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世界的歷史是由宗教和經(jīng)濟的力量所形成的。
2、一方面它是一種研究財富的學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它是研究人的學科的一個部分。因為人的性格是由他的日常工作,以及由此而獲得的物質(zhì)資源所形成的,任何其他影響,除了他的宗教理想的影響以外,都不能形成他的性格。世界歷史的兩大構成力量,就是宗教和經(jīng)濟的力量。
3、一個人收入的多寡,對他的性格所發(fā)生的影響,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獲得收入的方法所發(fā)生的影響。
4、人類的尊嚴是由基督教加以宣揚的,近百年來它受到日益熱烈的擁護。
5貧窮與富貴,這個答案部分要依靠人類本性的道德和政治的才能
6、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即當建設性的時候,競爭也沒有合作那樣有利。但是,近代營業(yè)的基本特征是產(chǎn)業(yè)和企業(yè)的自由、自力更生和未雨綢繆。
7自己選擇方向的某種獨立自主和習慣;自力更生;謹慎而敏捷的選擇和判斷;未雨綢繆和向遙遠的目標前進的習慣。
8、近代的貿(mào)易方法一方面包含信任他人的習慣,另一方面包含抵抗欺詐行為的引誘的力量,這兩點在落后民族之中是不存在的。
9、在許多情況下,'限制競爭'是一個令人誤解的名詞,它掩蓋了生產(chǎn)者的特權階級的形成,這種生產(chǎn)者往往利用他們的聯(lián)合力量,阻撓一個有能力的人從低于他們的階級中力求上進的企圖。在遏制反社會的競爭的借口下,他們剝奪了他自創(chuàng)新事業(yè)的自由,如果創(chuàng)立了新事業(yè),他對商品消費者所作的貢獻,會大于他加于反對他的競爭的那一小群人的損害。
如將競爭與為了公眾利益而無私工作的有力的合作對比的話,那末,即使是最好形式的競爭也是相對地有害的;至于它的較為苛刻和卑鄙的形式簡直是可恨了。在一個人人都十分善良的世界里,競爭就不會存在,不過,私有財產(chǎn)與各種形式的私人權利也都不會存在了。人們只會想到他們的義務,沒有人會希望比他的鄰人享受較大的生活上的舒適和奢侈。強大的生產(chǎn)者能夠易于忍受一點困難,因此他們就會希望他們較為弱小的鄰人,雖生產(chǎn)較少而消費較多。他們以這樣想法為樂事,就會以他們所有的一切精力、創(chuàng)造力和熱烈的進取心,為公共利益而工作;人類在與自然界的斗爭中就會無往不利了。這就是詩人和夢想家所想像的黃金時代了。但是,在負責任地處理事務時,忽視仍然附于人類本性上的種種缺點,實屬愚蠢之至。
10、一般的歷史,尤其是社會主義冒險事業(yè)的歷史,表明普通的人不能接連長時間地實行純粹的和理想的利人主義;只有當少數(shù)篤信宗教的人的有力的熱誠,使得物質(zhì)上的關心與崇高的信仰相比變?yōu)闊o足輕重時,才有例外。
11、許多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與他們家奴的關系是真誠的和合于人道的。但是,即在阿迪卡,大多數(shù)居民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福利,并不被看作是市民的主要目的。生活的理想雖然高尚,但只與少數(shù)人有關:價值學說在近代是極其復雜的,那時這種學說也能想得出來,像現(xiàn)在所能想出來的一樣,只要當時一切手工的工作差不多都能為自動的機器所代替就行了,這種機器只需要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蒸汽力和原料,而與一種美滿的市民生活的要求是無關的。近代經(jīng)濟學的許多內(nèi)容,在中世紀的城市里或許的確已被預先見到,在那里,一種聰明和敢為的精神首先與堅忍的勤勞結合起來。但是,中世紀的城市卻不能安靜地創(chuàng)立它們的事業(yè);世界必須等待新的經(jīng)濟紀元的到來,直到全國人民都準備接受經(jīng)濟自由的考驗。
12、那些能干而沒有受過教育的商人,濫用他們的新力量,引起了各方面的罪惡;它使母親們擔任對她們不適合的職務。它加重了孩子們的過度工作和疾病,而且在許多地方使民族墮落了。同時,救貧法(poorlaW)的善意的草率比工業(yè)紀律的殘忍的草率,甚至更足以降低英國人的道德和身體的力量:因為救貧法剝奪了人們的使他們能適合事物的新秩序的那些能力,它便增加了因自由企業(yè)的到來所造成的害處,并減少了它所造成的好處。
13、經(jīng)濟學比別門社會科學有利之處,似乎是由下一事實產(chǎn)生的:它的特殊的工作范圍,使它比其他任何一門學問具有采用精密方法的較大的機會。它主要是研究那些欲望、憧憬和人類本性的其他情感,它們的外部表現(xiàn)是以這樣的一種形式成為活動的種種動力,以致這些動力的力量或數(shù)量能夠相當正確地加以估計和衡量;因此,對這些動力就能用科學方法來研究了。當一個人的動機的力量——不是動機的本身——能用他為了得到某種滿足正要放棄的貨幣額,或者用剛好使他忍受某種疲勞所需要的貨幣額,加以大約的衡量的時候,科學的方法和試驗便有可能了。
指出以下一點是重要的:經(jīng)濟學家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情感的本身,即不能直接地來衡量,而只能間接地通過它的結果來衡量。即使一個人自己在不同時間的心情,他也不能準確地互相比較和衡量。至于別人的心情,除了間接地和推測地從它的結果來衡量外,是沒有人能夠衡量的。當然,有些情感屬于人類的較高本性,而有些則屬于較低的本性,因此種類不同。但是,即使我們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于僅僅是同一種類的物質(zhì)愉快和痛苦,我們感到也只能從它們的結果來間接地比較。其實,除非這種愉快和痛苦在同一時間發(fā)生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否則,即使這種比較在某種程度上也必然是推測的。
14、經(jīng)濟學家研究各種心情,是通過心情的表現(xiàn),而不是心情的本身;如果他覺得不同的心情對活動提供相等的動力的話,則他為了研究的目的便把這些心情當作表面上是相等的。其實,他所用的方法,和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常做的一樣,不過較有耐心和思想,較為謹慎小心而已。他不打算去衡量人類本性的高級情感與低級情感的真正價值,也不去比較對美德的愛好與對美味食物的欲望。他從結果來估計激發(fā)活動的動力,正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樣。
