨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個用來釘在小孩虎頭帽上的小羅漢;路過畫匠店,歪著腦袋看人畫"家神菩薩"或福祿壽三星;路過竹廠,看竹匠把竹子劈成幾岔,在火上燒彎,做成一草筢子……《大淖記事》《受戒》《異秉》等等,活色生香,讓高郵知名度猛地提升不少。
先生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家,由此我懂得了美食的真正含義。先生食藝可與"大玩家"王之襄并肩,不僅寫得出神入化,實際操作,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名聞遐邇。臺灣女作家陳怡真來訪,他看準了臺灣沒有小紅水蘿卜,特地做了一道紅燒楊花蘿卜讓客人嘗鮮,好吃到讓陳怡真掉淚。美籍作家聶華苓來華,點名想吃他做的菜。他做了一道常見的大煮干絲,聶華苓最后端起碗來把剩余的湯汁都喝了。有一位國際友人到他家作客,吃后禁不住在人前夸獎說,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的宴席,有人好奇一打聽,其實不過是鹽水煮毛豆、清炒豆芽等普通菜。這“汪氏家宴”能讓人們津津樂道,成為一張文化名片,可見功夫了得。
執(zhí)書于手,坦然享受先生營造的那份清晰飄逸的情趣,幽靜而淡雅,流年有了味道,思緒重重疊疊氤氳蕩漾,宛如欣賞水墨畫,墨跡亦裊裊生香。與妻小院聽雨,念叨友人,喝點土酒,聊聊天下,不自禁地忘了俗世的煩惱喧囂,得一片悠然清絕的世界,多愜意。
清明假期弄小文,至今未出手。愚笨羞死俺,白發(fā)見先生。翻出家中所有的先生之作,一頓猛看,忘了日月,讓妻不忍,還有如此癡情之人,唯獨夫也。
責任編輯:財寶哥
文字撰寫:管蘇清
圖片來源:網(wǎng) 絡
期刊總數(shù):667期
精彩回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