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氣溫波動明顯,導致很多疾病在這一時期高發(fā),包括心腦血管病。
我們平時經常會把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聯系在一起,因為它們治療和預防的方法都頗為相似。事實上,這兩大類疾病從發(fā)病機制上來講,是屬于同一類疾病,它們的罪魁禍首大多是動脈粥樣硬化。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副院長、心內科學科帶頭人王長謙教授介紹說,國際上稱這一類疾病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因為心腦血管疾病大部分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心腦血管病的元兇
——動脈粥樣硬化
王教授介紹說,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動脈血管壁的病變,由于脂質沉積到血管壁的內膜下,逐漸向管腔內突出,造成管腔狹窄甚至完全堵塞,引起器官的缺血。
心、腦是人體兩大非常重要的臟器,而且這兩個臟器上分布的血管發(fā)病也相對更多一些,因此我們平時遇到最多的就是這兩大臟器的疾病,比如心絞痛、心梗、腦梗。其實,動脈粥樣硬化除了對心、腦這兩大重要器官的影響外,對全身其他各個器官也都會產生影響。王教授說:“只要是有動脈的地方就會受到影響,體內的中等動脈甚至大動脈血管都會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從主動脈發(fā)出分布到達的各個臟器都會受到影響,出現缺血的表現。”
比如:外周血管也會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有些人腿上的動脈硬化堵塞血管,就會造成下肢缺血,一走路就會痛;腎臟的動脈也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腎功能受損,有些人會出現高血壓、甚至腎萎縮,應激狀態(tài)下甚至可能發(fā)展為尿毒癥。
總之,全身的動脈都會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只不過最多見的是心血管和腦血管。
教你讀懂血管B超報告
隨著體檢血管B超檢查的普及,不少人發(fā)現自己的檢查報告上出現了動脈斑塊,包括軟斑、硬斑等不同類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危害呢?
其實,這些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通過血管彩超可以看出病變嚴重程度,甚至血管狹窄的程度。
第一期:脂肪紋
王教授介紹說,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可能只是在血管內壁表面留下脂質沉積痕跡,臨床上稱之為脂肪紋,內膜面看上去是一條條的脂肪沉積,表面光滑,管腔也沒有變小、變細,這是最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特征。
動脈粥樣硬化都發(fā)生在中等動脈血管和大動脈,一般管腔都有一定的空間,所以最早期的時候不會有癥狀,我們就發(fā)現不了,但是疾病已經在形成和發(fā)展了。最早期的形成過程可能發(fā)生在青少年時期,部分青少年的動脈內壁上就開始出現了脂肪紋。
第二期:動脈斑塊
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都是中動脈或大動脈,這類動脈的管壁有內膜(內皮層)、中膜、外膜三層結構。脂質在內膜下沉積,停留在不該停留的地方,機體就會對它產生反應,血液中的單核巨噬細胞被吸引過去,將脂質吞噬掉,同時產生炎癥反應,造成局部細胞壞死,壞死組織在局部沉積下來,這樣沉積物就越積越多,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不斷發(fā)展。
隨著脂肪紋的不斷沉積,逐漸形成斑塊,即動脈斑塊,其特點就是粥樣脂質壞死組織沉積在內膜下,像黃色瘤一樣的“粥樣”斑塊。剛開始的時候,表面突出比較輕,不會造成器官缺血,只有向管腔突出嚴重,造成管腔狹窄了,才會引起疾病,表現出器官缺血的癥狀。
困惑:軟斑和硬斑
那么,檢查報告上的“軟斑”和“硬斑”又是怎么回事呢?
