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xiāng)偶書
韻是詩詞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轍押韻是詩詞歌賦有韻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為了形成語音上的回環(huán)美,是增進語言藝術效果的一種手段。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jīng)》到各朝各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甚至連民歌都會押韻。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于是,“押韻”又稱為“合轍”。韻的使用可以讓音調(diào)更加和諧優(yōu)美。故有人說:“無韻不成詩。”
出韻也叫落韻、竄韻、走韻,是指在律詩偶句韻腳上不用本韻之字,而用鄰韻或他韻之字。出韻與近體詩一韻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詩家大忌。
出韻造成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鄰韻干擾,譬如一東二冬。若不翻韻書,要分清是非常難的。二是創(chuàng)作粗心,確實落韻了,神仙也無法救得。
關于韻書,唐代大都以隋代陸法言所著的《切韻》,《切韻》共分193韻: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唐代初年被定為官韻,增訂本甚多?!肚许崱吩瓡咽?,其所反映的語音系統(tǒng)因《廣韻》等增訂本而得以完整地流傳下來?,F(xiàn)存最完整的增訂本有兩個,一為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一為北宋陳彭年等編的《大宋重修廣韻》。《切韻》原本已失,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有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三種,是目前所存最古的、與陸法言編撰《切韻》最相近的版本?!肚许崱讽嵅糠浅<殻粢源硕?,在《全唐詩》中,出韻者比比皆是。李白也概莫能外。譬如《少年行》: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經(jīng)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擊魯勾踐,爭博勿相欺。
《少年行》為五言古詩,它通過一個少年對荊軻的向往追慕,抒發(fā)詩人對人生的感慨,表現(xiàn)出詩人的俠骨剛腸。但通過其韻部的分析,“湄”為上平六脂,“兒”為上平五支,“時”“欺”為上平七之,此詩分屬三個韻部,顯然已經(jīng)出韻了。
這肯定是一個問題,韻部分得太細,出韻便是家常便飯?!肚许崱分?,是《唐韻》,《唐韻》由唐人孫愐所著,成書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左右。全書5卷,共195韻,還增加了兩部,宋代的《廣韻》有兩個版本,一個有206韻,一個是《切韻》的翻版,顯然并不適用,除了科考之外,詩人們多用鄰韻入韻,好像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大有“法不責眾”的意思。
至到宋代學者王文郁的《平水新刊禮部韻略》頒行后,才將鄰韻相押的問題徹底解決。因為王文郁是山西平水人,故《平水新刊禮部韻略》又稱《平水韻》,《平水韻》依據(jù)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在《切韻》中的鄰韻都例入同一韻部了,當然李白的《少年行》也就成了合轍押韻的作品。
因為《平水韻》是根據(jù)唐人用韻情況而制定的,故也一些“副作用”。在這里我不得不提“該死的十三元”。在我看來,在《平水韻》中,“十三元”部很多字是不押韻,卻被編在一個韻部內(nèi),顯然是唐人曾經(jīng)這么用過。譬如:李商隱《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在《切韻》《廣韻》中,“原”為上平二十二元,“昏”為上平二十三魂。雖是鄰韻,但從讀音來說,感覺相差甚遠,完全是出韻的。但在《平水韻》中卻是合法的,真是沒有地找理去!
如果依《平水韻》而論,唐詩中會有出韻詩嗎?答案是肯定,有,而且還是名家名作。下面我就舉一個最偉大的出韻詩,三歲小孩都能背誦的,而且是唐代狀元所寫的《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xiāng)偶書》是賀知章晚年辭官還鄉(xiāng)時所作。本詩抒發(fā)作者久客他鄉(xiāng)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xiāng)的親切感?!短圃娊狻吩疲骸澳懢每椭?,最為真切?!笨上С鲰嵙??!班l(xiāng)音無改鬢毛衰(cui)”之“衰”字出韻,十灰韻中夾一四支韻,很是別扭。若在當今的百詩百聯(lián)大賽中,此詩可能到不了終評委手中,就已經(jīng)斃掉了。
時人最喜歡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圣。他們的詩也有出韻的。先看李白的,李白性狂,寫詩灑脫,隨意性很大,所以我容易抓他的小辮子。譬如七絕《永王東巡歌》(其九):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此詩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過了秦皇、漢武,比擬得不倫不類,而且還出韻了。“橋”“遼”是上平二蕭韻,而“蛟”是上平三肴韻。有人說,此詩是李白的偽作。但《永王東巡歌》(其九)收錄在《李太白全集》中,是無法洗白的。我個人是認同為李白所作的,名家也有可能寫差詩,難道所有差詩都是偽作?不過,從感情上來說,“偽作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至于杜甫,白居易曾評說道:“杜詩貫穿古今,盡工盡善?!?杜詩雖重格律,但也有百密一疏。譬如《雨晴》:
天水秋云薄,從西萬里風。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農(nóng)。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fā),一雁入高空。
此詩“久雨不妨農(nóng)”句,“農(nóng)”系二冬韻部,而“風”“紅”“空”皆是一東韻部,此處完全出韻。據(jù)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大學博士生導師韓成武教授統(tǒng)計,杜詩五律625首,唯此詩出韻。殊為憾事。
像這種情況,一東二冬不分的,當代著名詩人王邦建先生在《重登郴州蘇仙嶺再用居園師見贈七律原韻》詩中也犯過:
太息名山今又逢,長歌激越破晴空。
車聲北去長縈耳,云氣南來欲蕩胸。
遠水流經(jīng)城郭外,行人盡在畫圖中。
臨風多少飛揚意,放眼江山萬古同!
此詩選入當代名家熊東遨《我選百家詩詞漫評》一書,頗有影響。全詩長歌激越,氣勢非凡。只是“胸”字在二冬部,已然出韻了。因為用別人的原韻,原韻有錯,錯不在王老師這里。另外,本詩“逢”字也是在二冬部,因為是首句,則是允許的,這是借韻,又稱孤雁出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單的白雁帶著一群黑雁振翅高飛。最早稱首句借用鄰韻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謝榛。他在所著《四溟詩話》中說:“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
值得一提的是,與“孤雁出群格”相反的,另有一種“孤雁入群格”。即最后一句借用鄰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也稱“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單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飛。一個“混”字,可見這種韻格不被待見。而且這種韻格也非常少用,不過在唐詩中也可以尋得一兩首,譬如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稓w田詩話》評道:“《長恨歌》一百二十句,讀者不厭其長,微之《行宮》詞才四句,讀者不覺其短,文章之妙也?!辈贿^分析其韻部,“宮”“紅”在一東部,“宗”在二冬部。尾句用鄰韻,屬于“孤雁入群格”。不過 “孤雁入群格”不像“孤雁出群格”在《全唐詩》普遍存在,是唐人不得已而為之,建議不學、不用,了解一下便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