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舊稱潁州,北魏時期設(shè)州治,到清乾隆年間才得名阜陽。
提到阜陽,大家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格拉條,但阜陽的美食眾多,最具特色的美食可不僅僅格拉條哦。在外工作的那幾年,每每看到“阜陽特色小吃”都要進去品嘗一番,才可解一解那因為鄉(xiāng)愁饞的流口水的嘴巴。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飲食與水土等諸多天然因素關(guān)聯(lián)緊密,阜陽地處平原地區(qū),以農(nóng)作物為主,美食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許多本地特色菜肴看似普通平凡,卻承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
舌尖上的阜陽市,安徽省阜陽市小吃美食介紹今天就跟大家一一介紹阜陽的特色美食,看看你吃過幾個?
阜陽十大特色小吃 阜陽最著名的小吃阜陽老雁饃
“老雁饃”是我們阜陽地區(qū)家喻戶曉的一道美食,不同于一般美食的是,它有自己的象征意義,凡是出嫁后的女兒,每年陰歷正月十五直到清明前都會送給自己的父母老雁饃。之所以叫它“老雁饃”,是因為老雁象征著出嫁了的女兒,雖然長大的雁子飛出了雁巢兒,但她不會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那血濃于水的親情不管女兒們?nèi)ハ蚝畏?,都會將她們牽回父母身旁?div style="height:15px;">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jié)”,我們當?shù)厝朔Q“龍?zhí)ь^”。據(jù)說很久以前,潁河一帶在二月二時,常見有大雁起落于河岸,久之,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與“龍?zhí)ь^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五更聞雁叫,老人遭劫數(shù)”的謠傳。說二月二這一天是老龍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為老人消災(zāi)避禍呢?有人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大饃蒸制成雁狀,讓女兒送給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饃就可以避兇化吉了。于是這一天女兒們便給父母送去自己親手做的老雁饃,這一風俗也因而在潁河沿岸一帶流傳起來,以后每逢農(nóng)歷二月二,女兒們就送老雁饃給父母,以消災(zāi)避禍。時至今日,雖然人們早已不相信這種迷信的傳說了,但送老雁饃的風俗卻依然存在。
小時候每逢正月下旬便知道媽媽要做老雁饃了,好看又好吃的老雁饃時常讓我垂涎三尺,但做好的老雁饃只有送到姥姥姥爺家我們小孩子才有享用的機會。姥姥姥爺一般都會把最好看的部分分給我們幾個孩子,那種因為漫長的等待才吃到嘴的美味,時至今日仍然讓我流出口水。
雖然老雁饃如今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她承載著我們阜陽人們表達孝順之心的獨特方式。每年農(nóng)歷二月份,給父母送老雁饃這一事件,已成為我們阜陽當?shù)氐拿袼琢?xí)慣。
時至今日,每逢正月,還能在阜陽地區(qū)的超市櫥窗看到老雁饃
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的傳說記載
阜陽農(nóng)作物以小麥為主,因而飲食上也以面食為主。與老雁饃不同的是,枕頭饃是我們當?shù)厝藗內(nèi)粘o堊赖某R娭魇持?。枕頭饃作為阜陽人們最具特色的主食,也曾被陳曉卿導(dǎo)演看中,在《風味人間》紀錄片第二集有關(guān)于枕頭饃的介紹哦。
枕頭饃又稱阜陽大饃或大卷子饃,每個長約1-1.5尺,寬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形似小枕頭,堪稱饃中之王。其做工非常精細,先選用精細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鐵鍋以文火蒸制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潤,雖干不燥,有嚼勁而又松軟可口??纱鏀?shù)日霉不硬。
