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減少孩子的問題行為?”
如果在大米和小米的粉絲群里做統(tǒng)計,這個問題估計將是人氣前五名。
對此,我們特意請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特殊教育幼兒教育及雙語教育碩士石薈老師支招,她說,家長們要將80%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預防問題行為的發(fā)生,20%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問題行為發(fā)生之后的糾正工作。
如何減少孩子的問題行為?
辦法其實很簡單
文/石薈
哥倫比亞大學特殊教育幼兒教育及雙語教育碩士
紐約市幼兒特殊教育融合教師
哥倫比亞大學幼兒教育專業(yè)實習教師導師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通過幾個我自己在工作中編寫的社交故事,來跟各位家長們聊一聊容易引起孩子問題行為的幾種情況,讓家長們做到有的放矢,減少孩子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1
犯了錯誤怎么辦?
很多孩子犯了錯誤之后,就非常生氣,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的很多行為看似是“問題行為”,但其實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憤怒,不滿,或者焦慮。
如果孩子能夠找到合適的途徑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便可以預防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該怎么辦,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何從心理上接受自己犯了錯誤這件事情。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從錯誤中學習】這個社交故事,告訴孩子,犯錯誤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首先,你要告訴孩子,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它一點都不可怕,犯錯之后,要從錯誤中學習。
接著
在孩子真的犯錯之后
家長應該教孩子怎么做?
可以自己再次嘗試,
也可以尋求幫助。
在這里
家長需要理清一個問題——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和
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是什么?
成長型思維
??
大腦的智慧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成長的。
固定型思維
??
聰明是天生的,固定的,沒有成長空間的。
因此
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后
這兩種思維的孩子分別會怎么想?
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會認為做對了是因為自己聰明,犯錯了就是因為笨;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認為做對了是因為自己努力,犯錯了就是還不夠努力,所以要更努力。
我們國內很多家長喜歡用聰明去夸獎一個孩子,但當我們和孩子都習慣于這種模式,一旦夸孩子犯錯之后,大多都會很難接受。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平時要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聰明。
2
嘗試新事物
很多孩子在遇到新事物時,也會出現(xiàn)問題行為。
下面【嘗試新事物】這個社交故事,就是幫助孩子分析——當遇到新事物時,應該怎么辦?
首先
家長要告訴孩子——
在這里,家長可以在講故事過程中,教孩子幾句獲取信息的簡單問話,比如:
“我們去的新的地方在哪里?要怎么去?去多久?什么時候回來?”
或者“這個游戲怎么玩?”
等等。
這樣一來,當孩子得到他想要的信息時,就不會那么焦慮了。
接著,如果孩子還是很焦慮,家長可以按照下面兩張圖說的來做。
家長要注意一點:一旦孩子嘗試之后,表示不喜歡的話,就不要再逼著孩子繼續(xù)做下去。
如果逼迫他繼續(xù)做,會讓他產生焦慮和抵觸情緒,那等下一次嘗試新事物時,他就會想起之前留下的不好印象:要是做不好,就會被人逼迫著繼續(xù)做。這樣一來,他就更加不敢嘗試新事物了。
所以,家長在孩子不愿意做的時候,不要逼迫他,而是讓他慢慢地適應。
最后,家長要跟孩子說——
如果孩子不愿嘗試,家長可以這么跟孩子說:“如果你不愿嘗試新的玩具,那你有可能失去體驗新的樂趣的機會,你確定不試一試?”
或者說:“我們可以試一試,不喜歡就不做了,但是萬一很喜歡呢?”
3
計劃有變動
家長都知道,譜系孩子是非常依賴自己的計劃的,一定要依照自己制定好的計劃執(zhí)行,一旦計劃變動,比如說:原先說好要做的事做不了了,課表有調動等等情況,孩子都是很難接受的,而這一點,也是引起孩子問題行為的關鍵問題之一。
下面【書店買書】這個社交故事就能告訴孩子,當計劃有變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能預見的,遇到計劃變動時,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先冷靜下來并學會諒解他人的判斷失誤。
等孩子稍微冷靜下來后,家長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很重要了。
為什么?
因為這類孩子在知道計劃有變后,他會很焦慮和恐慌,并且常常會把事情想得很嚴重。
這時候,家長要教孩子學會問他人——
計劃中的哪些事情會變?
哪些事情不會變?
當孩子的問題得到解決之后,比如說,【書店買書】里,爸爸跟孩子說:“書店會變,但是要買的書是不會變?!?那這一點交代清楚了,就很好地降低孩子的焦慮情緒。
根據(jù)【書店買書】這一個社交故事,家長們一定要多跟孩子做角色扮演,把生活中容易引發(fā)孩子焦慮情緒和問題行為的情況都按照這個故事所說的,多多練習幾遍,這對防止孩子問題行為的發(fā)生是十分有效的。
4
無法表達/表達不清
孩子會出現(xiàn)問題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他不會表達,他不知道怎么說,當他不知道怎么說時,他就希望自己會被別人理解。
他想要表達又表達不出時會很焦慮,如果這時他還不被人理解的話,他也會焦慮,兩種焦慮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問題行為,比如說哭鬧不止或者滿地打滾。
不僅如此,他還會被自己哭鬧帶來的情緒問題影響,加重問題行為的發(fā)生。所以,無法表達或者表達不清,是孩子產生問題行為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這個社交故事【說話的力量】,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在遇到因說話問題而產生問題行為時,應該怎么做?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雖然說話對他來說是不容易的,但是說話的方式有很多種。
在這里,家長可以提醒孩子說,哭鬧是沒有用的,只哭鬧而不說話,別人是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的,只有說出來,別人才能幫到你。
如果孩子不明白為什么一定要說話,那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舉例,讓孩子知道說話的好處。比如說——
在這里,家長可以再次強調:哭鬧是不好的表達自己的方式,說話才是。鼓勵孩子用說話來表達自己。
挑選【說話的力量】這個社交故事,是想讓家長告訴孩子,說話的力量是無窮的;讓他們知道說話的意義是什么,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意愿。
因為有一些孩子,他們不是不會說話,而是他們不明白說話有什么用,所以不太愿意說話。而對于一些說話能力不太好的孩子來說,【說話的力量】社交故事,是鼓勵他們要敢于張口說話。
-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