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常用版本的核心思維是以陰濟陽,不能與補陽的療法共用,特別是艾灸,溫補的中成藥或保健品,重病忌辛辣,忌大補(如羊肉,狗肉),貼身物品忌主紅色。以上可能容易引起現代人的誤解,這是理論的差異。天水屬于中醫(yī),但不同于傳統中醫(yī)學,因為兩者的陰陽定位不在一個層面。
比如說腎五行屬水,為靜為陰,這是它的本質。由于理論的需要,傳統中醫(yī)在腎(陰)的基礎上再分陰陽,也就是中醫(yī)常聽說的腎陰腎陽。這是古人說的小無內。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無限的去細化它,比如西醫(yī)就是把腎的各個功能繼續(xù)細化,呈現各種指標。而我們也可以更為宏觀的看待它,也就是古人說的大無外,天水的角度就是站在本質的角度看待腎,它依然為靜為陰,不再分化。
所以正常人說的補陽氣,在天水的邏輯里是補心(心為陽,腎為陰),也就是補火。我們可以簡單的從現象來看,一個人吃了補陽的東西,首先他會感覺火重,心慌,燥熱,欲望強烈。這些都是心臟亢奮所發(fā)出來的信號,毋庸置疑。
其實現代人對陰陽的理解是非?;靵y的,比如人生病了看起來不太好或是遇到一些不好的環(huán)境,現代人總是喜歡用〔陰氣重〕來概括,用陰氣重來描述一切不好的事物成為了現代人的習慣。以至于我們都已經忘了陰陽的本質,所有的角度都混為一談。
什么是陰陽?陰陽就是在某個角度中的相對而論,陽代表激進,陽剛的一面。陰代表收斂,陰柔的一面。比如在評判好壞、對錯的系統里,陽代表好與對,陰代表壞與錯。在人類這個角度中,陽代表男人,陰代表女人。男人陽剛,女人溫柔。
陰陽不是絕對的,所以絕對不可以混用。就像我們中醫(yī)說人體需要陰陽平衡才能平和而穩(wěn)定。這個陰陽是針對人體內部狀態(tài),如果你用好壞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陰陽,那么所有的病人都是陰氣重,因為你只是在評判一個人的狀態(tài)好壞。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觀點,影響著大部分人。
人身體的陰陽平衡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比如人體的溫度,陽代表我們身體的〔內火〕,特性為熱。陰代表我們身體的〔內水〕,特性為寒。兩者相濟就是常溫,是人體最舒適的溫度,此為陰陽平衡。再比如人的情緒,陽代表興奮,陰代表冷漠,陰陽平衡就是平靜而安詳。再如人身體的癥狀,陽代表病痛和火熱,陰代表麻木與冰冷,陰陽平衡就是舒適。
陽在我們身體代表心,陰在我們身體里代表腎。所以陰陽平衡就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而我們中醫(yī)里所說的陰陽,確切的來說就是心腎。腎為先天之本,所有的臟腑都取資于腎,人如何能排斥陰氣?我們可以從以上的例子中推演,如果一個人身體陰氣不夠,那么陽氣就無法收斂,亢奮后人體就會內火旺盛,情緒暴躁,痛苦火熱。不就是說的現代絕大多數人?
陰氣不夠就是腎氣不足,陰氣過重就是腎氣有余。很多中醫(yī)看到這里就不理解,為什么還有腎氣有余這種說法?人之陰陽二氣主人之生死,陰代表死,陽代表生。我們追溯歷史,在寒冷期,由于天道助陰,人體狀態(tài)陰盛(腎氣有余)陽衰,雖然沒什么病痛但很難活到70歲(人到七十古來稀),這是陰代表死的體現。而現代由于地球進入溫暖期,天道助陽,很多人是從小病到老,即使大病活到90歲的都一大把,這就是陽氣有余,而又陽代表病痛的體現。
陰陽平衡在身體無處不在體現,如果我們想要有質量長久的活著就必須要理解在人體這個角度的陰陽,因為現代人的腎都是比較慘的,如果我們還要排斥陰氣,排斥腎所需要的元素。那我們身體只能永遠保持一個亢奮的狀態(tài),毫無質量長久痛苦的活著。
最后關于現代人覺得自己寒氣重的問題。因為現代科技有了人工制造寒氣的能力,我們的身體所呈現的狀態(tài)跟古代差異很大,可謂是各種冷熱夾雜。而現代醫(yī)學一味的辯證其為寒氣重,使用補陽(特別是艾灸)作為治療思路,雖然可以短暫的緩解癥狀,但長期往來人體的溫度直線上升,從而產生更多的嚴重的病癥。
天水根據這個情況寫了一篇關于這種外寒內熱(假寒真熱)狀態(tài)的詳細解說。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