15、同一先令所衡量的動力對窮人比對富人為大的計算:但經(jīng)濟學通常尋求不受個人特性影響的廣泛結果。
16、用貨幣來衡量動機,還有幾種其他的限制要加以研究的。
第一種限制的發(fā)生,是因為必須考慮同額貨幣所代表的愉快或其他滿足,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環(huán)境之下多寡不同。但是,我們?nèi)缒芸紤]大多數(shù)人的活動和動機時,造成這種差錯的來源也會減少的。
17、絕大多數(shù)是以大約相同的比例影響社會上一切不同的階級;因此,如果兩件事情所造成的愉快的貨幣衡量相等的話,則認為這兩件事情的愉快多寡相同是合理的,也是合于平常習慣的。
18、更進一步說,如從西方世界的任何兩個地方,毫無偏見地抽出兩大群人,他們會將金錢以大約相等的比例,作為生活的較為高尚的用途,因此甚至就有這樣一種表面上的可能性:他們的物質(zhì)資源如有相等的增加,他們生活的美滿和人類的真正進步也將有大約相等的增大。
當我們以活動來衡量欲望,而欲望成為激發(fā)活動的動力時,這并不是說,我們認為一切活動都是有意識的,而且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因為,在這一點上,像在其他各方面一樣,經(jīng)濟學把人看作正像他在日常生活中那樣: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并不預先考慮每一活動的結果,不管它的推動力是出自人們較高的還是較低的本性。
19、現(xiàn)在,經(jīng)濟學特別關心的生活的一面,就是人的行為的最深思熟慮、且在他未做一事之前總是先考慮它的利害得失的一面。而且,在他的生活的這一面上,當他確是遵照風俗習慣,暫時對一事不加考慮就去做的時候,風俗習慣的本身差不多一定是精密和細心地觀察不同行為過程中的利害得失的產(chǎn)物。
20、不愿延遲享樂,以留作將來之用的這種心理,是用積累的財富所生的利息來衡量的,而利息正是為留作將來之用提供了足夠的動力。
21、經(jīng)濟動機不全是利己的。對金錢的欲望并不綁斥金錢以外的影響,這種欲望本身也許出于高尚的動機。經(jīng)濟衡量的范圍可以逐漸擴大到包括許多利人的活動在內(nèi)。
22、賺錢的欲望本身并不一定是出于低等的動機,即使賺來的錢是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也是如此。金錢是達到目的之一種手段,如果目的是高尚的話,則對這種手段的欲望也不是卑鄙的。
23、這樣,'貨幣'或'一般購買力'或'物質(zhì)財富的掌握'是經(jīng)濟學所研究的中心問題,雖屬確實,但其所以如此,并非因為貨幣或物質(zhì)財富是被當作人類努力的主要目標的緣故,甚至也不是因為它被當作對經(jīng)濟學家的研究提供主要課題的緣故,而是因為在我們這個世界里,它是大規(guī)模地衡量人類動機的唯一便利的方法。
24、當我們說到一個人的活動的動機,是為他能賺得的金錢所激發(fā)時,這并不是說,在他的心目中除了唯利是圖的念頭之外,就沒有其他一切考慮了。因為,即使生活中最純粹的營業(yè)關系也是講誠實與信用的;其中有許多關系即使不講慷慨,至少也沒有卑鄙之心,并且具有每個誠實的人為了潔身自好所具有的自尊心。其次,人們借以謀生的工作有許多本身是愉快的;社會主義者認為可以使人對更多的工作感到愉快,是有道理的。
這些利益的吸引力就能用貨幣工資來估計和衡量,而它們是被當作與貨幣工資相等的。
其次,要得到周圍的人的贊美、避免這些人的藐視的欲望,也是對活動的一種刺激。
26、家庭情感一般仍是利人主義的一種純粹的形式,如果不是因為家庭關系本身是有一致性的話,則家庭情感的作用恐怕就表現(xiàn)不出什么規(guī)律性來。事實上,家庭情感的作用是相當有規(guī)律的;經(jīng)濟學家總是充分考慮這種作用,尤其是關于家庭收入在家人之間的分配、為孩子們準備將來事業(yè)的費用以及積累他所賺來的財富留作身后之用等問題。
27、但事實上,像其他一切社會科學的學者一樣,經(jīng)濟學家研究個人,主要是將他當作社會組織中的一分子。經(jīng)濟學家研究個人的活動,但是,他是從個人活動與社會生活而不是與個人生活的關系來研究這些活動的;因此他不大注意個人性情和性格上的特點。
28、這種衡量還是準確的,足以使經(jīng)驗豐富的經(jīng)濟學家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與這類動機有主要關系的各種變化所引起的結果的大小。
29、經(jīng)濟學家所研究的是一個實際存在的人:不是一個抽象的或'經(jīng)濟的'人,而是一個血肉之軀的人。他們所研究的人,在他的營業(yè)生活中大大受到利己的動機的影響,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與這些動機有關;但這個人既不是沒有虛榮心和草率的作風,也不是不喜歡為做好工作而做好工作,或是不愿為他的家庭、鄰人或國家而犧牲自己;總之,他是一個為喜愛善良生活而喜愛善良生活的人。經(jīng)濟學家所研究的是一個實際存在的人:但主要是研究生活的某些方面,在這些方面,動機的作用是如此地有規(guī)律,以致能夠加以預測,對動力的估計,也能用結果來證實,這樣,經(jīng)濟學家已將他們的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了。
30、他們所研究的事實是能被觀察的,他們所研究的數(shù)量是能被衡量和記錄的;因此,關于這種事實和數(shù)量在意見上發(fā)生分歧時,這種分歧就能用公開的和可靠的記錄來判明是非;這樣,經(jīng)濟學就能在堅固的基礎上繼續(xù)工作了。第二點,列入經(jīng)濟學的問題,構成了一類性質(zhì)頗為相似的問題,因為這類問題與在能用貨幣價格衡量的動機的影響下的人類行為特別有關。
31、歸納法和演繹法都是科學的思想所必須采用的方法,正如左右兩足是走路所不可缺少的一樣。'這種雙重的工作需要采用的方法,不是經(jīng)濟學所特有的,而是一切科學的共同特性。
32、其中有些人致力于事實的研究,有些人致力于科學的分析;就是說,將復雜的事實分為許多部分,和研究各部分相互之間以及與相關的事實的關系。
33、規(guī)律的性質(zhì):自然科學的各種規(guī)律的準確性是不同的。社會和經(jīng)濟的規(guī)律相當于較為復雜和較不精確的自然科學的規(guī)律。
34、在一定的條件下(假定這些條件是持久的),一個產(chǎn)業(yè)集團的成員終于會發(fā)生的經(jīng)濟活動。
35、當我們考慮世界上種種事實,是從它們現(xiàn)在這樣,而不是從它們應當怎樣來考慮的時候,我們將不得不把我們應當盡力阻止的許多活動,當作對于我們所研究的情況是'正常的'。
36、一切科學的學說無不暗含地采用條件的:但這種假設的因素在經(jīng)濟規(guī)律中特別顯著。
