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梵媽要在九點前出門去社區(qū)辦些事情,梵梵正在地上玩機器人,媽媽催著說了不下三遍,把機器人收起來,要出門了,他聽到每次嘴里說好好好,但是人卻不動……媽媽收拾好東西回頭看他還在玩,終于控制不住發(fā)火了,“梵梵,你再玩,我就給你扔出去!說到做到!”即便如此此,他還在玩,媽媽怒火沖天的走過去拽起來就拖著他往外走,梵梵哇哇哭著說:“我討厭你!”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崩潰的時刻,越是急著讓孩子做某件事,孩子越是跟著唱反調或者當耳旁風。家長越要求,孩子越抵觸。其實,孩子的抵觸是有原因的。
家長定規(guī)矩時孩子為什么這么抵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發(fā)現他們很容就炸毛,也就是沖動。造成孩子沖動的原因有很多,科學研究發(fā)現是因為人的大腦額葉不夠活躍,這種不足最明顯的反應就是心理混亂,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愛動等。但并不是沖動的孩子就一定會心里混亂。有些時候,家長和孩子本來是在好好說話,可通常是越說越帶情緒,部分是孩子的原因,另外一部分是家長的原因。有一些是性格原因引發(fā)的孩子的問題行為,如果孩子不經思考脫口而出,反應過快,那孩子很容易和家人產生矛盾沖突,最后也許是兩敗俱傷。而孩子自此心中會激起了逆反心理。有些孩子會三思而后行,往往取得滿意的結果。但也有容易習慣沖動的孩子,他們很少去腦補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就嘴比腦還快的做出了反應。但請家長們記住一點:沖動的孩子需要在不斷的后果中用經歷去鍛煉并反思才能學會控制情緒。
容易引發(fā)孩子問題行為的因素
面對孩子時家長要先把自己的情緒調到最理性狀態(tài),才能靈活掌控自己的情緒從而游刃有余。孩子犯錯誤是多方面的原因引發(fā)的,包括家長的態(tài)度、心理預期以及家庭矛盾等因素都會引發(fā)孩子的問題行為。- 自以為是的家長。在家長心理會認為孩子就是故意惹事兒的,家長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孩子知道應該如何做,就是唱反調,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樣只會讓家長自己更來氣。殊不知孩子其實已經抓住了家長的這種心思,激怒家長生氣的這招會讓孩子屢試不爽。
- 孩子有抵觸心理。家長要知道孩子什么時候容易出現抵觸心理,比如孩子正在認真做自己事情時,或者被強行終止游戲時等等,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用家長的時間和耐心去平復孩子的不聽話,也不要嚇唬孩子。
雷聲大雨點小,如果每次都是通過嚇唬威脅,卻從沒有實際行動,久而久之,孩子就像聽“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家長威信盡失何談樹立?此外,家庭矛盾也是導致孩子問題行為的原因。
1、讓孩子看著你說話。很多家長在跟孩子提要求時,總是一邊搗鼓著手頭事情,一邊跟孩子說話。孩子又怎么會聽進去呢?要知道所有沒有眼神交流的談話都像是一種敷衍,連家長自己都不看重的事情孩子又怎么會聽以為真?其次家長說話的態(tài)度要尊重并要鄭重其事,不要用冷嘲熱諷和壓制的態(tài)度去談話,大人不喜歡的孩子同樣不喜歡。2、一次只講一件事。給孩子吩咐事情的時候,遵循一次講一件,等孩子完成以后再去講其他事情。避免一次講多了孩子有抵觸心理。一件一件的完成,孩子心理會比較有成就感。再進行下去就容易的多了,而且如果一次性吩咐孩子好幾件事情,孩子很可能會中途忘記。3、以旁觀者身份看結果。在家長和孩子講好規(guī)矩后,在旁邊默默的看著孩子完成就可以了。至少堅持半分鐘別離開,一定要在心里記住,這一點很有必要。這樣會讓孩子知道家長很重視這件事情,自然孩子也不會馬虎。但在過程中家長切忌不可以發(fā)火,要克制自己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否則只會激化矛盾。歸根結底,無論哪種育兒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家長持之以恒,因材施教。在家長的育兒路上也是對家長自己的一個凈化心靈的修行過程。面對有抵觸心理的孩子,怎樣做到心中有數、應付自如,答案就看父母想要什么樣的結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