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橋
如果積水潭是京杭運河的北起點的話,德勝橋就是運河上的第一座橋。
2017年6月17日,我隨綠家園樂水行走后三海即西海、后海、前海。德勝橋是我此行的新收獲,它位于德勝門內(nèi)西海和后海的連接處,始建于明代,是閘橋合一單孔石拱橋,橋長18米,寬11米,因?qū)χ聞匍T而得名,原橋面呈拱形,1919年改為平緩的橋面,原來的石攔板也改為磚砌的宇墻式攔板了。
為了更仔細(xì)看看德勝橋,我7月10日再次來到德勝橋,看到的橋是這樣子的。
而之前有人拍的照片寫著說明文字的牌子是在橋孔中間攔板上的(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古橋沒有修過的攔板和柱頭(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現(xiàn)在的德勝橋很寬,是因為在橋東側(cè)又加寬了馬路建了一座新橋。
銀錠橋
銀錠橋架在后海和前海之間,名氣很大,因為這里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銀錠橋是個單孔小石拱橋,只有10米長,6米寬,但每天橋上人來人往,橋下游船穿梭,可能是過往行人最多的橋,因為走的人多,所以反復(fù)重建,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橋很新,但它確實是座古橋,因為什剎海古已有之,不過在明正統(tǒng)之前它是座小木橋,明正統(tǒng)時期改為石拱橋,民國初1918年曾大修,共和國之初曾重建,1992年再次拆除重建,橋拱中間攔板上銀錠橋三個字是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士元先生題寫的。
金錠橋
銀錠橋無人不知,但你知道什剎海還有座金錠橋嗎?在前海東沿出水口萬寧橋西邊有一座南北走向的三孔漢白玉石拱橋,是2001年新建的,取名金錠橋,金錠橋三個字是著名歷史地理學(xué)家侯仁之先生題寫的。金錠橋雖然不是座古橋,但它起到了連接前海東岸出水口南北兩岸的作用,人們還把金錠橋作為什剎海和玉河的分界橋。不同的季節(jié)我多次來過這里。
'金錠橋'三個字是著名歷史地理學(xué)家侯仁之先生題寫的(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萬寧橋
萬寧橋在地安門北鐘鼓樓南,又叫后門橋,它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一座古橋。萬寧橋為單孔漢白玉石橋,長10余米,寬近10米,始建于元世祖至元22年,公元1285年,原為木橋,后為石拱橋,石橋跨在什剎海向東流的玉河河道上,是通惠河的起點,橋西側(cè)裝有水閘,通過提放水閘以過舟止水,保證南來糧船直駛大都城內(nèi)。當(dāng)時人們稱之為海子閘,后改名為澄清閘,萬寧橋澄清閘京杭運河通惠河段最北邊的一道閘口。身為北京人我無數(shù)次經(jīng)過萬寧橋,也多次特意來看萬寧橋,這些照片拍攝時間是2013年9月,2016年11月和2017年6月17日。
在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看到的萬寧橋息水獸。
東不壓橋
走過萬寧橋往東就是元代稱玉河的通惠河了,順著河道向東再向南到地安門東大街可見一座單孔白橋欄石橋,這就是東不壓橋。東不壓橋建于明永樂18年,公元1420年,20世紀(jì)50年代,從萬寧橋到東皇城根的通惠河道被填埋成暗河,河道辟成東不壓橋胡同,東不壓橋被拆除,拱券和橋基礎(chǔ)被埋入地下,2009年玉河北段水道嚴(yán)格沿著古河道走向被重新修復(fù),東不壓橋隨之被修復(fù)。去后海去雨兒胡同去玉河遺址公園,我多次在東不壓橋附近流連。
這是2013年9月我看到的重新修復(fù)的東不壓橋。
我國著名考古專家徐蘋芳先生題寫的通惠河玉河遺址公園臥石碑立在橋北側(cè)。
2016年11月24日。這里建了一個關(guān)于通惠河的紀(jì)念館,外墻上有郭守敬的浮雕,通惠河是他主持開挖建成的,我一直等待著紀(jì)念館能開放參觀。
橋南面的橋欄,2016年底我來時,橋南面到東皇城根一段河道也回復(fù)并建成為運河遺址公園。
西壓橋
說完東不壓橋就不能不說一說同在地安門大街上的另一座橋西壓橋。西壓橋是明代將什剎海的水引入北海河道上的一座小橋,是一座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就徹底消失了的古橋,我們只能從這兩張圖看到它原來的位置。
地安門西大街上什剎海與北海連接處便是西壓橋所在位置。
西壓橋在北海北門偏東處平安大街馬路中間,東西向跨在什剎海和北海之間,明代這個橋曾是一座木橋,叫西步糧橋,后改建為緩坡石拱橋,明永樂15年(公元1417年)修筑皇城墻時,一段皇城墻正砌在西步糧橋的南側(cè),南側(cè)橋欄與皇城墻成為一體,所以百姓通俗地把這座橋稱為西壓橋。據(jù)記載,西壓橋全長67米,是單孔石拱橋,橋券寬4.4米,橋南北券頂各有一石刻息水獸,1972年明河改為暗溝,西壓橋被徹底拆除,息水獸刻石被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前幾天我還特意去看過。
我家夫子對這座橋記憶猶新,他說上世紀(jì)六十年代乘坐13路汽車時會經(jīng)過這座有緩坡的小橋。
我在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看到的西壓橋息水獸是關(guān)于西壓橋的全部遺跡了。
9月6號為了去看一看西壓橋所在的位置,我特意到了北海后門。如今西壓橋早已沒了蹤跡,但是在西壓橋位置北面什剎海前海最南端有一座新的橋欄,橋欄下面是什剎海的出水口。
什剎海的水從這里流出,從寬闊的馬路底下流進北海。橋欄上方紅標(biāo)語處可以看到馬路對面的北海幼兒園大門,即先蠶壇。
走進北海北門后,門東側(cè)有一座閘,是北海的入水口,什剎海的水流入后一支向南流入先蠶壇(先蠶壇一直被北海幼兒園占據(jù)不能參觀),一支向西進入北海。
猜想:在地安門西大街南側(cè)北海北門和北海幼兒園之間,我看到一段矮墻,約有六七十米長,正對著什剎海出水口,這是不是就是古西壓橋所在位置呢?西壓橋長度正是67米。
此圖選自《北京的古橋》,圖右上角可見什剎海水流入北海后分了兩支,一支向南流入先蠶壇,一支向西流入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