有時說到經(jīng)濟學的規(guī)律是'假設的'。當然,像其他各種科學一樣,經(jīng)濟學從事研究某些原因?qū)a(chǎn)生哪些結果,但這種因果關系不是絕對的,而是受到以下兩個條件的限制:第一,假定其他情況不變,第二,這些原因能夠不受阻礙地產(chǎn)生某些結果。
37、經(jīng)濟分析和一般推論雖然應用很廣,但每一時代和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問題;社會情況每有變化,經(jīng)濟學說就需要有新的發(fā)展。
38、經(jīng)濟規(guī)律是關于在一定條件下人類活動的傾向的敘述。
39、如果謹慎小心的話,貨幣便可成為形成人類生活的大部分動機的動力之相當好的尺度。
40、經(jīng)濟學卻避免討論有實際經(jīng)驗的人所不能忽視的許多政治問題:所以,它是一種純粹的和實用的科學,而不是一種科學和方法。
41、經(jīng)濟學家需要有三種重大的智力:就是知覺、想像和推理:其中他最需要的是想像力,使他可以探索可見的事件之不顯著即處于表面之下的那些原因,與可見的原因之不顯著即處于表面之下的那些結果。
他尋求在表面之下的和不易被看見的原因和結果,把復雜的情況分析成為各個因素,和把許多因素重新建成一個整體,就較為便利了。
對于較小的事情,簡單的經(jīng)驗的確會把不顯明的因果關系提示出來。例如,經(jīng)驗會使人們知道,對浪費成性的人的不加考慮的幫助,即使表面上所看到的差不多是完全有利,但對性格的堅強和家庭生活實有害處。但是,比方說,要探索提高就業(yè)的穩(wěn)定性的許多似是而非的計劃的真正結果,我們就要有較大的努力、較遠的眼光和較為有力地運用想像力。
42、最需要的就是純粹智力的、有時甚至是批判的能力。但是,經(jīng)濟研究需要和發(fā)展同情心的能力,尤其是使人們不但能為他們的同伴而且能為其他階級的人設身處地著想的同情心。
43、在前一世紀之初,有些冷酷的雇主和政客為獨有的階級特權辯護,他們覺得要使政治經(jīng)濟學的權威袒護他們是很容易的;而且他們往往自稱為'經(jīng)濟學家'。即使在我們自己時代里,那些反對把大量費用化在大多數(shù)人的教育上面的人,也以這個頭銜自稱,雖然當代的經(jīng)濟學家一致主張這種費用是真正的節(jié)約,從國家觀點來看,不這樣做是錯誤的和不好的事情。
事實上,近代經(jīng)濟學的創(chuàng)始者,差不多都是性情溫和、富有同情心和為人道的熱誠所感動的人。他們很少關心為自己謀取財富;他們卻很關心財富在大多數(shù)人之中的廣泛的分布情況。反社會的壟斷,雖然是強有力的,但他們也是反對的。
44、即使當時偉大的有先見之明的人的眼界,在某些方面也比現(xiàn)在許多有學問的人狹窄;現(xiàn)在,一部分由于生物學研究的啟發(fā),環(huán)境對于形成人的性格的影響,一般被認為是社會科學中的重要事實。
45、細心的經(jīng)濟研究的傾向,并不是以任何抽象的原則作為私有財產(chǎn)權的根據(jù),而是以這樣的觀察作為根據(jù)的:
在過去私有財產(chǎn)權與切實的進步是分不開的;因此,謹慎地和嘗試地進行廢除或改變即使對社會生活的理想情況似乎是不適當?shù)哪切嗬?,是負責的人應做的事?span>
46、'利息'這個名詞代替了'高利貸',是符合于貸款性質(zhì)的一般變化的,這種變化使我們對于商品的生產(chǎn)費用可以分為各種不同因素的分析和分類有了完全新的主題。再如把勞動分為熟練的和不熟練的兩種勞動的一般辦法也逐漸發(fā)生變化;'租金'這個名詞的范圍在某些方面正在擴大,而在另些方面正在縮小;等等。
47、物質(zhì)的財貨包括有用的有形東西,以及保有或使用這些東西、或從它們獲得利益、或到將來再獲得它們的一切權利。
人的非物質(zhì)的財貨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他自己的特性和活動及享樂的才能構成的,例如人的經(jīng)營能力、專門技能,或從閱覽或音樂中得到享受的能力,都屬于這一類。這一切都在人身之內(nèi)的,所以稱為內(nèi)在的財貨。第二類稱為外在的財貨,因為這類財貨是由有利于他與別人的關系構成的。例如,過去的統(tǒng)治階級經(jīng)常向農(nóng)奴和其他下屬索取的各種勞役和義務,就是屬于這一類。但是,這些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滅了,現(xiàn)在這種有利于所有者的關系的主要例子,就是商人和自由職業(yè)者的信譽和營業(yè)關系。
其次,財貨可分為可轉讓的和不可轉讓的。屬于后一類的財貨,是一個人的特性和活動及享樂的能力(就是他的內(nèi)在的財貨),還有他的營業(yè)關系中依靠他的個人信用而不能轉讓的部分,也就是他的有價值的信譽的一部分,也屬于這一類;又如氣候、陽光、空氣的利益,以及他的公民權利和使用公共財產(chǎn)的權利和機會,都屬于這一類。
凡不作私人之用和由自然供給而不需要人類努力的財貨,稱為自由的財貨。
即使是私有財產(chǎn),從國家觀點來看,仍然是自由的財貨。但是,國家既已準許將它們的所有權歸于私人,從私人觀點來看,它們就不是自由的財貨了。
48、他所有的兩種財貨。
第一種財貨是他具有私有財產(chǎn)權(根據(jù)法律或風俗)的那些物質(zhì)財貨,因為它們是可以轉讓和交換的。我們還可記得,這些財貨不但包括像土地和房屋、家具和機器,以及其他可以單獨私有的有形東西,而且包括公營公司的股票、債券、抵押品,以及其他他可持有的向別人索取貨幣或貨物的契約在內(nèi)。另一方面,他欠別人的債務可被看作是負財富;必須從他的財產(chǎn)總數(shù)中扣除,然后才能知道他的真正的凈財富。服務及其他隨生隨滅的財貨,后然不屬于財富數(shù)量的一部分。
第二種財貨是屬于他所有的、在他之外存在的、而且直接作為使他能夠獲得物質(zhì)財貨的手段的那些非物質(zhì)的財貨。這樣,這種財貨就不包括一切他自己的個人特性和才能,即使是使他能謀生的才能也不包括在內(nèi),因為它們都是內(nèi)在的財貨。這種財貨也不包括他的個人友誼在內(nèi),但以這種友誼沒有直接的營業(yè)價值為限。但是,它包括他的營業(yè)和職業(yè)的聯(lián)系,他的企業(yè)組織,以及——如果這種事情還存在的話——他的奴隸所有權、勞役所有權,等等。
49、經(jīng)濟財貨。因為,它包括一切客觀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i)屬于某一個人所有,而不是同樣地屬于他的鄰人所有,因而顯然是他的東西;(ii)是直接能用貨幣衡量的東西—— 這種衡量一方面代表生產(chǎn)這些東西的努力和犧牲,另一方面代表它們所滿足的欲望。
