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明寺,因始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間(457—464)而得名。隋仁壽元年(601)因供養(yǎng)佛骨而建棲靈塔,唐鑒真法師曾任大明寺住持,至唐會昌三年(843),棲靈塔遭大火焚毀。現(xiàn)存棲靈塔乃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棲靈塔的東峰是觀音山,現(xiàn)存觀音山為清末以后陸續(xù)建成。觀音山供奉著四大名山的菩薩:正殿為普陀之觀音,余則為五臺之文殊、峨眉之普賢、九華之地藏?!督鹆隁q時記》載:“善男信女于此三月(筆者注:觀音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和九月十九出家,共三月)茹素,曰觀音齋。”近些年來,觀音山香火日盛。每年六月十九,海內(nèi)外前來觀音山敬香膜拜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絡(luò)繹不絕,給當(dāng)日觀音山及山下周邊的交通、治安秩序帶來一定的壓力,也成為揚州的一道別樣風(fēng)景。
觀音山乃隋煬帝的迷樓舊址?!洞髽I(yè)拾遺記》載:“大業(yè)十二年(616),煬帝將幸江都……色荒愈熾,因此乃建'迷樓’。擇下俚稚女居之,使衣輕羅單裳,倚檻望之,勢若飛舉。又爇名香于四隅,煙氣霏霏,常若朝霧未散。謂為神仙境不我多也。樓上張四寶帳,帳各異名:一名'散春愁’,二名'醉忘歸’,三名'夜酣香’,四名'延秋月’…… 唐帝提兵號令入京,見迷樓,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為也!’乃命焚之。經(jīng)月火不滅?!笨梢娝鍩弁砟曛囊^與肉林酒池的商紂王有得一拼,后迷樓毀于戰(zhàn)火?!肚〗伎h志》卷十六《古跡》載:“迷樓在城西北七里,隋煬帝建。摘星樓在城西北,《名勝志》云:寶祐(1253—1258)城樓即故摘星樓也,江淮南北一覽可盡……摘星臺在摘星樓后……摘星亭在摘星樓后?!笨梢娬菢菚r又初具規(guī)模。
宋元豐二年(1079)十二月,蘇轍因坐蘇軾“烏臺詩案”,由簽書南京(今商丘)通判黜為監(jiān)筠州酒稅,次年三月蘇轍赴淮南,與秦觀會于高郵,逗留兩日。秦觀因寒食需上塚,只送蘇轍至邵伯埭。蘇轍留廣陵甚久,并分別以“九曲池”“平山堂”“蜀井”“摘星亭”“光化塔”為題而作《揚州五詠》。此時,蘇軾被貶黃州,蘇轍也遭貶黜,心境可想而知。而尚未出仕的秦觀不僅陪蘇轍兩日,且對蘇轍的《揚州五詠》一一次韻作詩。
秦觀《次韻子由題平山堂》云:
棟宇高開古寺間,盡妝佳處入雕欄。
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zhuǎn)江南碧玉寬。
雨檻幽花滋淺淚,風(fēng)卮清酒漲微瀾。
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
清雍正年間,揚州知府高士鑰邀請金壇籍書法家蔣衡書寫秦觀的“淮東第一觀”, 勒石立于大明寺前。
《次韻子由題蜀井》云:
蜀岡精氣滀多年,故有清泉發(fā)石田。
乍飲肺肝俱澡雪,久窺杖屨亦輕便。
炊成香稻流珠滑,煮出新茶潑乳鮮。
坐使二公鄉(xiāng)思動,放杯西望欲揮鞭。
蘇轍詩《蜀井》,題后自注“在大明寺”,蓋指大明寺之至今猶存的“天下第五泉”。歐陽修《大明寺泉水記》中稱:“此井為水之美者也?!鼻赜^因蘇轍和陪同蘇轍游玩的時任揚州太守鮮于侁本蜀人,故有“二公鄉(xiāng)思動、西望欲揮鞭”之語。據(jù)《江都縣志》載“蜀井在府城東北蜀岡禪智寺側(cè),其泉脈通蜀,味甘洌。”揚州人所稱蜀井則為竹西八景之一的“蜀井第一泉”。
秦觀《次韻子由題摘星亭迷樓舊址》云:
昆侖左右兩招提,中起孤高雉堞西。
不見燒香成宿霧,虛傳裁錦作障泥。
螢流花苑飛星亂,蕪滿春城綠發(fā)齊。
長憶憑欄風(fēng)雨后,斷虹明處海天低。
對隋煬帝的驕奢淫逸進行了批判,王朝興衰更替之感躍然紙上。
秦觀《望海潮?星分牛斗》詞下闕云:
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掛斗,月觀橫空。紋錦制帆,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往事逐孤鴻,但亂云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拼千鐘。
慶歷八年(1048),揚州太守歐陽修在大明寺西側(cè)的蜀崗中峰修建“平山堂”, 并在堂前親手種下楊柳樹和瓊花。秦詞描繪了隋煬帝時揚州“迷樓掛斗、月觀橫空、紋錦制帆、明珠濺雨、爵馬魚龍”的繁華,同時抒發(fā)了對“揮毫萬字、一飲千鐘”文章太守歐陽文忠之景仰。
秦觀三十七歲中舉前大抵在家鄉(xiāng)高郵半耕半讀,也多次赴揚州、湖越等地游歷。其在《與李樂天簡》中說自己在家杜門卻掃,以文史自娛的同時,“時復(fù)扁舟,循邗溝而南,以適廣陵。泛九曲池訪,隋氏陳跡;入大明寺,飲蜀井;上平山堂,折歐陽文忠所種栁,而誦其所賦詩,為之喟然以嘆。遂登摘星寺。寺,迷樓故址也。其地最髙,金陵、海門諸山歷歷皆在履下?!鼻赜^在其作品中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眷念是不言而喻的。其創(chuàng)制的詞牌《夢揚州》,詞末云:“望翠樓,簾卷金鉤。佳會阻,離情正亂,頻夢揚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