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之一:首先要信
人類是不可能真正認識上帝的,上帝也不會把所有的事情啟示給人類。所以人類面對上帝的命題,方法是敬畏,而不是完全認識。
我這些年花了很多精力讀圣經(jīng),然后思考我的生活為什么是這個樣子。至今我依然是一個無知的人,但相比過去的無知,我還是有一些改變的。
這個過程很美妙,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步,是要信。
我比較幸運,沒有像有些讀書人一樣,還沒入門,就提出各種問題。我信上帝的時候,一個問題都沒有,只有前所未有的感動。
但信了之后,我的問題慢慢出現(xiàn)了,感謝上帝,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變成了我的思考的過程,我的求知的過程,我的明確人生意義的過程。有一種漸漸看見的感覺,漸漸聽見的感覺。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也能信上帝,也能讀圣經(jīng)。上帝給每個人的恩典都不一樣,不一定像我一樣去讀書思考,但每個人通過信仰,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意義。
愿上帝揀選你。
原則之二:承擔責任
基督徒喜歡說,把一切交給上帝。這些話看似有信心,其實是懶惰呢。
上帝是開始,是結(jié)束。上帝是起初,也是末尾。
上帝說,“我是阿爾法,我是哦米嘎”,但中間的過程,屬于人類的責任和使命。這構(gòu)成了人類重要的過程理性。
沒錯,圣經(jīng)寫得很清楚,人類的責任是要管理好這個世界,人雖然不是這個世界的所有者,但卻是這個世界的管家。作為上帝創(chuàng)造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你我必須在活著的時候,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馬克斯韋伯理解了這一點,他給人的定義是,人,必須承擔起上帝賦予的責任、激情和使命。
所以,細心的讀者看到了,上帝讓亞伯拉罕到迦南去,但亞伯拉罕怎么走,走多久,上帝可不管。亞伯拉罕必須自己決定,自己行動。
我討厭所有懶惰的基督徒,所以尖銳說出這些話,愿主與每個人同在。
原則之三:成為自己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边@是圣經(jīng)詩篇的經(jīng)典句子,意味著一個重大的事實:每個人都是一個特別的、惟一的存在。而“你不過是人”的提醒,既有對狂傲人性的警惕,還有人必須回到人的位置的啟示。
這是一個重大的觀念秩序,每個基督徒都應該牢記在心。而對這個觀念秩序的強調(diào),乃是為了避免一系列可能出現(xiàn)的觀念陷阱。
需要再次提到奧古斯丁所描述的存在之鏈:
上帝:永恒、無罪、理性、活潑、美;
天使:無罪、理性、活潑、美;
人:理性、活潑、美;
動物:活潑、美;
自然:美。
在這個醒目的存在之鏈中,人的位置如此清晰。
——去動物化。某種意義上,一個人信仰上帝,第一任務就是要去動物化,把自己的生命從動物世界拉出來,建立起屬于人的理性能力,由此讓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靈的活人。每個具體的人都應該對此保持足夠的警惕,當一個人丟失了信仰,就意味著丟失了生命的想象力,由此他或她必然失去對自身人性的自律能力,不僅完全像動物一樣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且像動物一樣缺少基本的理性能力。
——去天使化。烏托邦傾向或者理想國傾向,是人類揮之不去的頑疾,從猶太教渴慕的地上天國,伊斯蘭教夢想的哈里發(fā)大國,到東方傳統(tǒng)的大同世界,都是烏托邦社會的不同構(gòu)想。但真實的秩序是,人是有一個罪的存在,只要一個人還活在這個看得見的世界,就不可能變成天使。所以,任何關(guān)于地上天國的想象,任何試圖在活著的時候就要變成天使的人,都是在人如何認識自己的命題上表現(xiàn)出最大的無知。由此,去天使化,就成為一個信仰上帝的人必須牢記的原則。
——去群體化。某種意義上,這是很多基督徒最不容易擺脫的陷阱。當我們說,我們在基督里為一,我們陳舊的觀念秩序,必然認為我們由此成為了一個群體,而多年以來對個人主義這個概念的警惕,也讓我們對信仰的群體化缺乏必要審視。但真正的秩序在于,上帝是惟一的,所以每個人也是惟一的,惟一的上帝用他的形象給每個人創(chuàng)造了惟一的身體,吹入了惟一的靈魂氣息。這個世界上無論有多少人存在,無論是外表,還是心靈,每個人都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個和自己完全一樣的人。只有當一個個體的人真正變成一個惟一的存在,他才能以惟一的個人的生命,迎接惟一的基督的救贖。這是生命意義最宏大的對稱之美,在這個意義上,群體化是對人的生命的最大傷害,也是對基督救贖的最大誤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