50、個人的財富包括一切直接有助于使人們獲得產(chǎn)業(yè)效率的精力、才能和習慣在內(nèi);我們前已算作狹義的財富的一部分的各種營業(yè)聯(lián)系和聯(lián)合,也可列入個人的財富一類。
51、當我們估計構成一國財富的個人財富時,一國財富中那些通常被忽視的因素。這種財富的最明顯的形態(tài),就是一切種類的物質(zhì)財產(chǎn)。
52、國家的財富包括個人的財產(chǎn)和國民的共同財產(chǎn)在內(nèi)。在估計國民的個人財產(chǎn)的總和時,我們略去一國國民相互之間的一切債務和其他義務,就可省掉一些麻煩。
53、人類所能生產(chǎn)和消費的只是效用,而不是物質(zhì)本身。
54、消費可以被看作是負的生產(chǎn)。
55、當任何人所消費的東西少于維持效率所嚴格必需的時候,就有損失。
56、許多被正確地稱為多余的奢侈品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必需品;在那種程度上,當這種奢侈品是被生產(chǎn)者所消費的時候,它們的消費也是生產(chǎn)的。
57、符合于收入的這種意義,市場的用語通常是把一個人的資本看作是他的財富中用于獲得貨幣形態(tài)的收入的那一部分;或較為一般地說,就是以營業(yè)的方法獲得收入的那一部分。有時,稱這一部分為他的營業(yè)資本,也許是便利的;這種資本可以說是由一個人用于他的營業(yè)的那些外在的貨物構成的,他或是持有這些貨物以便出售而換得貨幣,或是將它們用來生產(chǎn)可以出售以換取貨幣的東西。屬于這種資本的顯著要素是工廠和制造商的營業(yè)設備;就是他的機器、原料,和他可有的供他的雇工使用的食物、衣服和房屋,以及他的營業(yè)的信譽。
對他所有的東西還要加上那些屬于他的權利和他由此獲得收入的東西:包括他以抵押或其他方法所放的貸款,以及在近代'金融市場'的復雜形態(tài)下他可有的對資本的一切支配權。另一方面,他所欠的債務必須從他的資本中減除。
58、一個人為了直接或間接獲得貨幣報酬而做的任何事情,增大了他的名義收入;而他為自己所做的事情,通常是不算作增大他的名義收入。但是,如果它們是一些瑣碎的事情,通常最好不加過問,不過,當它們是這樣一種工作,就是人們要做這些事情通常是要付出代價的,那末,為了一致起見,應當考慮它們。
59、每種職業(yè)除了其中不能免的工作疲勞之外還有其他的不利,而每種職業(yè)除了貨幣工資的收入之外還有其他的利益。一種職業(yè)對勞動所提供的真正報酬,必須從它的一切利益的貨幣價值中減去了它的一切不利的貨幣價值,才能計算出來;我們對這種真正的報酬可稱為這種職業(yè)的純利益。
60、除非他期望從這資本所得的全部純利益會超過按現(xiàn)行利率計算的資本的利息,否則,他恐怕不愿意繼續(xù)這種營業(yè)。這些利益就稱為利潤。對于具有一定貨幣價值的貨物的支配權,而能用于任何目的者,常稱為'自由'或'流動'資本。
當一個人從事營業(yè)的時候,一年中他的利潤,就是同年中他從營業(yè)中所得的收入超過他為營業(yè)的支出之數(shù)。他現(xiàn)有的設備、材料等的價值在年終和年初的差額,依照價值的增減而成為他的收入或支出的一部分。從利潤中減去按現(xiàn)行利率計算的他的資本利息(如有必要,還要減去保險費)之后,所剩下的通常就稱為他的企業(yè)收入或經(jīng)營收入。一年中他的利潤與他的資本的比率,就稱為他的利潤率。但是,這樣說法,像關于利息的那樣說法一樣,也是假定構成他的資本的種種東西的貨幣價值已經(jīng)估定了:而這種估計往往含有很大的困難在內(nèi)。
當任何特殊的東西,如一所房屋,一架鋼琴,或一架縫紉機租出去的時候,為它所付的報酬常稱為租金(Rent)。
61、資本曾被分為消費資本和輔助資本或工具資本兩類:在這兩類資本之間雖不能劃出清楚的區(qū)別,但我們?nèi)缌私馑鼈兊囊饬x是含糊的,則使用這些名詞有時也許是便利的。消費資本是由具有直接滿足欲望的形態(tài)的貨物構成的;就是直接維持工人們的生活的貨物,如食物、衣服、房屋等。輔助資本或工具資本之所以如此稱它,因為它是由在生產(chǎn)上幫助勞動的一切貨物構成的。屬于這一類的資本是工具、機器、工廠、鐵路、碼頭、船舶等等,以及各種原料。
62、我們可以遵循穆勒對流動資本與固定資本所作的區(qū)別,前者'經(jīng)過一次使用,就完成了將它用于生產(chǎn)的全部任務',而后者'以耐久的形態(tài)存在,要經(jīng)過相應的耐久的年限才能還原為資本。'
63、經(jīng)濟學家卻不可冒這種危險:他必須說明他的觀點或名詞用法上的任何改變。他如果不加說明地從一種用法轉到另一種用法,他走的道路也許一時似較平穩(wěn):但畢竟在每一可疑的場合,對每一名詞加以清楚的說明,就會有較大的進步。
64、讓我們幾乎回到原始人民的觀點,他們主要是關心希望得到的東西的生產(chǎn),以及這些東西的直接用途,而很少注意交換和買賣。
65、收入被看作是包括人類從他們最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現(xiàn)在和過去的努力中在任何時間所得到的一切利益在內(nèi)。
66、把它們除外不過是遵照'法律不問小事情'的格言。一個駕車的人沒有注意到路上的積水,因而濺到了一個行人的身上,在法律上并不認為他加害于人;雖然他的行為,與另一個人因為同樣不注意對別人造成重大傷害的行為,在原則上并無區(qū)別。
67、一個人的資本是他從他的資產(chǎn)中期望獲得收入的那一部分。歷史上所知道的關于資本這個名詞的差不多每種用法,與收入這個名詞的相同的用法,多少是密切相當?shù)模翰畈欢嘣诿糠N用法上,資本都是一個人從他的資產(chǎn)中期望獲得收入的那一部分。
68、一個人以他現(xiàn)在的勞動作為自己之用的時候,這勞動就直接為他產(chǎn)生收入;如果他以這種勞動作為服務別人之用,他可望由此獲得某種形態(tài)的報酬。同樣地,他過去制成或獲得的任何有用的東西,或是由原來制成或獲得的人根據(jù)現(xiàn)行財產(chǎn)制度遺留給他的任何有用的東西,通常直接地或間接地成為他的物質(zhì)利益的源泉。他如果把這種東西用于營業(yè)的話,所得的收入通常表現(xiàn)為貨幣的形態(tài)。但是,收入這個名詞的較廣的用法有時是需要的,它包括一個人從他的財產(chǎn)所有權中所得到的各種利益的全部收入在內(nèi),而不論他的財產(chǎn)是怎樣使用。
69、土地(即自然的要素)、勞動和資本怎樣有助于產(chǎn)生國民收入(或以后稱為國民總所得);以及國民收入怎樣分配于這三個要素。這是使得資本和收入這兩個名詞從社會觀點和從個人觀點來看都是相互有關的另一理由。
對土地以外的一切東西,凡能產(chǎn)生在平常談話中算作收入的那種收入;以及屬于公有的類似的東西,如政府工廠等,從社會觀點來看,都算作資本的一部分。土地這個名詞則用來包括一切產(chǎn)生收入的自然贈與,如礦山、漁場等。
