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音頻
品牌
視頻
辟謠
中國是酒文化歷史最悠久的國度,對釀酒的摸索過程也最為漫長,距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關于中國白酒的歷史起源,流傳著很多不同版本的傳說故事,有猿猴造酒說、杜康造酒說、儀狄造酒說、黃帝造酒說、神農造酒說等等。那么,中國白酒的發(fā)源究竟是天工造物,是圣賢發(fā)明,還是集體智慧?我們不如從釀酒的原料和方式溯源,尋找這個答案。
中國酒史1.0時代
發(fā)源期,野果與石洼的奇妙反應
在以采集為生的原始時期,古猿將野外采摘的成熟野果放在了“石洼”中,堆積的野果在雨水中浸泡使野果果皮腐爛,腐爛的野果產(chǎn)生了酵母菌使野果中的糖分開始發(fā)酵,慢慢發(fā)酵成了酒漿。這種自然發(fā)酵的果酒是中國傳統(tǒng)酒的1.0版本,可以稱其為中國酒的“發(fā)源”。
中國酒史2.0時代
啟蒙期,農耕文明催生谷物釀酒
公元前4000-2000年,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間,這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tǒng)酒的啟蒙期。在仰韶文化時期耕作農具便已出現(xiàn),釀酒原料也逐漸進化為谷物。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發(fā)掘了許多陶罐、盂、甕、碗等器具和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種類繁多的酒杯。酒器的出現(xiàn)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時期的釀酒已進入盛行時期。
中國酒史3.0時代
成長期,曲是酒之骨,糧是酒之肉
酒曲的發(fā)明將中國酒史正式引入成長期,從夏王朝到秦王朝的1800年間,醴、酒等品種的產(chǎn)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xiàn),為中國傳統(tǒng)酒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時期,釀酒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釀酒的谷物原料也越發(fā)多樣。在商朝和周朝時期的宜賓,有一土著民族為僰,據(jù)《華陽國志》記載,僰人善事農牧,尤為善種水稻、荔枝、姜、蒟 、豆之類的作物,為釀酒提供了條件。
僰人有飲用天然發(fā)酵的“荔枝酒”、“樹頭酒”的習慣,其后隨著人工釀造的普及,釀出了名為“蒟醬”的酒和窨酒,不僅開創(chuàng)了川南古僰道酒文化的先河,還釀造出如今享譽天下的五糧液的前身。
(五糧液包包曲)
中國酒史4.0時代
進階期,集雜成醇,五味俱全
蒸餾酒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釀酒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對于我國蒸餾酒何時出現(xiàn)說法很多,最有可能是從唐朝開始。從隋唐出土的15-20毫升小酒杯上看,也能印證這一觀點。這個時期,不僅“蒸餾提純”的技術得到普及,釀酒原料的多樣和豐富也使之涌現(xiàn)出另一門“集雜成醇”的“技術”。在宋朝,“去雜成純”的蒸餾技術沿絲綢之路傳到西方,“集雜成醇”的東方秘釀姚子雪曲也被世人稱頌有佳。
姚子雪曲以當?shù)厝拔宸N糧谷——黍、粟(稷)、稻、麥、蜀黍(高粱)釀造,酒質甚佳。黃庭堅嘗此酒以為美,作下一首贊酒詩《安樂泉頌》。文人盛贊的姚子雪曲在民間被稱作雜糧酒,晚清時期,“利川永”烤酒作坊老板鄧子均,改用紅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釀造的雜糧酒名動天下,后又被舉人楊惠泉飲之更名為五糧液。
自原糧成為釀酒主角以來,勤勞聰慧的祖先們早已通過漫長的實踐過程,將各種糧食于酒的作用進行了精妙總結,傳世652年的五糧液亦是歸納出五糧作為釀酒原料的完美比例,經(jīng)過一代代釀酒師的摸索和馴化,不同原糧、不同元素間達到相生相克的五行平衡,最終集雜成醇,匯聚成了“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五糧玉液。而這其中蘊藏的五行智慧,更是這一杯歲月濃香中所傳承的內在精神,彰顯中華文化,寓藏普世哲學,醞育復合之美。
縱觀中國白酒的起源和發(fā)展,幾乎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史,從果酒、乳酒到谷物釀酒,從天然發(fā)酵、人工發(fā)酵到引入蒸餾技術。中華美酒除了原料和釀造方式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和文化亟待我們發(fā)現(xiàn)和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