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zhàn)”(阜陽古時又稱順昌),正值新麥登場,一來為了堅壁清野,二來為了支持宋軍抗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nèi),宋軍每人發(fā)一個,餓時削一片充饑,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
阜陽格拉條
格拉條可以說是阜陽人民的心頭愛,吃過一次就知道,那味道絕對可以吊打武漢熱干面和北京雜醬面,不信你可以試試哦。
格拉條也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大概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之所以叫格拉條,是因為“擱拉”在阜陽方言中是“攪拌”的意思。這種形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加入各種佐料攪拌均勻才能入味,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也是一種面條。那格拉條便筋道無比,一口咬上去,格拉條可以在嘴里老實不客氣地給你的牙齒一個彈力。從菜鍋里撈幾勺煮熟的芹菜、豆角、豆芽等時令蔬菜丟進去,再放芝麻醬、辣醬、撒香菜或荊芥,鹵湯也是要給你加一點的,最后一只大勺伸到下面的鍋里舀一勺混沌沌稠乎乎的熱面湯往盆里一澆,這一盆五色俱全啥味都有的格拉條便齊了。
吃格拉條是沒法秀氣的,我們時常是一口下去,不歇氣吸溜干凈,再抹抹嘴巴。爽滑彈牙的面條加上香菜芥菜的清香,一口下去頓感物體通透,那叫一個過癮。
阜陽卷饃
卷饃在阜陽當?shù)卦缙诜Q之為粉子饃,也有叫阜陽春卷的。起源于明朝,相傳是在明太祖 朱元璋和沈萬三落泊時所吃,兩人因此而桃園結(jié)義,上演了《聚寶盆》傳奇。
阜陽卷膜就是春卷皮兒四張疊放在一起,再在上面放入在鮮湯里煮熟的雞蛋、面筋、綠豆芽、香菜、黃瓜、海帶等用手卷成圓錐形,卷好后再蘸點鮮湯汁,吃時從上往下一點點咬食,里面的面筋、豆芽海帶越吃越多,真是價廉物美、營養(yǎng)豐富,趕時間時吃一個,既營養(yǎng)豐富又節(jié)省時間。
上學(xué)那會兒最愛吃校門口的卷饃,一張皮兒卷入各種蔬菜,再加上一個鹵雞蛋,一口咬下去,爽脆的蔬菜和綿密的蛋黃在唇齒間碰撞,那味道簡直絕了,吃上一個卷饃,再來一碗雜面條,渾身舒暢滿足。
水烙饃
如果你不是阜陽人,一定沒有聽過這個食物。
水烙饃是將面皮搟成薄如紙張的面片兒,上鍋蒸制而成,是我們阜陽很多地區(qū)的常見早餐,水烙饃中加個煎蛋,卷上土豆、海帶、包菜、和辣醬,一口咬下去,面皮的嚼勁配上蔬菜的爽口,一天的精氣神都回來了,別提多香了。
據(jù)說,水烙饃在楚漢相爭時被一個廚師無意間發(fā)明出來的,但是真正影響且廣為流傳的便是在北宋時期。趙立聚是當時聚群抗金的北宋英雄,而地方的老百姓就會為其制作美味的水烙饃在卷上松脆可口的馓子送給他們吃。
馓子
說到馓子,最出名的當屬阜南方集馓子,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做馓子。通過祖輩們留傳下來的制作馓子的傳統(tǒng)手藝,炸出的馓子,細若發(fā)絲,香酥可口,可謂遠近聞名。
小時候馓子是我們最期待的零食之一了,過年過節(jié)時,家里都會炸馓子供奉祖先神靈,神靈吃過才輪到我們小孩吃。小時候是我們最喜歡的零食了。我們當?shù)氐拟套哟旨毦鶆?,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滿齒頰,再嚼一口,余香入懷,三日不絕。
撒湯
撒湯主要是用羊或者雞的骨頭來熬制的湯,湯里稍微勾點芡汁,讓湯濃一點。打一個雞蛋在碗里攪勻,用滾開的湯汁一沖,沖成蛋花,鮮美的撒湯就做成了。
撒湯,是流傳于民間的一種小吃,起源于古潁州。撒湯以其簡單的做法和鮮美的口味逐漸被流傳開來。
《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糝”的記載?!抖Y記·內(nèi)則》稱:“糝,取牛、羊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边@里所說的“糝”,頗類今糝。常食糝湯可以強身健體,對人體具有補中益氣、溫中補陽、健脾養(yǎng)胃、美容養(yǎng)顏、祛風濕、治心腹冷痛、通氣消渴之功效.