這樣,資本就包括為營業(yè)目的所持有的一切東西在內(nèi),不論是機器、原料或制成品;戲院和旅館;家庭農(nóng)場和房屋:但使用者所有的家具或衣服是不包括在內(nèi)的。因為前者是被世人通??醋魇钱a(chǎn)生收入的東西,而后者卻不如此,正如所得稅委員們實行的辦法所表明的那樣。
70、真正收入或純收入是從總收入中減去產(chǎn)生總收入的費用而得到的。
因為一個人從利息或其他方面所得的純收入——所謂純就是減去了他欠別人的款項之后的數(shù)額——是他的收入的一部分收入主要是由直接產(chǎn)生愉快的商品構成的,而國家財富則絕大部分是由生產(chǎn)資料構成的,生產(chǎn)資料只是在其有助于生產(chǎn)供消費用的商品范圍內(nèi),才對國家有所貢獻。
71、當我們把東西作為生產(chǎn)要素來考慮的時候,我們應當說是資本;當我們把東西作為生產(chǎn)的結果、消費的對象和產(chǎn)生占有的愉快的源泉來考慮的時候,我們應當說是財富。這樣,對于資本的主要需求,是由于資本的生產(chǎn)性和它所提供的服務而發(fā)生的。
另一方面,資本的供給是由下一事實所控制的:為了積累資本,人們必須未雨綢繆:他們必須'等待'和'節(jié)省',他們必須為將來而犧牲現(xiàn)在。
72、復雜的數(shù)學公式的使用究竟有多大好處,固然是可疑的;不過,數(shù)學的思考習慣的應用已有很大貢獻,因為它使人們直到十分明了問題是怎樣一回事時,才肯考慮這個問題;而且在進一步研究之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要假定的,什么是不要假定的。
73、人類的欲望和希望在數(shù)量上是無窮的,在種類上是多樣的:但它們通常是有限的并能滿足的。未開化的人的欲望的確比野獸多不了多少;但是,他向前進展的每一步都增加了他的需要的多樣化,以及滿足需要的方法的多樣化。他不僅希望他慣常消費的東西有較大的數(shù)量,而且希望那些東西有較好的質(zhì)量;他還希望東西有較多的花色可供選擇,并且希望有滿足他心中產(chǎn)生的新欲望的東西。
多樣化的欲望盡管是強烈的,但與優(yōu)越感的欲望相比卻是微弱的:如果我們考慮后一種欲望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它在一切時間影響一切的人,從我們生下地它就隨之而來,直到我們進入墳墓它才會離開我們,則這種情感可以說是人類情感中最有力的了。'這個重要的半真理,從人類對精美和多樣食物的欲望與對精美和多樣衣服的欲望的比較中,便足以證明了。
74、概括來說,在人類發(fā)展的最初階段中,雖然是人類的欲望引起了人類的活動,但以后每向前進新的一步,都被認為是新的活動的發(fā)展引起了新的欲望,而不是新的欲望的發(fā)展引起了新的活動。
75、一切需要的最終調(diào)節(jié)者是消費者的需要。
76、愿望是不能直接衡量的,而只能通過它們所引起的外部現(xiàn)象加以間接的衡量:而且在經(jīng)濟學主要研究的那些事例上,這種衡量是以一個人為了實現(xiàn)或滿足他的愿望而愿付出的價格來表現(xiàn)的。他也許有一些不是有意識地要得到滿足的愿望和抱負,但是,現(xiàn)在我們主要涉及的是想得到滿足的愿望和抱負;我們認為,一般說來,由此而得的滿足大體上相當于購買東西時所預期的滿足。
77、欲望是無止境的多種多樣,但每一個別的欲望卻是有其限度的。人類本性的這種平凡而基本的傾向,可用欲望飽和規(guī)律或效用遞減規(guī)律來說明:一物對任何人的全部效用(即此物給他的全部愉快或其他利益),每隨著他對此物所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及所有量的增加那樣快。如果他對此物的所有量是以同一的比率增加,則由此而得的利益是以遞減的比率增加。換句話說,一個人從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新增加的利益,每隨著他已有的數(shù)量的增加而遞減。
78、在他要買進一件東西的時候,他剛剛被吸引購買的那一部分,可以稱為他的邊際購買量,因為是否值得花錢購買它,他還處于猶豫不決的邊緣。他的邊際購買量的效用,可以稱為此物對他的邊際效用?;蛘?,如果他不購買此物,而自己制造它,那末,此物的邊際效用,就是他以為剛剛值得他去制造的那一部分的效用。這樣,剛才所說的規(guī)律可說明如下:
79一物對任何人的邊際效用,是隨著他已有此物數(shù)量的每一次增加而遞減。在這一規(guī)律之中有一個暗含的條件,應當加以說明。就是,我們假定,不容許這期間有時間使消費者自己在性格和愛好上發(fā)生任何變化。
所以,這規(guī)律沒有這些例外:一個人越多聽優(yōu)美的音樂,他對音樂的愛好就會越是強烈;貪婪和野心往往是不會有滿足之時的;或者,整潔的美德和酗酒的惡習同樣是愈演愈烈。因為,我們的觀察及于若干時期;而且被觀察的人在這個時期的開始與結束具有不同的性格或愛好。我們?nèi)绻斠粋€人就是像他現(xiàn)在這樣,而不容許有時間讓他的性格發(fā)生任何變化,則一物對他的邊際效用,就會隨著這件東西的供給的每一次的增加而不斷地遞減下去。
80、一個人所有的一物的數(shù)量越大,假定其他情況不變(就是貨幣購買力和在他支配下的貨幣數(shù)量不變),則他對此物稍多一點所愿付的價格就越?。簱Q句話說,他對此物的邊際需求價格是遞減的。
81、只有當他愿出的價格達到別人愿意出售的價格時,他的需求才是有效的。
82、這最后一句話提醒我們:我們還沒有考慮貨幣或一般購買力的邊際效用。在同一時間中,如果一個人的物質(zhì)資財不變,則貨幣的邊際效用對他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量,因此,他對兩樣商品剛愿付出的價格的相互比率,是與那兩樣商品的效用的比率相同的。
83、一個人越是富有,貨幣的邊際效用對他就越??;他的資產(chǎn)每有增加,他對任何一定的利益所愿付的價格就隨之增加。同樣地,他的資產(chǎn)每有減少,貨幣對他的邊際效用就隨之增大,他對任何利益所愿付的價格也就隨之減少。
84、我們不能只用'他愿購買的數(shù)量'或'他要購, 買某一數(shù)量的渴望強度'來表明一個人對一物的需要,而不說明他要購買這一數(shù)量和其他數(shù)量的各種價格。我們只有列舉他愿購買一物不同數(shù)量的各種價格,才能正確表明他的需要。
當我們說一個人對一物的需要時,我們是說:如果價格不變,他對此物會比以前多買一點,如果價格較高,他會像以前買的一樣多。他的需要總的增加,就是他愿購買此物不同數(shù)量的全部價格的增加,而不僅僅是按現(xiàn)行價格他愿意多買。
85、經(jīng)濟學家對于個人生活中的特殊偶然事件是不加過問的。他所研究的是'在某些條件下會有的一個產(chǎn)業(yè)集團的成員的活動過程',但以那種活動的動機能以貨幣價格衡量為限;而在這些廣泛的結果之中,個人活動的多樣性和易變性就在多數(shù)人的活動的比較有規(guī)則的總體之中消滅了。
