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詳解
1.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diào)。)守(做郡的長官)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廢(荒廢的事業(yè))具(“具”同“俱”。 全,皆 )興。乃(于是)重修岳陽樓,增(擴大)其 舊制(舊時的規(guī)模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屬”同“囑”,囑托)予作文以記之(這,指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1.段意: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這是第一部分。)
2.予觀 夫(那)巴陵 勝狀(勝景,好景色。),在洞庭一湖。銜(勝狀)遠山,吞(包含,吞吐)長江,浩浩湯湯(水流大而急),橫無際 涯(邊 );朝暉(日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就是)岳陽樓之 大觀(雄偉景象)也。前人之 述(記述)備(完全,詳盡)矣。然 則(既然這樣,那么)北通巫峽,南 極(最遠到達某處)瀟湘,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diào)的人)騷人(詩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段意:概括描寫洞庭湖的美境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3.若夫(像那)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連月不 開(放晴),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 耀(光輝),山岳 潛(隱藏)形;商旅不行,檣(桅桿)傾 楫(船槳)摧(折斷) ;薄(迫近)暮 冥冥(昏暗的樣子),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就)有 去(離開)國(國都)懷鄉(xiāng),憂(擔心)讒(讒言)畏(懼怕)譏(譏諷),滿目 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感極(到極點)而悲者矣。
(3.段意:寫物暗己悲,為下文議論“不以己悲”伏筆。)
4.至若(又如)春和 景(日光)明,波瀾不 驚(動),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 集(群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游泳;岸芷(小草)汀(水邊平地)蘭(蘭花),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完全)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 璧(圓形的玉),漁歌互答,此樂 何極(哪有窮盡)!登斯樓也,則有心曠(開闊)神怡,寵(光榮)辱(屈辱)偕(都)忘,把(端)酒臨風,其喜洋洋(快樂的樣子)者矣。
(4.段意:寫景明則喜,為下文“不以物喜”伏筆。)
以上兩段為第二部分:寫遷客騷人覽物產(chǎn)生的悲喜之情。
5.嗟夫!予 嘗(曾經(jīng)) 求(探求)古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之 心(思想),或(也許)異 二者(文中指悲者和喜者)之 為(文中指心理活動,即兩種思想感情。),何哉?不 以(因為)物喜,不 以(因為)己悲;居廟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處,處在)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指不在朝廷做官)則憂其君。是(這樣)進(仕進,指在朝廷做官)亦憂,退(退:指不在朝廷做官。)亦憂。然則(既然這樣,那么)何時而樂耶?其(那)必(一定)曰“先(在……之前)天下之憂而(就)憂,后(在……之后)天下之樂而(才)樂”乎。噫!微(如果沒有;非)斯人,吾誰與 歸(歸依)?
(4段意:抒發(fā)作者的闊大情懷和政治抱負。這是第三部分)
6.時六年九月十五日。(5.段意:寫做這篇記的時間。這是第四部分。)
一、識記:
1.選自 高步瀛《唐宋文舉要》。作者 范仲淹,字 希文,北宋 政治 家、軍事 家和 文學 家。有《范文正公集》。詞有《漁家傲》。
2.中心:通過描寫洞庭湖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抱負。線索:事——景——情——理。表達方式:①段: 記敘;②③④段: 描寫、抒情;⑤⑥段:議論。
3.岳陽樓與武漢的 滕王閣 、南昌的 黃鶴樓 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3.成語: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富于變化,非常壯觀。
政通人和:政事通順,百姓和樂。
百廢具興:各種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形容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興旺景象。
心曠神怡:胸懷開闊,精神愉快。
4.列舉本文的對偶句:銜遠山,吞長江。//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用原文回答:
1.《岳陽樓》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其中形容國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興旺景象的是:百廢具興;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的是:氣象萬千;形容水勢浩大的是:浩浩湯湯; 表示心胸開闊,精神愉快的是:心曠神怡。
2.寫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滕子京重修岳陽樓都作了那些事情?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表明作者作記原由的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3.從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寫岳陽樓上所見洞庭湖景色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4.從空間上寫洞庭湖水波浩淼: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從時間上總寫洞庭湖早晚變化的句子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文中草花蔥郁,香氣很濃的句子是: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寫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6.“前人之述備矣”中的“前人之述”具體指什么?刻唐賢今人詩賦。與上文第一段呼應句子是: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7.作者對岳陽樓景色不作具體描寫的原因是:前人之述備矣。
8.“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的原因是什么?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可見洞庭湖地理位置上的特點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9.文中動靜結(jié)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10.聯(lián)系全文思考,跟“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跟“以物喜”相照應的句子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各限12個字)
11.表現(xiàn)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表現(xiàn)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12.文中表現(xiàn)作者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己任、體現(xiàn)作者與民同樂、點明主旨、體現(xiàn)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_;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
13.表達古人曠達胸襟與二者之為異的原因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4. 具體闡述古人曠達胸襟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5. 古人曠達胸襟的實質(zhì):憂國憂民。遷客騷人胸襟的實質(zhì):憂己。
16. 照應進退的句子: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7. 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指“居廟堂之高” ;“退”指“處江湖之遠”。
