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設置caocaominyi 的日志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恰當地運用實物展示、圖畫示意、音樂渲染、播放錄像錄音、組織游戲以及扮演角色等手段創(chuàng)設貼近教材的情境,輔之以教師有感情的語言調節(jié),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特定的情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情境教學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創(chuàng)造氛圍,調動興趣,激發(fā)潛能,所以特別適合于語言學習,更適合于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可惜有的教師并未理解情境教學的真締,在運用的時候,往往只是把它當作是一種時髦的裝飾品,其目的似乎只在于向人們宣告:“這一招我也會!”
筆者以為,情境教學的運用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好奇心重而注意的持久力差,情境的設置就要充分照顧兒童的這一特點,既能不斷地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又要注意變換方式方法,始終維系著他們的注意力。二是教學內容的特點。實施情境教學是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好地解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一節(jié)課的各個階段中分別有自己的子目標,因而情境設置的切入角度也不盡相同。三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創(chuàng)設情境離不開教師的操作和教學設備、教具的運用,因而教師的教學專長、學校的教學設備情況都是設計情境教學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通過上述三個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在一堂小學語文的講讀課中,情境設置應該是有連續(xù)性的,設置的方式方法應該是多姿多彩的。下面,筆者就以一堂課的幾個階段的情境設置問題,談談自己的粗淺意見。
一、 預習指導中的情境設置。
有些課文乍一看,結構很復雜,靠學生自己閱讀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只要變換一下角色,學生預習起來往往就會容易得多。
對于“參觀記”一類的課文,準確地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是學習的重點。為調動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層次,可用“制訂導游計劃”的方法。例如《頤和園》一文,可以在預習當中設置這樣一的情況:“假如你是一名導游,現在要帶一批外國游客游覽美麗的頤和園。那么你打算先到什么地方,再到什么地方,最后到什么地方?請各位小導游在預習課文時,按作者的游覽順序制訂一份‘導游計劃’。”因為肩負“重任”,小導游們都興致勃勃、態(tài)度認真,結果“任務”完成得很出色。
又如《凡卡》一文,把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和凡卡的回憶交叉在一起,這種復雜的穿插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這是教學的一大難點。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在預習時設置以下情境:“如果你是凡卡的爺爺,收到孫子凡卡寄來的信,可是他老眼昏花,你能幫他讀出凡卡的來信嗎?”學生躍躍欲試之際,老師讓他們自己讀課文,把信的內容畫出來。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被誘發(fā)起來了。
二、 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情境設置。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恰到好處的導入,能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興趣,就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導入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優(yōu)美精彩的描述性導語是老師們常用的手段。
對內容較枯燥或抽象的課文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導入法,如《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小品,所寫的都是最新的科技成果,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距很遠,所以有的老師采用故事引入:“某市,有一個高智能作案的慣犯經過反復‘踩點’,決定盜取展覽廳中的珍貴文物,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一下子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然后自然地過渡到科普知識。
對感情濃烈的課文,多采用渲染式導入法,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可作以下一段導入:“……潛伏著的邱少云同志被一團烈火包住了,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沒有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整個潛伏部隊的安全。”老師充滿感情的語音使學生被邱少云同志頑強的意志感動了,并帶著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學習課文。
課題使人產生疑問的課文多采用設疑法,如《蝙蝠與雷達》一文,板書課題后設疑: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科學裝置,課題卻用“和”字把它們連起來。這兩種不同的事物究竟在哪一點上發(fā)生了聯系呢?學生帶著疑點閱讀課文,一下子就能找出兩者的聯系點,抓住了文章的重點:飛機裝上雷達在夜間安全飛行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與舊課文有聯系的課文可采用溫故知新法,如《會搖尾巴的狼》,可以聯系舊課《狼和小羊》,“請回憶一下,那只可憐的小羊最后的結局是怎樣的?(被狼吃掉了)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是一只老山羊和一只狼相遇的故事,那么老山羊會不會被狼吃掉呢?……”通過已學課文的知識鋪墊,使學生較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有經驗的教師常把導語與簡筆畫或電化教學綜合使用。如一位教師在《頤和園》一文教學中,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是一座文明古都,是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它有無數的名勝古跡。你們看,(投影多幅彩圖)有雄偉的萬里長城,有……。今天,我們就隨作者到我國規(guī)模最宏偉的古典園林——頤和園去游覽。”教師利用美麗的彩圖加上生動的描述語介紹了北京多處名勝古跡,激起學生向往之情,進而過渡到課文的學習。
三、 重點段教學的情境設置。
一般說來,重點段落也往往是學習難點之所在。所以在進行重點段落的講讀之前,再次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時的情境設置要領是實現主要的情節(jié)、場景、畫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中去,“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學生有新的發(fā)現的感覺,把我們必說的東西轉化為兒童的思維方式。”
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讀課《五彩池》一文的重點句子“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時,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她先拿出幾串水晶鏈子,在射燈前輕輕地晃動,讓學生仔細觀察,只見那水晶閃動著異彩;接著讓學生說觀察所得;然后播放課文錄像,畫面上,陽光閃耀在大大小小的五彩池上,波光粼粼,金光閃閃,如撒了一地的寶石,學生不禁驚呼:“啊!美極了!”“真神奇!”此時此刻,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這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習規(guī)律,學習效果自然好,教師還需要多費唇舌去提問、去講解嗎?
