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最近推出了一部記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Fu.China's.Greatest.Poet.2020》,在英國熱播。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盡管一千多年以來,杜甫的詩廣為傳頌,而回想少年求學(xué)時代,卻少有人如追捧李白、蘇軾那樣喜愛杜甫。與其說不愛,更多的可能是不懂。
不懂他名門之后,滿腹才華,但是顛沛流離大半生,晚年飄流荊楚、病死扁舟。不懂他與李白分別后,單方面的、一往情深的,一首又一首寫詩思念李白。而李白自從分別那一次寫了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杜甫之后,便海闊天闊結(jié)識新朋友,其詩文中再也不見杜子美。(《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全詩如下:醉別復(fù)幾月?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span>更加不懂他,在長安十年多次投詩權(quán)要,意圖仕進(jìn)。中晚年時期,一大家子生活起居均無著落,全仗友人接濟(jì)。這樣的杜甫,是不符合偉大詩人們清高、驕傲的形象設(shè)定的。
杜甫三十五歲到長安,到長安的主要目的就是求官。作為名將杜預(yù)的后代,“奉儒守官”是杜氏家族傳統(tǒng)。而杜甫人屆中年,仍不能步入仕途。在長安蹉跎多年,謀求官職也并無進(jìn)展。這也就不難理解,當(dāng)天寶十載(公元751年),唐玄宗接連舉行三個盛典時。
自感走投無路的杜甫趁機(jī)寫下三篇《大禮賦》進(jìn)獻(xiàn)了?!洞蠖Y賦》一下子引起玄宗的注意和贊賞,下詔讓杜甫待制集賢院,并命宰相出文章給杜甫考試??上У氖?,一生運氣都不太好的杜甫遇上了奸相李林甫,考試過后再無下文。但就是這一點一閃即逝的榮耀時刻,使杜甫對入仕念念不忘。多次給一些權(quán)要投詩,希望獲得援引。不幸又幸運的是,杜甫的希望最終落空。唐代被剝削、被奴役的人民開始出現(xiàn)在“處江湖之遠(yuǎn)”的杜甫的詩中。
而《兵車行》之后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則是杜詩劃時代的杰作。不僅是杜甫自身十年長安生活的總結(jié),更反映了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社會實況。(原詩略長,此處不摘錄了)
四十歲以后的杜甫,生活貧窮,身體也漸漸衰弱,真可謂是窮且多病。然而,作為一家之主,他需要設(shè)法使一家人免于饑餓。怎么辦呢?為了生計,杜甫不得不向一些友人寫詩求助。比如,唐代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的朋友高適就曾收到過這一類詩:百年已過半,秋至轉(zhuǎn)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個中滋味,想必生活中沒有容易二字的成年人能夠了然于心。
公元759年,杜甫已經(jīng)四十八歲了,這一年年末,他終于帶領(lǐng)一家老小來到成都,在親友們的幫助下,修建了成都草堂,度過了一段短暫安穩(wěn)的生活。這之后,杜甫一家又不得已離開成都,飄流于荊州、公安、岳州、衡州、潭州等荊楚之地。四處碰壁,無以安身。在其死前約一年半的時光,竟然都是在船上度過。770年,五十九歲的杜甫病死在湘江的一艘小船上。
他死后,家人無力安葬,只好把他的靈柩停在岳州(岳陽)。一直等到公元813年,也就是杜甫死后的第四十三年,他的遺體才有孫子杜嗣業(yè)從岳州運到偃師,移葬在首陽山下。其墓在先祖杜預(yù)墓附近,祖父杜審言的墓旁邊。
回望杜甫艱苦磨難的一生,也就明白他為何一再寫詩表達(dá)對李白的思念了。因為他要藉此懷念的還有與李白、高適一起在梁宋之地度過的那個浪漫而放蕩的秋天。而下面這一首《又呈吳郎》感人肺腑之余,真讓人領(lǐng)悟到“最偉大的詩人”沒有言過其實。
吳郎大約是杜甫的一位吳姓親戚,公元767年秋天,杜甫從瀼西搬到東屯,把瀼西的房子讓給吳某居住。根據(jù)詩中內(nèi)容可知,杜甫西邊的鄰居有一位窮苦的老婦人。她常常在杜甫屋前的棗樹旁打棗兒吃,杜甫從來不干涉和阻止她。吳姓親戚搬來后,卻插上籬笆止老婦人打棗,杜甫知道后寫詩勸阻。
都說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不識杜子美的少年人,應(yīng)當(dāng)也會慢慢讀懂他的孤獨、艱辛、無奈與偉大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