因此,在大的市場中——那里富人和窮人,老年人和青年人,男子和女子,各種不同嗜好、性情和職業(yè)的人都混合在一起——個人欲望上的特點,會在總的需要的比較有規(guī)則的等級之中互相抵消。如果其他情況不變,在一般使用中的一樣商品的價格每有下跌,不論怎樣輕微,也將增加它的總銷售;正像有礙健康的秋季氣候增加一個大城市的死亡人數(shù)一樣,雖然有許多人并未遭受其害。所以,如果我們具有必要的了解,我們就能作出一張價格表,按照表上不同的價格,一樣商品在一定的地方和一年(比如說)之中的每一數(shù)量,都能找到購買者。
86、因此,就可得出一個普遍的需求律:要出售的數(shù)量越大,為了找到購買者,這個數(shù)量的售價就必然越小;或者,換句話說,需要的數(shù)量隨著價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隨著價格的上漲而減少。但在價格下跌與需要增加之間并沒有什么一致的關系。
87、價格可以衡量這商品個別地對每一購買者的邊際效用:但我們卻不能說價格可以衡量一般的邊際效用,因為各人的欲望與環(huán)境是不同的。
88、關于一個人對一樣商品的唯一的普遍規(guī)律就是:如果其他情況不變,這種欲望每隨他對這商品的所有量的增加而遞減。但是,這種遞減也許是緩慢的,也許是迅速的。如果它是緩慢的,則他對這商品所出的價格,就不會因為他對這商品的所有量的大量增加而下降很大;而且價格的小跌會使他的購買量有較大的增加。但是,這種遞減如果是迅速的,價格的小跌使他的購買量只有很小的增加。在前一種情況下,他愿意購買此物的心理在一個小的引誘的作用下而大大擴展:我們可以說,他的欲望的彈性大。在后一種情況下,由于價格的下跌所造成的額外引誘,沒有使他的購買欲望有任何擴大:也就是他的需求彈性小。
89、一個人的需要是如此,整個市場的需要也是如此。我們可以一般地說:市場中·需·求·彈·性(或·感·應·性)的大小,是隨著需要量在價格的一定程度的下跌時增加的多寡,和在價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漲時減少的多寡而定的。
90、當一物的價格對任何階級的人都是相對地非常高的時候,他們將只購買此物的很少數(shù)量;而在某些情況下,即在它的價格大大下跌之后,風俗和習慣也會使他們不是隨便地使用此物。
這種情況雖不是罕見的,卻沒有成為一般法則;總之,在此物一旦成為日常用品時,它的價格的大跌就會使它的需要有很大增加。需求彈性對高價的東西是大的,而對中等價格的東西也是大的,至少是相當大的;但是,需求彈性隨著價格的低落而下降,而且如果價格的下跌達到頂點,需求彈性就逐漸消失了。
第一,高價終點和低價起點的水平對不同階級的人是不同的;第二,低價終點和更低價起點對不同階級的人也是不同的??墒?,在細節(jié)問題上有許多變化,主要是由于以下這個事實引起的:有些商品是人們?nèi)菀走_到飽和點的,而有些商品——主要是用作炫耀的東西——人們對它們的欲望是無窮的。對于后者,不論價格怎樣下跌,需求彈性仍是相當大的,而對前者,一旦達到低價時,需要幾乎完全失去彈性了。
91、必需品的情況是例外的。當小麥的價格是很高或是很低的時候,需要差不多沒有彈性:至少如果我們假定:即在缺少的時候,小麥也是人的最廉價的食物;即在最豐富的時候,小麥也不會用于其他的消費,就會是這樣情況。如果不是必需品,而是易腐壞的和對它的需要是沒有彈性的東西,則它的價格的變動甚至會比上述的更為劇烈。
還有少數(shù)東西,我們能在各種價格上觀察其消費——從最高的價格到完全沒有代價,水便是其中之一。在適中的價格上,對水的需要是很有彈性的。但是,水的各種用途是能夠得到完全滿足的:因為水的價格降到近于零,對水的需要就失去彈性了。
另一方面,住屋的價格,除了在居民自己放棄的地方之外,從來沒有跌得很低的。在社會情況良好、對于一般繁榮沒有阻礙的地方,住屋的需要似乎總是有彈性的,因為住屋對人們提供了真正便利和社會地位。對于不是用于炫耀目的的那種衣服的欲望,是能達到飽和的:當這種衣服的價格低廉的時候,對它的需要是沒有什么彈性的。
92、一般地說來,那些能用于許多不同用途的東西的需要,是最有彈性的。第一,對于絕對必需品(與常規(guī)必需品和維持效率的必需品是不同的)的需要,第二,對于富人所用的奢侈品中有些花費他們收入不多的東西的需要,都是非常沒有彈性的。
93、在經(jīng)濟學上,一個原因的全部結果很少立即發(fā)生,而往往在這個原因已經(jīng)消滅之后才表現(xiàn)出來。
94、首先,貨幣購買力是不斷地起著變化,我們從貨幣保持一律的價值這個假定中所得到的結果,就有改正的必要。然而,我們既能相當正確地知道貨幣購買力的較為廣泛的變化,我們就能相當妥善地克服這種困難。
其次就是一般繁榮和整個社會所支配的全部購買力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影響是重要的,但沒有一般想像的那樣重要。
其次,我們必須考慮風尚、愛好和習慣上的變化,而對一樣商品的新用途的產(chǎn)生,以及能代替它的其他東西的發(fā)現(xiàn)、改進或跌價都要加以考慮。在這一切情況上,對經(jīng)濟原因與其結果之間所經(jīng)過的時間的考慮,具有很大的困難。因為,一樣商品的價格上漲要能對消費發(fā)揮它的全部影響,是需要時間的。消費者對于能夠代用的代替品感到習慣,是需要時間的,而生產(chǎn)者養(yǎng)成生產(chǎn)大量代替品的習慣,恐怕也是需要時間的。熟悉新商品的習慣的成長,和節(jié)省使用這些新商品的方法的發(fā)現(xiàn),也都是需要時間的。
95、有許多要購買的東西能夠容易地短時間延緩,但卻不能長時期延緩下去。關于衣服及其他逐漸損壞、而在高價的壓力下能設法比平常用得長久一點的東西,往往是這樣情況。
96、一樣商品的價格通常只是在狹小的限度內(nèi)變動;所以,如果它的價格是它原來價格的五倍或五分之一,統(tǒng)計就不能給予我們推測它的消費會變成怎樣的直接方法。但是,我們知道:如果它的價格非常高,則它的消費差不多完全限于富人,如果它的價格很低,則就大多數(shù)情況而論,它的消費大部分在于工人階級。因此,如果現(xiàn)在的價格對于中等階級或工人階級都是相對地很高,我們就能從現(xiàn)在價格上他們的需求律來推測:如果價格上漲到即使對富人而言也是相對地很高時,富人的需要會是怎樣。另一方面,如果現(xiàn)在的價格對富人而言是相對地適中,我們就能從富人的需要來推測:如果價格下跌到對工人階級而言也是相對地適中的水平,工人階級的需要會是怎樣。只有這樣將不完全的需求律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有希望得到關于差別很大的價格的接近正確的規(guī)律。(這就是說,直到我們能將社會上各種階級的人之片斷的需求曲線結合成為總的需求曲線,我們才能根據(jù)接近現(xiàn)行價格的價格,可靠地劃出一樣商品的總需求曲線。