太和板面
即太和羊肉板面,也是安徽北部地區(qū)面食的一面旗幟。相傳太和板面源于三國時期。桃園兄弟”劉備、關(guān)羽、張飛駐守潁州(今安徽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面經(jīng)過上百次的嘗試,最終掌握最佳和面技巧;而后張飛對廚師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湯為料,廚師靈機一動,添加近十多種能食用的藥材和羊肉一起為張飛做面,張飛吃后頓感可口。之后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時至今日,板面也算聞名全國。
咸鴨蛋
提到阜陽小吃,咸鴨蛋也是阜陽一絕。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會腌制咸鴨蛋,用我媽的話說,腌咸蛋是最簡單的事了,之前視頻有一期哦。
我們阜陽河流眾多,是養(yǎng)鴨子的好地方,自然鴨蛋也很多,我們一般都是采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腌制咸鴨蛋,由天然燒堿(也就是草木灰燼),食用鹽,腌制15-20天即可,保證個個出油,且無任何添加劑。
阜陽八大碗
宋元六年(1091年),蘇東坡出任穎州(今安徽阜陽市)知府。一日,蘇東坡的好友“宋四書家”之一的米芾前來探望他。蘇東坡很高興,處理完公務(wù)后,兩人南下游玩。
是日,途經(jīng)廬州府治地,兩人感覺腹中饑餓難當,但離城還有不短的路程,一時無法,只得硬著頭皮趕路。忽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兩人尋香而去,發(fā)現(xiàn)不遠處一戶農(nóng)家正炊煙裊繞。走進一看,這戶人家正在擺宴,好客的主人聽說來意后盛情邀請兩人入席。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大家醉意已濃。蘇東坡一時興起,隨口吟到:“舉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罷無癮三年去意可難”。主人只是夸贊自己做的菜,知道兩位都是大有學(xué)問的人,于是再請題字。米芾回想剛才吃的八大碗美味,一蹴而就,“八大碗”三字便躍然紙上。
后來,主人便以“八大碗”為招牌,開起了酒家。八大碗美味也隨著這段佳話廣為流傳?!鞍舜笸搿辈穗缺辛税恰F、醬、燒、燉、炒、蒸、熘等地方傳統(tǒng)“八大技法”。分別是包括:扒雞肚、紅燜牛肉、醬爆仔雞、燒皮絲、清燉獅子頭、炒八寶、雪菜扣肉、熘魚片。現(xiàn)在這種美食只有村里大席上才能吃到了。
阜陽楊橋鎮(zhèn)八大碗曾被陳曉卿導(dǎo)演看中,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哦。
芥菜絲兒
芥菜絲又名小菜,也叫辣菜疙瘩,汆味十足,味道類似芥末,腌制的芥菜絲是日常飯桌上的大饃配菜。芥菜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D很豐富。具有提神醒腦,解毒消腫等功效。還能明目利膈、寬腸通便。
相傳宋代大文豪蘇軾在京任職,因?qū)π路ㄓ胁煌庖?,又遭御史謝景溫誣陷,外任杭州通判。七月,蘇軾攜同弟弟路過潁州(今阜陽)一同看望致仕后的恩師歐陽修。因感風寒,使歡宴減色,有名僧惠勤者獻上小菜,蘇軾食之,噴嚏連連,頓感神清目明,通體舒暢。聞之方知是芥菜,對此贊不絕口。關(guān)于芥菜,民間還流傳著“二月二吃了芥菜飯一年不會生疥瘡”的民俗。據(jù)說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wèi)生意識淡薄,加上缺醫(yī)少藥,皮膚病患者多,且易傳染。因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jīng)常食用,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
另外還有很多我們本地人離不開的吃食兒,每一道都是童年回憶啊。
鍋巴蘸醬豆子
面餅蒸熟蘸農(nóng)家特制醬豆
豆腐皮卷油條
豆腐皮包裹著剛出鍋的油條配上黃瓜絲、胡蘿卜絲、雞蛋卷制而成。
咸饃
面皮里面包裹上新鮮蔬菜上鍋蒸熟而成
在阜陽,咸饃配稀飯是早餐和午餐的最佳搭檔了
紅芋稀飯
紅芋切塊和大米一起熬煮的粥
雜面條兒
豆面粉搟成的面條,加上自制芝麻葉
蛋白肉
因蛋白質(zhì)含量超高而得名,辣條的原料
疙瘩湯
面粉攪成一個個的小疙瘩下鍋煮熟而成
辣椒糊子
辣椒、面糊、雞蛋等用過炒成糊狀,配饅頭是一絕。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每每看到家鄉(xiāng)的美食,那股思鄉(xiāng)的勁頭便從心頭涌起。我們思念的可能是某種味道,也可能是某位親人。但是不管我們長大后吃過多少山珍海味,都無法抹去的,永遠都是心頭那一縷縷的家鄉(xiāng)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