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枕昆侖肩/腳踏怒江頭/零下三十度/夜宿陶兒久/上蓋冰雪被/下鋪凍土層/熊羆(pi)是鄰居/仰面看星斗”。
這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在異常艱苦的筑路工地上寫下的小詩。1954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帶著一千多人的隊伍,在每天吃炒面、喝雪水,以自己種的一點小蘿卜當“營養(yǎng)品”,晚上到駱駝身子底下取暖的情況下,以大約每公里犧牲一位戰(zhàn)士的代價,修成了以格爾木為起點的簡易公路。
拉薩街頭矗立著一塊高大的英雄紀念碑,它就是拉薩公路通車紀念碑。為修筑青藏公路、川藏公路,3000多名建設者因高原病獻出了寶貴生命。普通人在高原上多少都會有些不適,更何況還要一天到晚重體力勞動!
在西藏修條公路已然如此艱難,更何況修鐵路呢?
當時西方權威專家曾放言:有昆侖山脈在就修不了青藏鐵路,有永久凍土層在火車就到不了拉薩。
20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曾經(jīng)動手修建了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但是由于施工難度之大,技術條件的限制,被迫停止。青藏鐵路第一期西寧至格爾木段僅814公里,這段并不長的鐵路停停建建,直到1984年才交付使用,歷時將近30年。
青藏鐵路建設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zhàn),工程艱巨,要求較高,難度相當大。多年凍土, 意味著這些土在夏天會隨著氣溫升高而融沉,冬天會隨著氣溫的寒冷而凍脹,處理不好,路基有可能會坍塌。
高寒缺氧,環(huán)境惡劣意味著在這里施工的工人一邊要重體力勞動一邊還要抵抗高原反應。惡劣的環(huán)境,資源短缺,含氧量低,都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不便。
你可知道青藏高原地面上一層幾厘米的青草是幾千萬年來的遺存,一旦破壞就無法再復原?你可曾想到養(yǎng)育中國的長江黃河兩大水系都是從青藏高原發(fā)源,一旦被污染后果不堪設想?
這是一條有著數(shù)條世界紀錄的血淚之路!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里,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其中新建線路1110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開工,2006年7月1日投入運營。途經(jīng)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jīng)西藏自治區(qū)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到拉薩。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凍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克服了眾多世界級困難的高原鐵路。
建設這條鐵路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關于當時的條件之艱苦,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鐵道兵司令員吳克華要到昆侖山下的某部十一連檢查工作。臨行前,師長朱章明親自打電話給那個連的連長,叮囑他司令員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中午多弄幾個菜。沒想到,中午飯除了干菜還是干菜。師長大怒,拍了桌子:“這不是給鐵七師丟人嗎?”
連長的眼淚下來了:“師長,我們半個月沒有吃上菜了,司令員來,全連人非常高興,把庫存的干菜全部拿了出來?!?/p>
師長哭了。
司令員也哭了。他向全連戰(zhàn)士鞠了一躬:“責任在我,我把你們派到昆侖山上,而后勤服務沒有跟上,我向同志們檢討。”
全連哭聲一片……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她爸爸參與了青藏鐵路二期工程。結果在一次炸山的時候腳踝處大動脈被炸開,流血而死。
這是身邊的故事,聽來讓人潸然淚下。有多少人為這條路獻上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多少個家庭因此而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有多少科學家為了這條路,把自己的似水年華獻給了高原的荒涼之境!
青藏鐵路的建設那么難,為什么還是要堅持修?
青藏高原面積120多萬平方千米的西藏,占青藏高原的2/3,占全國總面積的1/8。沒有鐵路,西藏的同胞便無法與外界互通有無。沒有鐵路,經(jīng)濟發(fā)展不起來,文化閉塞。沒有鐵路,里面的人走不出來,外面的人走不進去。
美麗而富饒的青藏高原,由于冰峰雪山、高山大川、荒原大漠的阻隔以及高寒缺氧,千百年來,交通落后,道路不通,物流不暢,長期是自給自足的莊園經(jīng)濟。
千百年來,為開發(fā)西藏,為了物流人流暢通,西藏人民以其特有的毅力,在高原上不屈地開拓著,260萬藏族同胞渴望著高山峽谷架“金橋”。
每每坐火車到拉薩,都會見到很多小伙伴下車拍青藏鐵路。令人欣慰的是,如果那些鐵路工人知道他們的勞動成果讓西藏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此而犧牲的英靈們在天之靈是不是可以瞑目了。
謹以此向那些為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做出貢獻的英雄們致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