97、如果一個人有一樣東西而能充作幾種用途,他會把它如此地分配于這些用途,以使它在一切用途上具有相同的邊際效用。因為,如果這樣東西在一種用途上比別種用途具有較大的邊際效用,他會從前一種用途上取出此物的一部分用于后一用途,因而獲得利益。
98、在貨幣經(jīng)濟中,良好的支配表現(xiàn)于如此調(diào)整每種支出上的停止邊際,以致在每種支出上值一先令的貨物的邊際效用都是相同的。每個人都可獲得這種結果,只要經(jīng)常注意他是否花于某一樣東西的費用是如此之多,以致從一種支出中取出一點用于別種支出他就會得到好處。
一種商品被分配于各種不同的用途,而這些用途不一定完全是現(xiàn)在的用途;有些也許是現(xiàn)在的,而有些也許是將來的。一個謹慎的人會努力把他的財產(chǎn)分配于一切不同的用途——現(xiàn)在的和將來的,以使他的財產(chǎn)在每一用途上都有相同的邊際效用。但是,在估計愉快的遙遠源泉之現(xiàn)在的邊際效用方面,必須要有雙重考慮:第一,考慮它的不確定性(這是一切有見識的人都會同樣估計的一種客觀的特性);第二,考慮遙遠的愉快如與現(xiàn)在的愉快比較在價值上對他們的差別(這是不同的人會依照他們不同的個性和他們當時的環(huán)境以不同的方法來估計的一種主觀的特性)。
99、但事實上,人類本性是如此構成的,以致大多數(shù)人在估計一種未來的利益之'現(xiàn)在價值'上,通常是以我們可稱為'折扣'的形式從它的未來價值中再加減少,利益延緩的時期越長,這種折扣就越大。一個人會把一種遙遠的利益當作與現(xiàn)在的利益一樣對他差不多有相同的價值;而另一個人由于想像未來的能力較低,耐心和自制力也較小,對于不是眼前的利益就比較不很關心。
100、不同的人對于未來之折扣率,不但影響他們節(jié)省的傾向——照這個名詞平常的含義來說,而且影響他們購買具有持久的愉快源泉的東西、而不購買那些提供較強但較為短暫的享樂的東西的傾向;
有一種占有的愉快是為了占有而占有;還有一種占有的愉快是因為占有可產(chǎn)生自豪感。有時后者比前者強,有時比前者弱;恐怕沒有人會知道他自己或別人如此清楚,以致能在這兩者之間十分肯定地劃分界限。
101、一架鋼琴,可能成為或多或少是遙遠的許多愉快的源泉;它對購買者的價值,是使用或所有這些愉快對他的價值的總體,但對這些愉快的不能確定和非常遙遠的問題卻要加以考慮。
102、一個人對一物所付的價格,決不會超過、而且也很少達到他寧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價格:因此,他從購買此物所得的滿足,通常超過他因付出此物的代價而放棄的滿足;這樣,他就從這購買中得到一種滿足的剩余。他寧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價格,超過他實際付出的價格的部分,是這種剩余滿足的經(jīng)濟衡量。這個部分可稱為消費者剩余。
103、當我們考慮大多數(shù)人的平均數(shù)時,個人性格上的差別可以不加過問;如果這大多數(shù)人包括相同比重的富人和窮人在內(nèi),則價格就變成對效用的一種正確的衡量。
104、各種東西對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不是以他對這些東西所付的價格來衡量的。
105一物的真正價值不是以它與個別的人的關系來研究,而是以它與一般人的關系來研究。
106、大體說來,在經(jīng)濟學所研究的大多數(shù)事件,是以大約相同的比例影響社會上一切不同等級的人的事件,因此,由兩個事件所造成的幸福的貨幣衡量如果相等的話,則這兩個事件的幸福的多寡一般說就沒有什么很大的差異。因為這個緣故,在一個市場中對消費者剩余的正確衡量才有很大的理論上的興趣,而且會有很大的實際重要性。
107、我們要注意的是:我們對各樣商品的全部效用和消費者剩余的估計是根據(jù)它的需要價格,當這商品的價格上漲到罕見的價值時,是在其他情況不變的假定下有了這種需要價格:當用于同一目的之兩樣商品的全部效用根據(jù)這個辦法來計算時,我們不能說,兩樣商品合在一起的全部效用等于每樣商品各別地全部效用的總和。
108、一個人花于一物的錢愈多,他多買此物或他物的能力就愈小,而貨幣對他的價值就愈大(用專門語言來說,就是每一新的支出增加貨幣對他的邊際價值)。
109、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像吉芬爵士所指出的那樣,面包價格的上漲使得貧窮的勞動者家庭的財源如此枯竭,并且提高貨幣對他們的邊際效用如此之大,以致他們不得不節(jié)省肉類和較貴的淀粉性食物的消費:而面包仍是他們所能得到和要購買的最廉價的食物,他們消費面包不是較少,而是較多了。但是,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如果遇到這種場合,我們必須根據(jù)各種場合的實際情況來研究。
110、如果任何一物的價格與人們慣常為它支付的價格相差很大時,人們會買多少;或換句話說,如果銷售量與它平常銷售的數(shù)量相差很大時,此物的需要價格會是怎樣。
111、一個人從他的收入中所得的滿足,在他的收入足以維持生活時就開始了,以后他的收入每以陸續(xù)相等的比例增加時,滿足也隨著有同額的增加,在收入減少時,滿足也隨著相應減少。
但是,過了相當時候,新的財富往往失去它的吸引力的大部分。一部分,這是習以為常的結果;習以為常之后就使人們從慣用的舒適品和奢侈品之中不再會得到很多的愉快,雖然他們?nèi)绻チ诉@些東西,就會感到更大的痛苦。一部分這是由于以下的事實:財富的增加往往與年老厭倦或至少是神經(jīng)緊張的增加一同而來;甚至隨著財富的增加,還會養(yǎng)成降低身體的活力和減少對愉快的享受能力之生活習慣。
112、照人類本性的構成來看,除非人有某些艱苦的工作要做,某些困難要克服,否則就會迅速墮落;而且發(fā)奮努力對身體和道德的健康也是必要的。生活的富裕有賴于盡可能多的和高尚的才能之發(fā)展和活動。在對任何目標——不論這目標是經(jīng)營的成功,藝術和科學的進步,還是人類狀況的改善——的熱烈追求中都有強烈的愉快。各種最高尚的建設性工作必然往往在過度緊張時期和在疲憊及停滯時期中交集;但是,以其常人和沒有雄心大志(不論是高等還是低等的雄心大志)的人而論,從適中和相當穩(wěn)定的工作中所獲得的適中的收入,對身心和精神的習慣之養(yǎng)成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只有在這些習慣之中才有真正的幸福。
113、在新的國家中恐怕更是如此,以財富作為炫耀手段的有害的欲望已有增長的跡象,這種欲望早已成為各文明國家中小康階級的主要禍根了。禁止奢侈的法律是無效的;但是,如果社會上道德的情緒能使人免去對個人財富的各種炫耀的話,那就有利了。誠然,從得當?shù)暮廊A中能得到真正的和可貴的愉快:但是,只在一方面沒有個人虛榮和另方面沒有別人妒忌的色彩時,這種愉快才會達到最大限度;像集中在公共建筑物、公園、公共收藏的美術品和公共競賽及娛樂上的愉快,就是這樣。只要財富是用來對每個家庭供給生活和文化上的必需品,以及為共同用途的許多高尚形式的娛樂,對財富的追求就是高尚的目的;而這種追求所帶來的愉快,就可隨著我們用財富所促進的那些高尚活動之增長而加大。
