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湯
出自《金匱要略》
【組成】 麥門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參三兩(9g) 甘草二兩(6g) 粳米三合(3g) 大棗四枚(2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者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
【主治】
1.虛熱肺痿??人詺獯屎聿焕?,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2.胃陰不足證。嘔吐,納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方歌〗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方解】 本方所治虛熱肺痿乃肺胃陰虛,氣火上逆所致,病雖在肺,其源在胃。蓋土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則肺之陰津亦虧,終成肺胃陰虛之證。肺胃陰虛,虛火灼津為痰,肺失清肅,則咳逆上氣,咳吐涎沫;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陰傷,津不上承,則口干咽燥;虛熱內(nèi)盛,故手足心熱。胃陰不足,失和氣逆則嘔吐;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為陰虛內(nèi)熱之佐證。治宜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方中重用麥冬為君,甘寒清潤,既養(yǎng)肺胃之陰,又清肺胃虛熱。人參益氣生津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棗益氣養(yǎng)胃,合人參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歸于肺,此正“培士生金”之法。肺胃陰虛,虛火上炎,不僅氣機逆上,而且進一步灼津為痰,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雖屬溫燥之品,但用量很輕,與大劑麥門冬配伍,則其燥性減而降逆之用存,且能開胃行津以潤肺,又使麥門冬滋而不膩,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潤肺利咽,調(diào)和諸藥,兼作使藥。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是體現(xiàn)“培土生金”法;二是于大量甘潤劑中少佐辛燥之品,主從有序,潤燥得宜,俾滋而不膩,燥不傷津。
【運用】
1.辨證要點:本主為治療肺胃陰虛,失和氣逆所致咳嗽或嘔吐之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咳唾涎沫,短氣喘促,或口干嘔逆,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為辨證要點。
2.加減運用:若津傷甚者,可加沙參、玉竹以養(yǎng)陰液;若陰虛胃痛,脘腹灼熱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養(yǎng)陰益胃止痛之功。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結(jié)核等屬肺胃陰虛,氣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妊娠嘔吐等屬胃陰不足,氣逆嘔吐者。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2.方論選錄
魏念庭《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7:“火逆上氣,挾熱氣沖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麥冬生津潤燥,佐以半夏,開其結(jié)聚;人參、甘草、粳米、大棗,概施補益于胃土,以資肺金之助,是為肺虛有熱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預(yù)救乎肺虛而有熱之痿也”
【臨床報道】
本方加減治療非特異性炎癥型右肺中葉綜合征60例。結(jié)果治愈57例,占95%。其中服藥3~5天治愈41例,服藥10天治愈10例,服藥2個月以上治愈6例;無效3例,占5%。對已治愈的57例隨訪觀察,近期(1~6個月)未復(fù)發(fā),2年復(fù)發(fā)2例。[孫家寶,等.麥門冬湯加味治療非特異性炎癥型右肺葉綜合征60例。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94;(10):632]
用麥門冬湯加味治療胃陰不足型頑固性嘔吐42例。方藥;麥門冬、半夏、人參、炙甘草、粳米、大棗、竹茹、石斛、炙杷葉。煎湯,少量多次頻服。服藥3~9劑。結(jié)果:治愈20例,顯效15例,有效4例,無效3例??傆行?2.8%。[鄒德田,等.麥門冬湯加味治療胃陰不足型頑固性嘔吐42例 河南中醫(yī) 1990;10(1):21]
【實驗研究】
麥門冬湯可使家兔氣管上皮纖毛運動的頻率(CBF)明顯增加。最大CBF的增加率為30.4%,并觀察到增加CBF,3分鐘內(nèi)反應(yīng)最強,此后逐漸降低,給藥后20分鐘,仍高于給藥前水平,表明本方能改善氣管粘液纖毛輸送系統(tǒng)功能。[千代谷厚.麥門冬湯、清肺湯、補中益氣湯對家兔氣管纖毛上皮細(xì)胞纖毛運動頻率的影響。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 1995;(2):4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