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周慎堂 《文姬踏歌圖》
蔡琰,字文姬,東漢末年人,生于陳留郡(今河南杞縣),文學(xué)家蔡邕之女。
漢獻帝興平年間,董卓、李傕等人作亂關(guān)中,匈奴趁機南下?lián)锫?。蔡邕死后,蔡文姬在亂軍中為胡騎所獲,被擄至北地。自此,蔡文姬與中原失去了聯(lián)絡(luò),在南匈奴軍中待了十二年,并生下兩個孩子。
曹操素來和蔡邕交好,聽說他的女兒流落異域,心痛不已,派遣使者攜重金將蔡文姬贖回,并將蔡文姬嫁與董祀為妻。
據(jù)《后漢書》記載:“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有關(guān)這個女子獨自一人流落大漠的經(jīng)歷,在史書中只有短短一句話。
后人從蔡文姬寫的《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中,了解了她當(dāng)時“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悲苦心境,又為她的堅韌和才華打動,于是,“文姬歸漢”這一主題無數(shù)次被詩人寫入詩篇,被畫家納入筆端。
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gòu)在書房讀到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有感于宋代皇室和蔡文姬相似的命運,命畫院待詔李唐因循《胡笳十八拍》的詩文,一拍一畫,畫下《胡笳十八拍圖》十八幀。
這幅長卷用連環(huán)畫一般的形式,將蔡文姬在匈奴的日常一一鋪展,打開了被史書折疊的十二年,也讓我們看到了“文姬歸漢”的另一個版本。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作亂關(guān)中,匈奴趁機南下?lián)锫印?/span>
百姓收拾了行李包袱,抱著孩子倉皇逃亡。有人慢了一步,被身后的冷箭射中脖頸,立刻倒地不起,血流順著脖子滲進泥土,留下殷紅的痕跡。
在他們身后不遠處,匈奴的鐵騎已經(jīng)密密麻麻布滿了街道。匈奴的馬身上也披著一層厚重堅硬的黑色鎧甲,讓人望而生畏。
路口的小茶館門窗緊閉,拒絕的姿態(tài)更加昭示了亂世的荒涼。
蔡文姬的家門口此刻被匈奴人層層包圍,匈奴王的五色旗飄揚在墻頭,讓墻里的人一望心驚。有人試圖翻墻逃出。
墻外哀聲遍野,墻內(nèi)鬼哭狼嚎。
蔡文姬的家中早已亂成一片,匈奴人將財物一箱箱盡數(shù)往外搬,走廊上的仆從連滾帶爬地逃命。
左賢王霸道地坐在庭院中。蔡文姬沒來得及逃走,就被匈奴士兵抓住,押送到左賢王面前。
從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大家閨秀一下子淪為匈奴俘虜,蔡文姬沒有想到。而畫卷的另一個主角左賢王也沒有想到,畫家塞給他的,是深情男配的劇本。
蔡文姬騎著白馬,神情苦澀,被迫踏上了北上的旅程。中原景物在視野里漸行漸遠,模糊成看不見的黑點,眼前風(fēng)光被莽莽黃沙取代,天空中沒有一只飛鳥。
相比之下,匈奴人卻是興高采烈,滿載而歸。五色旗高高飄揚,有人在馬背上吹起笛子,歡呼聲與奏樂聲被風(fēng)送遠,響徹整個大漠。
匈奴王看著蔡文姬緊皺的眉頭,像是心中不忍,又或許是對這個女子心懷愧疚,他頻頻回頭,好言安慰。
匈奴人的生活習(xí)慣和中原天差地別。
匈奴人喜歡羊肉,但羊肉的腥膻讓蔡文姬難以忍受。匈奴人住在毛氈結(jié)成的帳篷里,家鄉(xiāng)的白墻黑瓦只能偶爾在夢里閃現(xiàn)。