又如教《植物媽媽有辦法》,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蒼耳孩子是怎樣離開媽媽的?”這個難點,一位教師設置了直觀演示的情景。先讓學生認識蒼耳的種子,看一看,摸一摸,并試粘在自己的衣服上;再拿出玩具小白兔模擬當時的情景:老師邊描述邊演示小白兔跑過蒼耳孩子身邊,學生會意地紛紛把手上的蒼耳掛在“小白兔”身上,于是小白兔把它帶到田野、山洼、小河邊。教師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參與,仿佛自己就是“蒼耳孩子”,真切地體驗到“自己”是怎樣被掛在小動物的身上而離開媽媽,走向田野、山洼的。學生不但情緒高昂,而且對教材中的“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這個條件關系的復句也能準確地理解。
四、 在朗讀訓練中的情景設置。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講讀課優(yōu)化標志”明確規(guī)定:學生應以讀為主。要求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足量的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們都知道,朗讀訓練是離不開指導的,而朗讀指導最好的辦法并不是模仿,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倔強的小紅軍》中,陳賡同志為了勸小紅軍與他同行,兩人展開了對話,學生讀起來不是太軟就是太硬。為了練習好這些對話,老師先提醒大家注意人物的年齡、身份,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讓大家揣摩角色感;然后組織結對表演,一個當陳賡,一個當小紅軍,并進行師生評議,評出“最佳對話”來。通過這樣的情境對話,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必然會受到紅軍戰(zhàn)士互相關心、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的感染。
配樂或配電視片進行背誦的訓練,也是一種很好的情境設置。音樂可以幫助學生醞釀感情,電視畫面既有提示作用,更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觸景生情。例如《瀑布》,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描繪了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象。課文錄像與課文吻合,學生看著錄像,對瀑布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并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據畫面“遠聽瀑布聲,遙望瀑布狀,近觀瀑布形”,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此外,兒童有強烈的表演欲,對于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話、寓言故事,進行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是學生最喜歡的辦法。中低年級的老師設計一些有趣的頭飾,更能激起學生演讀的欲望;并能借助表情,少量的動作,用不同的聲調讀出人物對話時不同的語氣。
五、 總結課文中的情境設置。
一節(jié)課僅有好的開頭還不夠,需要有好的結尾與之呼應,兩者相互呼應才能扣人心弦。反之,“虎頭蛇尾”很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甚至會使已取得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課堂結尾的十分鐘,是學生注意力分散和身體比較疲倦的時刻,如果教師不采用恰當的方法,就不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對古詩《草》進行背誦練習時,打破了“讀——背”的常規(guī)模式,他創(chuàng)設學生背古詩給家人聽的情境。老師先后扮演了媽媽、妹妹、奶奶三種年齡不同,知識水平不一樣的角色,各指定一名兒童背誦,并就詩意展開了對話。不但檢測了形義較難的字詞,而且加深了對中心思想的理解。本來是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通過別出心裁的模擬處理,變得充滿生活情趣。
寓教于樂的方法很多,游戲法、比賽法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常用的方法。如能利用教材因素合理地創(chuàng)設情境,同樣收到異曲同工之效。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接一個的情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學習,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資料:
顧華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語探微》
朱蕾 《淺說課堂教學的結尾》
http://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7200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