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的農歷三月初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上巳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會相聚在水邊,用蘭草沐浴,以此祓邪求吉。后世將這種習俗沿襲下來,命名為“修禊”。 直到晉永和九年(353年)的上巳節(jié),這一傳統(tǒng)民俗逐漸演變?yōu)槲娜搜偶慕浀浞妒?,“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亦就此傳世。
1666年后的今天,在華東師范大學的校園中,一場新式的“文人雅集”正在進行:50名美術學院書法與篆刻專業(yè)研究生乘興揮毫、共誦風雅,他們臨摹的50份《蘭亭集序》被裝裱成七幅手卷依次排開,訴說著當年那一場以文會友的蘭亭修禊。
山河無聲,筆墨傳情,蘊藏于中國書法中的傳統(tǒng)文化情結,終于在相隔1666年后,詩意相逢。
以懷古之心,沿襲“上巳”文人雅集的傳統(tǒng)
永和九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等名流41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禊。身處茂林修竹之中,眾人臨溪而坐,趁著詩興大發(fā),紛紛作詩歌詠嘆良辰美景。有人提議將37首詩詞編成詩集,取名《蘭亭集》,并推選飲了酒的王羲之為之作序。那時的他們不知道,這一無心之作將成為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上百世流芳的經典。
時移事易,當人們已漸漸忘懷如何詩意地度過上巳節(jié),華東師大的學子們卻重拾曲水流觴、以文會友的習俗,細細品味傳統(tǒng)文化的雅趣。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展覽共展出了150余件學生作品,其中包括50件蘭亭序臨作、50件晉磚題跋與40件詠蘭亭詩詞。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金石題跋均由學生根據一品晉永和磚拓片自行創(chuàng)作,拓片涵蓋了永和十二年,共計50品。
華東師大書法與篆刻專業(yè)研三學生高榕提到,這些晉磚多是實用磚,且大部分是墓葬磚,后代重新利用于水井、房屋等處,自乾嘉學派興起后,又逐漸成了文人的筆墨游戲、案頭清供?!爸谱鞔u石的都是當時的工匠,但上面的文字有別于墨跡的秀美之風,呈現出了質樸、簡約、直爽的特質,也為文人墨客所喜愛、研究,還有人將它們制成了硯臺?!?/p>
而這些磚石也保存了古代文字使用的一些特征,比如繁體字、異體字的使用等,對書法篆刻專業(yè)的年輕學子來說,更是值得挖掘的文化富礦。
向經典致敬,讓年輕學子在墨香中陶冶古質文心
文書俱佳歷來是中國文人的一種傳統(tǒng)追求,然而當代書法“重技輕文”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在華東師大書法與篆刻專業(yè)的日常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浸潤一直貫穿始終。據悉,眼下這一專業(yè)的五位校內導師和八位校外導師共同為學生開設了《碑帖導讀》《碑帖鑒賞》《金文導讀》《部首源流》等課程,借著這場展覽,也再次倡導文字內容與書法形式并重,并鼓勵學生嘗試將理論融于實踐。
除了原創(chuàng)題跋之外,在本次展出的40幅詠蘭亭詩詞作品中,有21幅為學生們以詠思蘭亭為主題所作的自作詩詞。在華東師大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系副主任張索看來,這是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與繼承,也是將傳統(tǒng)文化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媒介生發(fā)的自我展示。這類活動在大學校園里舉行,實為罕見。
▲部分學生作品
“海派文化歷來是金石書畫的重鎮(zhèn),在當前弘揚傳統(tǒng)文化、海派文化的氛圍下,大學校園里不僅要有花香、書香,還要有墨香?!睆埶魈岬?,在我國,五四運動以后的文化語境是以白話為主,但中國古代的文化語境是文言文,這種今人并不熟悉的語境恰恰蘊藏著所有文化自信的核心——漢字自信。
“我們應該給現在的中文學習‘補鈣’,那就是要倡導學習經典、弘揚傳統(tǒng)?!边@正是這場跨越千年的蘭亭修禊的意義所在。
作者:朱穎婕
圖:袁婧攝、部分華東師大供圖
編輯:朱穎婕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