18. 文中表現(xiàn)作者遠大抱負的名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 作者為了表示自己政治上孤獨苦悶沒有志同道合者(表現(xiàn)作者揣測古仁人說什么卻反而說自己)的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
20. 寫古仁人“或異二者之為”原因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該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钡男膽B(tài)。
21. 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你能想到蕩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2. 為人應心胸豁達,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寫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業(yè)。
23. 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
24. 《醉翁亭記》中歐陽修“樂其樂”意境相同的句子:后天下之樂而樂。
三、問答:
1.開頭寫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奮發(fā)有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看出他的擴大胸襟,跟一般“遷客”不同。
2.聯(lián)系全文談談第二段末提到的“覽物之情“包含哪些感情?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答:一悲一喜的兩種感情;共同點:都是以個人榮辱為轉(zhuǎn)移的悲喜觀。
3. “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痹诮Y(jié)構(gòu)上的作用?答:總起句,引出下文。
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迸c“前人之述備矣?!钡年P(guān)系?答:前句為 鋪墊,后句為 照應。
5.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句式有什么特點?答:使用了雙重否定句和反問句,其作用是什么?答:結(jié)構(gòu)上統(tǒng)領(lǐng)三、四段,是三、四段的總起句;內(nèi)容上強調(diào)了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之“異”。
6.課文二、三、四段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答:結(jié)構(gòu)為總分(第二段是總,三四段是分),三、四段之間是并列。
7.第3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段的寫景、抒情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這兩段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8.第二、五段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答:二段是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之"異";五段是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與古仁人之心的異。
9.文中的二個問句屬于什么問句? 各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末段中前兩個問號是設問,后一個是反問;前兩個設問轉(zhuǎn)入議論,后一個反問的作用順理成章地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10. 作者寫遷客騷人情隨景遷的目的和在?答:為后文與古仁人之心比較作鋪墊。
11. 我們應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答: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懷是異??少F的,他所提倡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在今天還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但其“憂君”思想,顯然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12. 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答: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guān)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
14. 答: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guān)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15.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答: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梢娝麄兊幕驊n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zhuǎn)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四、語言欣賞
1.“銜遠山,吞長江”中的“銜”和“吞”用詞極妙,妙在哪里?
答:“銜”和“吞”兩字連用,不僅寫出了湖與山、江的關(guān)系,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更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洞庭湖煙波浩淼,一個“橫”字顯得寬闊無邊,兩個動詞形象再現(xiàn)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如換成“連”“接”,只是客觀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
2.文章美在駢散兼用。駢句,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有音律和諧的對仗,如“日星隱曜,山岳潛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增強了文章的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賞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個句子運用對偶和比喻,不僅比喻形象,一“躍”一“沉”兩種意境齊出,相互映襯,用詞之妙,令人拍案叫絕。
五、翻譯:(蘇教版)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guī)模,把唐代和當今的賢士名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包含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物)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被降職的官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所產(chǎn)生的感情,可能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停,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高山也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的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頭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沙洲上成群的白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亮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像閃耀著的金光;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胸懷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恥辱一并忘了,在清風中舉起酒杯,那心情真實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高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高官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延做官憂慮,退隱江湖也憂慮。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