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
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
江蘇省篆刻研究會
蘇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
太倉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承辦單位
太倉美術館
展覽時間
2020年7月3日--8月3日
展覽地點
太倉美術館第一展廳
座談會時間
2020年7月3日 上午9:30
座談會地點
三樓藝術培訓中心
祝竹
祝竹, 原名庭順, 號竹齋, 1942年生, 江蘇省揚州市人。1961年起, 先后師從南京藝術學院丁吉甫、羅尗子先生學習篆刻, 又受揚州印壇名宿蔡巨川、孫龍父等先生指授。祝竹治印垂五十年, 早歲曾臨摹秦漢印千枚,規(guī)矩精嚴而迭宕多姿,至今不少懈怠, 論者謂為漸入勝境云。中年以后, 始習繪畫, 專攻花卉, 曾在揚州博物館和北京畫院美術館、榮寶齋書法館等地舉辦個人篆刻書畫展。兼及金石碑版之學, 曾點校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潛研堂金石目錄》等古籍。著有《中國篆刻史》、《漢印技法解析》、《祝竹印譜》等。現(xiàn)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xié)會員,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所顧問。
祝 竹 藝 術 年 表
1961年 參加“江蘇省書法印章展覽”。
1962年 參加“江蘇省第二屆書法印章展覽”。
1963年 參加“江蘇省第三屆書法印章展覽”。
1985年 參加河南“國際書法展覽”。
1988年 參加“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
1989年 參加《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撰稿。
1995年 5月, 在王府井北京畫店舉辦“祝竹畫展”。
1997年 點校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及《潛研堂金石目錄》, 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8年 參加“全國笫四屆篆刻藝術展”。
2001年 編印《易庵印存》并作序。
2004年 編印《桑愉印存》并作序。
2005年 特邀參加“全國笫五屆篆刻藝術展”。
2006年 《祝竹印譜》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2006年 著《中國篆刻史》,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 著《漢印技法解析》, 由重慶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 特邀參加“當代篆刻藝術大展”。
2008年 《釋讀吳讓之與趙之謙的印學交流》入選第二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
2009年 特邀參加“全國笫六屆篆刻藝術展”。
2009年 作品入選《共和國書法大系一一篆刻卷》
2010年 為黃惇編著的《中國印論類編》作序。
2011年 《祝竹篆刻選》, 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2011年 《屠倬的生平和篆刻》入選第三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
2011年 參加“金石永存一一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
2011年 祝竹《讀<滄浪詩話>札記》刊于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卷十一)。
2012年 3月, 在北京京西賓館參加《中國印論類編》學術坐談會。
2012年 《祝竹篆刻心經(jīng)印譜》, 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2012年 九月, 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竹下風清一一祝竹篆刻書畫展》
2012年 11月, 加入西泠印社。 在昆山參加“明清篆刻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江蘇省文聯(lián)、西泠印社、蘇州市文聯(lián)主辦。
2015年 10月,赴澳門出席《吳趙風流·吳讓之、趙之謙書畫印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吳讓之在篆刻史上的地位》論文。
2015年 11月,《中國書法》雜志封面刊登祝竹照片,并以8頁篇幅刊登祝竹書畫印作品及《從“不知有漢”說開去》一文。
2017年 7月29日,北京榮寶齋書法館舉辦《汲古·祝竹書畫印品鑒會暨學術講座》。
2017年 11月,《中國書法》雜志以8頁篇幅刊登《祝竹書畫印品鑒會紀要》,并配發(fā)祝竹書畫印作品。