蔡文姬收起原來的淺黃衣裙,換上匈奴人的服飾。大漠中的生活艱辛難熬,幸好她有琴書為伴。蔡文姬在音樂上天賦極高,九歲時就能僅憑聲音判斷出父親斷的是哪根琴弦。
想念家鄉(xiāng)的時候,蔡文姬望著南方出神。漫天漫野的黃沙看不到盡頭,家鄉(xiāng)在盡頭之外。
她想到家里的妝盒與銅鏡,臨走時沒來得及收好,不知道是不是已經(jīng)落滿了灰塵。
她想到小時候?qū)⑶蔌B捉來玩耍,現(xiàn)在孤身一人流落異鄉(xiāng),就像被困在籠中的小鳥。親身經(jīng)歷了不得自由的苦悶,她才后悔當(dāng)初沒有將那些鳥兒放回山林。
有時候她在外面一站就是半夜,直到月上中天,她看著天空中的月亮,仍是漢家月色。在這漫漫胡天中,大概只有月亮是唯一的舊相識了吧。
來大漠不久后,左賢王娶蔡文姬為妻。
左賢王知道蔡文姬心情不好,總是耐心地勸她加餐。仆從備好酒壺,殷勤地侍立在旁邊。
為了逗蔡文姬開心,左賢王指給她看天上的星星。北方地域荒涼遼闊,天空卻澄澈明凈,星星低得仿佛觸手可碰。
為了改善文姬的情緒,左賢王費盡了心思。他知道文姬愛好音律,召來樂手開宴會奏樂,琵琶、笛子、胡笳、羯鼓,一時間聲樂齊鳴……
蔡文姬生孩子時,左賢王激動地守在帳外等候。
匈奴人“逐水草而居”,遷徙頻繁。沒有征戰(zhàn)的時候,五色旗卷起來插在地上標記領(lǐng)地,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駐扎,牛馬繁衍,人民安居。許多年春去秋來,眼看著回鄉(xiāng)無望,蔡文姬慢慢地適應(yīng)著這里的生活。
興許被左賢王的溫柔打動,蔡文姬的生活漸漸平和安穩(wěn)。她對孩子的疼愛就如同天下所有的母親。
她會帶著琴,領(lǐng)著兩個孩子一起出游。大兒子已經(jīng)長到半人高了,小兒子還不會走路,必須得有人抱著。
成群的大雁排列整齊,從天空中飛過。小孩子第一次看到,激動地指給母親看。
因此當(dāng)紅衣使者帶著曹操的命令來到北地,表示要贖回蔡文姬時,蔡文姬低著頭不說話,心情十分復(fù)雜。
孩子們?nèi)徊恢赣H正面臨怎樣艱難的抉擇,大孩子只是對使者感到好奇,問一旁的侍女這人是誰,怎么和我們的衣服不一樣。被抱在懷里的那個,見到新鮮的人和事,不停向母親這邊張望。
蔡文姬日思夜的家鄉(xiāng),終于有希望返回,可這個消息來得實在是太晚了。
十二年了,她想念家中的一草一木,可一旦回去,就要和孩子生生分離??扇绻换厝ィ@輩子再也見不到中原風(fēng)光,父親留下的萬卷藏書也后繼無人。無論哪種選擇,都是一場精神凌遲。
蔡文姬最終決定返回中原。
孩子們知道母親要走,大的哭著拽著母親的衣襟,小的抓住母親的袖子不松手。蔡文姬心都要碎了。身旁的仆從看到這一幕,心酸不已,無不為之落淚。
還有一個人,哭得像個傻子。他忘記了自己左賢王的身份,掩面大哭,哭聲里有太多的不舍。但他最終還是放文姬回去。
蔡文姬走了,左賢王走了很遠的路來送。他和迎接文姬的使臣騎馬走在前面,文姬的車跟在后面。車門緊閉,遮掩了車中人心里的苦痛。
一路上,左賢王總是看向身后,想車里的文姬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期待她能回心轉(zhuǎn)意。
蔡文姬最終還是走了。
兩行車隊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終點,各有各的歸宿。
左賢王縱然不時回頭,眺望文姬遠去的方向,也終究無可奈何了。
蔡文姬回到了故鄉(xiāng)。初春時節(jié)楊柳稍稍泛青,中原大地一派生機盎然??巢竦拈苑?、閑步的文士、攜琴的樂師……路上的人群來來往往,亂而有序。
