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俄羅斯講述自己國家的歷史時,都會重點介紹一個叫基輔羅斯的國家。據(jù)傳說,公元9世紀中后期,生活在諾夫哥羅德一帶的東斯拉夫人邀請維京人留里克兄弟做自己的王公,于是,維京人在今俄羅斯西北地區(qū)建立了國家。后來,留里克的弟弟奧列格向南擴張,遷都基輔,這便是基輔羅斯的由來。
基輔羅斯不斷對外擴張,在公元11世紀進入全盛時期,其疆土囊括了今俄羅斯歐洲部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換句話說,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國家形成方面共同的起源。
11世紀中葉以后,基輔羅斯由盛轉衰,分裂為一個個內(nèi)斗不息的小公國。1240年,來自遙遠東方的蒙古人給基輔羅斯帶來了致命一擊,這年12月7日,蒙古人攻陷基輔,終結了基輔羅斯的歷史,而那些幸存下來的小公國紛紛向蒙古人投降,成為金帳汗國的屬國。當時,統(tǒng)治烏克蘭地區(qū)的是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公國,由于這個公國向蒙古人表示臣服,蒙古人賦予了這個公國極大的自治權,隨著公國在14世紀中葉由于內(nèi)亂走向了衰落和分裂,波蘭人和立陶宛人在15世紀瓜分了公國的土地。
▲基輔羅斯
1385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實行王朝聯(lián)姻,1569年,兩國又實現(xiàn)合并,成立了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于是,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的邊界在聯(lián)邦內(nèi)部重新劃定,將白俄羅斯地區(qū)歸于立陶宛,大部分烏克蘭的土地歸于波蘭。
9世紀到16世紀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分家史,而把兩國歷史再次聯(lián)系的人是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由逃亡的農(nóng)奴、宗教難民、不滿的貴族和普通罪犯所組成,是一批處于政府實際控制之外的自由民。哥薩克人喜歡冒險,有極高的戰(zhàn)斗熱情,波蘭十分樂意利用哥薩克人對付自己的敵人們,為此組建了一支哥薩克軍隊。哥薩克人對在戰(zhàn)爭中劫掠是樂意的,但是對波蘭人約束他們是不樂意的,他們天性追求自由、不愿意受到約束,從16世紀晚期開始,哥薩克人就不斷發(fā)動起義,反抗著波蘭人的統(tǒng)治,1648年,博赫丹·赫梅爾尼茨基領導發(fā)動了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哥薩克起義,這整體改變了烏克蘭地區(qū)的政治版圖,并誕生了一個被許多人視為近代烏克蘭雛形的哥薩克國家。
赫梅爾尼茨基發(fā)動起義后,十分清楚只憑哥薩克人的力量,是很難戰(zhàn)勝波蘭人的,于是,赫梅爾尼茨基找來了外援幫自己。赫梅爾尼茨基找到的第一個外援是克里米亞汗國,哥薩克人在克里米亞軍隊的幫助下屢敗波蘭人,并引發(fā)了整個烏克蘭地區(qū)的哥薩克人起義。1648年12月,赫梅爾尼茨基舉行盛大的儀式進入基輔,向世人宣告了自己想要建立國家的想法,第二年,哥薩克和克里米亞聯(lián)軍在茲博里夫戰(zhàn)役中大敗波蘭軍隊,迫使波蘭人給予哥薩克人自治權,實際承認了哥薩克國的獨立地位??墒?,克里米亞人有自己的小算盤,并不想真心幫助哥薩克人,1651年,克里米亞人背叛盟友,臨陣撤兵,導致哥薩克主力在柏列斯臺奇可戰(zhàn)役中被波蘭人殲滅,這危及了哥薩克國的生存。赫梅爾尼茨基為拯救哥薩克國,不得不重新尋找盟友,于是找到了莫斯科沙皇國。
▲赫梅爾尼茨基
莫斯科人和哥薩克人同根同源,都是基輔羅斯人的后代。1480年,莫斯科人脫離蒙古人的統(tǒng)治后,不斷吞并周邊鄰國,使莫斯科沙皇國崛起為一個強國。1654年,赫梅爾尼茨基和莫斯科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哥薩克人承認莫斯科沙皇國為自己的宗主國,莫斯科沙皇國則要給哥薩克人自治權,為哥薩克國提供軍事援助。
從某種意義上講,《佩列亞斯拉夫條約》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對兄弟國家被蒙古人拆散200多年的團聚,然而,對莫斯科沙皇來說,幫哥薩克人對抗波蘭人不止是國家競爭的需要,也是接管祖先遺產(chǎn)的過程。莫斯科沙皇視哥薩克人為一群新的臣民,而不是自己的兄弟民族,他認為自己為哥薩克人提供一定權利和待遇后就不再負有任何義務了,1656年,莫斯科沙皇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把哥薩克人拋在一邊,和波蘭人單獨媾和,結束了兩國的戰(zhàn)爭,這令赫梅爾尼茨基十分憤怒,也十分失望,又無可奈何。
1657年,赫梅爾尼茨基去世后,哥薩克人陷入內(nèi)部紛爭,此外,哥薩克人為維護自己的利益,時而倒向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又時而重新倒向莫斯科沙皇國,這就加劇了兩大強國對烏克蘭的爭奪。1667年,莫斯科沙皇國和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簽訂安德魯索沃停戰(zhàn)協(xié)議,把烏克蘭沿第聶伯河一分為二,東部歸莫斯科沙皇國,西部歸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此后,莫斯科沙皇國境內(nèi)的哥薩克人發(fā)動起義,試圖統(tǒng)一被割裂的哥薩克國,結果失敗。
莫斯科沙皇不斷削弱哥薩克人自治的權力,引發(fā)了1708年的伊凡·馬澤帕起義,時值大北方戰(zhàn)爭白熱化階段,伊凡·馬澤帕和莫斯科沙皇彼得一世的對手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結盟,共戰(zhàn)彼得一世,1709年,雙方在波爾塔瓦激戰(zhàn),彼得一世大獲全勝,讓哥薩克人的反抗再次失敗,于是,哥薩克國的自治權被大幅度削弱。
▲彼得一世
1721年,彼得一世取得大北方戰(zhàn)爭的勝利后,把國名改為“俄羅斯帝國”,于是,莫斯科沙皇國正式變身為沙皇俄國。葉卡捷琳娜女皇上臺后,在1775年下令廢除哥薩克國,徹底粉碎了哥薩克人建立國家的夢想。此后,葉卡捷琳娜女皇以東烏克蘭為前沿陣地,滅掉克里米亞汗國,瓜分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的土地,最終在1795年占領了烏克蘭90%的土地,使俄羅斯成為烏克蘭此后190多年歷史的主宰,直到烏克蘭在1991年獨立。
自基輔羅斯滅亡后,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脫離大家庭,各奔東西。1654年,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簽訂《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可以算是這兩個兄弟民族兄弟的團聚,但是烏克蘭人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與俄羅斯人的民族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這種差異鮮明地體現(xiàn)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沖突,當沖突無法化解時,便付諸戰(zhàn)爭手段,戰(zhàn)爭是兩敗俱傷的行為,只會加劇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隔閡,于是,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再次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