114、生產(chǎn)要素通常分為土地、勞動和資本三類。土地是指大自然為了幫助人類,在陸地、海上、空氣、光和熱各方面所贈與的物質(zhì)和力量。勞動是指人類的經(jīng)濟工作——不論是用手的還是用腦的。資本是指為了生產(chǎn)物質(zhì)貨物,和為了獲取通常被算作收入一部分的利益而儲備的一切設備。資本是財富的主要資料,與其將它看作是滿足欲望的直接源泉,不如將它看作是生產(chǎn)的一個要素。
115、資本大部分是由知識和組織構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私人所有,而其他部分則不是私人所有。知識是我們最有力的生產(chǎn)動力;它使我們能夠征服自然,并迫使自然滿足我們的欲望。組織則有助于知識,它有許多形式,例如單一企業(yè)的組織,同一行業(yè)中各種企業(yè)的組織,相互有關的各種行業(yè)的組織,以及對公眾保障安全和對許多人提供幫助的國家組織。
116、生產(chǎn)要素只有兩個,就是自然與人類。資本與組織是人類在自然的幫助下,在人類預測將來的能力和甘愿為將來作準備的心理之指導下,進行工作的結果。倘使自然和人類的本性和力量是固定不變的話,則財富、知識和組織的成長就隨之發(fā)生,正如原因產(chǎn)生結果一樣。但是,另一方面,人類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環(huán)境形成的,而在環(huán)境中自然發(fā)生很大的作用:因而不論從哪一個觀點來看,人類是生產(chǎn)問題的中心,也是消費問題的中心;而且進一步又是生產(chǎn)與消費之間的關系的問題——也稱為分配與交換的問題——之中心。
117、需要是基于獲得商品的欲望,而供給主要是決定于克服不愿遭受'負商品'的心理。這種負商品通??煞譃閮深悾簞趧雍驼咕徬M所引起的犧牲。
118、勞動的負商品之發(fā)生也許由于身體或精神的疲勞,或是由于在有礙健康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勞動,或是由于與不受歡迎的同事一同工作,或是由于占用了娛樂、社會或智力活動所需的時間。但是,不論這種負商品的形態(tài)如何,它的強度差不多總是隨著勞動的緊張和持續(xù)而增大的。
119、以我們使用勞動這個名詞而言,大部分勞動的主要動機都是要得到某種物質(zhì)利益的欲望;這種利益在世界的現(xiàn)狀下一般表現(xiàn)為獲得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即使一個人是受雇傭而工作時,他也往往從工作中得到愉快,這是確實的:但是,在做完工作之前他通常感到如此貧乏,以致停工時他就覺得高興了。
120、在開始工作前,往往有一些阻力要加以克服。開始工作時往往要作一點令人感到痛苦的努力,但這種令人痛苦的努力逐漸減少到零,而且繼之以愉快;這種愉快在短時間是增加的,直至達到某種低的最大限度;然后又減少到零,而且繼之以日見增大的疲勞和對休息與變化的渴望。然而,在智力工作方面,愉快和興奮一旦產(chǎn)生之后,往往不斷增大,直到必要時或因為謹慎之故才會停止。每個健康的人都儲有一定的精力可以使用出來,但只有經(jīng)過休息之后精力才能得到恢復;因此;如果他長期地用力多休息少,他的健康就要破產(chǎn)了。雇主往往知道,在有很大的需要時,暫時增加工資會使工人多做工作,但不論報酬多少,工人也不能長久保持做這樣多的工作。關于這個問題的一個理由是:超過一定限度的勞動時間每有增加,對休息的需要就隨之更為迫切。對工作增加部分的厭惡之所以加大,一部分因為,當留作休息與其他活動的時間減少時,對空間時間的增加部分之喜愛就增大了。
121、無論哪一類工人所作的努力,是隨著給他的報酬之增減而增減,這一點大體上是確實的。
122、馬爾薩斯的推論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而這三個部分必須區(qū)別開來。第一部分是關于勞動的供給。依靠對事實的細心研究,他證明了以下一點:凡有可靠的歷史記載的民族,都是如此生育繁多,以致如果不是由于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或其他原因——就是疾病、戰(zhàn)爭、殺嬰兒,最后是自愿的節(jié)制——的遏制,則人口的增長就會是迅速和繼續(xù)的。
他的第二個論點是關于勞動的需要。像第一部分一樣,它也是以事實為依據(jù),不過是用一類不同的事實來證明。他證明,到他著作的時候為止,沒有一個國家(與羅馬或威尼斯那樣的城市是不同的),在它的領土上人口變?yōu)榉浅3砻苤螅艿玫缴畋匦杵返呢S富供給。自然對人類工作所酬予的生產(chǎn)物,就是它對人口的有效需求:他又證明,到那時為止,已經(jīng)稠密的人口之迅速增加,還沒有引起這種需求的按比例的增加。
第三,他得出以下的結論: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將來也可能發(fā)生;人口的增長會受到貧困或某種其他困苦的遏制,除非用自愿的節(jié)制來阻止它。所以,他力勸人們采用這種自愿的節(jié)制,并且要過道德上純潔的生活,力戒早婚。
123、假定氣候沒有變化,則平均結婚年齡主要是看年輕人能夠自立和按照他們的朋友與相識的人之中所通行的舒適標準以維持家庭的難易而定,所以,平均結婚年齡對于身分不同的人也就不同了。
124、平均結婚年齡在中等階級中最高,在技術工人中次之,而在不熟練的勞動者之中最低。
125、人口出生率在富裕的人之中,比在那些為自己和家庭的將來不作過多的準備與過著忙碌生活的人之中,一般是較低的,而且奢侈的生活習慣使生殖力減低了。劇烈的精神緊張恐怕也會使生殖力減低,這就是說,假定父母的固有的體力沒有變化,他們對于有一個大家庭的期望,就會因精神緊張的大大增加而減少。當然,那些從事高度智力工作的人,作為一個階級來說,具有平均以上的體質(zhì)和神經(jīng)的力量;高爾頓曾經(jīng)說明,他們作為一個階級而論不是不富于生殖力的。但是,他們通常都是晚婚的。
126、生活必需品的第一樣就是食物。次于食物的生活和勞動的必需品,就是衣著、住屋和燃料居住的過度擁擠,導致道德的敗壞,因而減少人口和降低人們的品質(zhì)。休息與食物、衣著及其他屬于物質(zhì)的必需品,同樣是強壯人口的增長所必需的。其次就是關于活力的三個密切相關的條件,即希望、自由和變化
北京德銀潤通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