這時候曹操已經(jīng)徹底擊敗袁紹,北方地區(qū)在他的統(tǒng)治下漸趨安定。
此時蔡文姬家門口的街道上,站滿了紅衣服的使者。他們奉曹丞相之命,將蔡文姬護送回家。
路口的小茶館重新開放,大約是感動于使臣不遠萬里將文姬接回,茶館老板熱心地接待他們。士兵們辛苦了一路,有人倚著墻根休息,店小二給他們送去茶水。
路人聽說蔡中郎的女兒從北方回來了,紛紛停下腳步,看向大門口的方向,想知道如今她是什么模樣,想聽她講當(dāng)時的遭遇和心情。
大門內(nèi),仆從們將鋪蓋行李一件件搬進屋子里。走廊上的仕女忙著為前來的客人端茶送水。
昔日的親朋好友,與文姬一別十二年,如今乍然相見,免不了又是一番哭泣,執(zhí)手相看淚眼,互訴別后衷腸。
那個遠在北方的左賢王,終究成了蔡文姬生命里的過客,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沒有交集,只偶爾想來惆悵。
宋 佚名 《胡笳十八拍圖》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此卷傳為南宋人所作
現(xiàn)在學(xué)者一般認為是后世臨本
這幅相傳是南宋人所畫的《胡笳十八拍圖》,為我們講述了蔡文姬從被擄到歸漢之間在匈奴十二年的生活經(jīng)歷。與字字泣血的《胡笳十八拍》原詩比對來看,作畫者美化了蔡文姬在北方的生活,主要手段是虛構(gòu)了一個深情脈脈的左賢王。
也許是畫家同情蔡文姬的不幸遭遇,于是就在筆墨搭建的時空里,讓蔡文姬的漠北生活少一點艱辛,多一絲溫情。
也許是南宋皇室想從蔡文姬的遭遇中獲得一點安慰,讓她的經(jīng)歷不那么悲慘,就好像自己也不曾經(jīng)歷過類似的悲慘。
無論是溫情還是安慰,都隨筆墨的流傳而流傳,因筆墨的長久而長久。
這種虛構(gòu)的美好在于:它在生活之外劈開了一個空間,寄放幻想與想象,補償現(xiàn)實生活里的缺失。虛構(gòu)帶來了真切的安慰,人們在這里稍加休整,積攢力量,準備好迎接生活的下一輪沖擊。
注:
1.本文中所用圖片,如無特別標注,均為宋佚名《胡笳十八拍圖》局部截圖,這幅《胡笳十八拍圖》現(xiàn)藏于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相傳為南宋人所畫,現(xiàn)在學(xué)者認為是后世臨本
2.宋高宗趙構(gòu)命畫院待詔李唐所畫的《胡笳十八拍圖》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本文中所用圖片畫面內(nèi)容相同。不同點在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胡笳十八拍圖》詩句在上,畫面在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的《胡笳十八拍圖》詩句在左,畫面在右
3.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的《胡笳十八拍圖》上所提《胡笳十八拍》詩均為唐代詩人劉商擬托蔡文姬口吻所做的《胡笳十八拍》,并非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詩
參考資料:
沈從文《談“文姬歸漢圖”》
譚志湘《這一個左賢王,可愛亦可信》
邵彥《文姬歸漢圖像新探》
中華珍寶館《發(fā)現(xiàn)|東漢悲歌·胡笳十八拍》
圖片來源:中華珍寶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