王教授介紹說,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中,如果斑塊一直在緩慢地發(fā)展,即我們所稱的穩(wěn)定斑塊,其危險性并不大,即使造成很嚴重的狹窄,體內的代償機制也會形成很多側支循環(huán)。好比大路堵住了,就開通很多小路,可以繞過堵塞的部位,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后果。
而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中,最怕的是不穩(wěn)定的斑塊。什么是不穩(wěn)定斑塊呢?王教授解釋說:“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像水餃一樣,斑塊表面覆蓋的一層纖維帽就像餃子皮,而包裹在斑塊內部的脂肪核就像餃子餡。我們都知道,皮薄餡多的餃子容易破裂,所以纖維帽越薄,斑塊就越容易破,表面一旦產生裂隙,就會破潰;而脂肪核越大,斑塊也越容易破。醫(yī)學上的特點就是,局部沉積的脂肪核越大、纖維帽越薄,斑塊就越容易破,這樣的不穩(wěn)定斑塊就容易造成急性事件的發(fā)生,這是形成心梗、腦梗的一個主要的病理生理機制。
纖維帽破潰造成破裂是發(fā)病的一個方面,還有一種是斑塊沒有破潰,但是表面變得很不光滑,炎癥造成斑塊表面糜爛,就像我們身上的皮膚,表面沒有破但是形成了潰瘍,這樣也會造成急性事件?!?/strong>
理論上說,硬斑趨向于穩(wěn)定,軟斑更趨向于不穩(wěn)定,但是兩者的防治措施是一樣的。王教授表示,動脈粥樣硬化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病人如果沒有表現出器官缺血的癥狀,管腔沒有嚴重的狹窄,這種情況下應該采取預防性措施。不管是硬斑還是軟斑,都要積極采取預防性措施。
“在沒有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預防危險因素。有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之后,還要注意盡量使斑塊變穩(wěn)定?!蓖踅淌谡f,“斑塊在血管內就像一座火山,如果是死火山就不會造成很大危害,如果是活火山危害就大了,我們盡量要使活火山變成死火山,同時避免死火山變成活火山?!?/p>
“火山”爆發(fā),6小時內搶救心臟
如果血栓造成管腔狹窄限制了血流,甚至完全閉塞了,肯定會引發(fā)急性疾病,比如急性心梗、急性腦梗,此時要積極采取血管再通的治療措施。王教授表示,心梗發(fā)生后,如果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暢,就能減少心肌梗死的范圍,如果管腔完全堵塞,要馬上疏通。
解決血管堵塞的關鍵就是使血管再通暢,在急救的情況下,藥物溶栓不如機械救治措施。
“心梗治療最早期的再通血管的方法是外源性溶栓藥物,后來發(fā)現溶栓治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會增加出血的風險,于是就采用介入治療植入支架的方式,相對來說,比溶栓的效果更好?!钡峭踅淌谝仓赋?,“支架手術有時間限制,超過了一定時間,心肌細胞都死亡了,再撐支架,挽救回來的心肌也不多了,對預后的改善效果就不大了。所以,心肌梗死的搶救是要爭分奪秒的?!?/p>
王教授介紹說,腦梗的治療走的是跟心梗一樣的路,但起步比心梗晚10年左右,早期也是溶栓治療。心梗的溶栓時間最好是在6小時內,而腦組織更容易出血,所以最早的時候限制溶栓時間為發(fā)病3小時內,這個時間窗更限制了腦梗的救治。腦梗治療發(fā)展到了現在,也是采用介入技術使血管再通暢。
近些年來,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王教授坦言,從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情況來看,我國的發(fā)病率在逐漸追趕西方國家。歐美發(fā)達國家原先是發(fā)病率最高的,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發(fā)病率并不是很高。但是,經濟改善了,飲食生活習慣都發(fā)生了變化,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不斷上升。而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采取了一些預防措施,包括健康宣教、藥物調脂、控制血壓等,到了本世紀初,發(fā)病率出現了拐點,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是,我國目前還處在上升的“斜坡”上,王教授表示:“這是最嚴峻的問題,我們的拐點還沒出現?!?/p>
王教授強調,我們要加強預防措施,包括政府、社會、醫(yī)務工作者,都要加強健康宣教,加強危險因素的控制。“醫(yī)院方面也在開展定期的健康講座、健康宣教,包括醫(yī)療聯合體的社區(qū)聯動,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但是,這些宣教主要受益的是患病人群、高危人群,比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病人,健康人群很少主動參與這樣的學習活動。而政府采取的措施覆蓋面會更廣,面對的是整個社會人群。比如我們上海市政府采取的限鹽措施,發(fā)放控鹽勺以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病,也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這些措施的覆蓋面廣,影響力就很大。”
作者:蔣美琴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