2018年 3月,祝竹篆刻《竹齋梅花印譜》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3月3日,在南京梅花山舉辦新書發(fā)布會暨作品展。
前言
文/魏書玲
祝竹極少參加外面的活動,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他七十多歲了,每年仍能刻一百多方印,其中有不少印文和邊跋文辭都很精彩的多字印。搬入新居后,畫室和書房分別安排在上下層,每天他不在書房必在畫室,筆耕不綴,刻印不止,忙得不亦樂乎。
與當下那些專業(yè)書畫家有些不同,他是以一種游戲的情懷、休閑的心態(tài)、清凈而恬淡的心境,把藝術和學術作為一種平實悠然的生活方式。他曾點校《潛研堂金石跋尾》等古籍,撰寫了《中國篆刻史》、《漢印技法解析》等專業(yè)書籍,出版了《竹齋梅花印譜》等四部印譜,還發(fā)表了不少專業(yè)論文。但他從來不以學者、藝術家自居,他自認為自己是天地間的一個閑人,只不過把別人玩樂、休閑的時間都用來干了自己最喜歡的事,玩出了個篆刻家的稱號而已。書法、篆刻、繪畫已成為他尋常的生活方式,并且是他生活的主要部分。他將尋常的日子過得不尋常的精彩。
回看祝竹的一生,他少年時很幸運,學生時代即師從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丁吉甫,羅尗子等先生學習治印。得以大量閱讀古今篆刻資料,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習秦漢印的規(guī)范和明清印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接受傳統(tǒng)文化藝術精神的熏陶。后來又得到揚州印壇名宿蔡巨川、孫龍父等老師的指導,這些對他的影響很大。讀書、刻印占據(jù)了祝竹全部的課馀時間,連休假日甚至午睡時間也都用上了。他臨摹秦漢印近千方,長期學習先秦古璽和秦漢印,反復研討明清文人印的佳作,在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里不斷探究,形成了自己清剛靜穆、溫雅細膩的篆刻風格。祝竹的篆刻氣質平正,不矜才而自具古意,平正通達而又雅中出奇,情趣各異。印文、邊款亦文辭優(yōu)雅,意味深長。讀他的印作,是一種很好的休息,讓人愉悅而溫暖。
祝竹將他印章里的文字引進篆書,打破了大、小篆的界限,將大、小篆揉為一體,形成了一種靈動自在的篆書體勢, 又用上一些行書的筆法,給人以輕松閑逸的感受。
祝竹中年習畫,純屬自娛自樂。他以篆刻家的眼光來審視繪畫,能以書卷氣和金石氣入畫,而不斤斤計較繪畫技巧。他喜歡讓畫面彌漫著閑適雅逸的情緒,隨興而作,享受隨筆的快樂。
祝竹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的守望者。當代篆刻是中國篆刻史上一個非?;钴S的時期,有很多有名的作者及讓人應接不暇的新潮,這些新潮以流行為特征,被稱為流行印風。流行印風以創(chuàng)新為口號,追求形式的新奇怪異,祝竹的篆刻藝術與這股印風不同流。他強調篆刻創(chuàng)作應以歷史上曾經(jīng)輝煌的藝術存在為根,不離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正脈,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張揚我們民族崇高的古樸正大之氣。他明確提出應該抑制社會上那股逞智弄巧、搔首弄姿、庸俗荒傖的小家子氣。他經(jīng)常發(fā)聲,要守住我們民族的這個精神家園。他的聲音雖很微弱,但這是他的一種社會擔當。隨著時間的推移,祝竹的藝術主張得到越來越多的同行肯定。當今篆刻界的風氣產(chǎn)生了明顯回歸傳統(tǒng)的意識,祝竹的篆刻創(chuàng)作理念和藝術主張就顯示了特殊的意義。
書畫、篆刻注定將伴隨祝竹的一生。歲月積淀,期待他展示出更多具有人生品味和文化厚度的藝術精品。
藝術越老越醇,如同那尋常的酒。
香溫茶熟寫無聊
合縱連橫效蘇張
眉壽多福無疆
英雄肝膽兒女心腸
天地清和 暢芳旁布
風雨時節(jié) 休嘉孔融
且乘君子風
雪夜書千卷
粗茶淡飯從吾好
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書被催成墨未濃
種菊開花斗晚芳
稻花香里說豐年
先生自有清涼散
孤山處士詩夢寒
性本愛丘山
閑云畏出山只作此山雨
松風煮茗
老可能為竹寫真
快雪·惠風 聯(lián)
180cm×48cm
李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
97cm×180cm
陸機
文賦
138cm×69cm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69cm×69cm
仿漢鏡銘文
62cm×69cm
與天無極·長樂未央 聯(lián)
97cm×23cm×2
明月·清風 聯(lián)
66.5cm×17cm×2
竹憐·山愛 聯(lián)
66.5cm×17cm×2
茶熟香溫
32cm×90cm
開皇三年造像題跋
69cm×69cm
開皇十六年造像題畫
69cm×69cm
永受嘉福瓦當拓本題畫
136cm×89cm
水仙天竹
97cm×45cm
芭蕉秋菊
100cm×52cm
花開見佛
96cm×89cm
墨竹
97cm×44.5cm
閬風淺水
97cm×45cm
紅梅
34cm×50cm
石榴
41.5cm×60cm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