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劉嬋是屬于一個地地道道的昏君,貪圖享樂。諸葛亮在前線作戰(zhàn)的時候,他不但不支持,反而時不時的扯諸葛亮的后腿。在蜀漢政權(quán)覆滅的時候還留下了一個樂不思蜀的經(jīng)典故事。《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真實的劉嬋難道真的如《三國演義》所述嗎?
劉備總共有三個親兒子,為什么會讓劉嬋來繼承他的位子?在《三國志》記載中,當(dāng)年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么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边@段話主要意思就是諸葛亮夸獎劉嬋智慧過人,劉備很高興予以勉勵。因為諸葛亮是一個不會阿諛奉承的人,劉備自己心中也覺得劉嬋不是一個魯鈍之人,再加上劉嬋是長子,所以才讓劉嬋繼承大統(tǒng)。從這就可以看出劉嬋并非等閑之輩。
縱觀三國這些皇帝們,劉禪在位時間最長,達(dá)41年。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后,劉禪還做了30年的皇帝。如果是一個非?;栌沟幕实?,哪里還能統(tǒng)治三十年,并且當(dāng)時還處于戰(zhàn)亂階段,不知道什么原因,劉禪卻被描述成一個弱智或低能兒的人,這真實千古奇冤。劉禪及其父親劉備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工于心計的高手。劉備靠他的智慧與豪賭膽略,親手創(chuàng)建了蜀漢帝國,劉禪靠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條件非常不利的情況下,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30多年,還能在國破之后能夠平安幸福的度過余生,這就非常的不容易!
其實劉禪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皇帝,其之所以變得碌碌而為跟劉備和孔明分不開。劉備是老來得子,劉備去世的時候劉禪才17歲,登基之后軍政大權(quán)由諸葛亮一人獨攬,根本沒有插手的余地。同時自己沒有力量去扳倒諸葛亮。不得已,國家大事全由諸葛亮做主,自己老實一點,閉口不說。等諸葛亮去世后,自己掌握政權(quán)后立即廢除丞相制,將權(quán)利一分為二,互相牽制,避免一人獨攬大權(quán)。蔣琬死后,劉禪更進一步,“乃自攝國事”,總統(tǒng)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quán)達(dá)19年之久。這一舉措,豈能是一個智商低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嗎?
在諸葛亮去世后,很多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要求給諸葛亮立廟,劉禪是堅持不從。但眾多大臣堅持,劉禪只好讓步。所以,如果不是諸葛亮把持朝政惹怒劉禪,劉禪對這事豈能再一再二地反對給諸葛亮立廟?
公元238年,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如果在諸葛亮?xí)r期碰這種有利時機,諸葛亮是肯定不會放過,必定會興兵大舉北伐。而劉禪是專門下旨給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唯恐其走諸葛亮的老路,所以告誡蔣琬要與孫吳政權(quán)互相配合,同時興兵,合力伐魏,否則,以弱蜀單獨伐強魏,其結(jié)局只能是像諸葛亮生前那樣勞而無功,得不償失。由此也可以看出,劉禪是不贊成諸葛亮的北伐方針,只不過礙于諸葛亮權(quán)勢,沒有底氣反對。
后來蜀國被滅,劉禪在一次宴會上說了那句“樂不思蜀”。也正是這句話致使劉禪被冤枉數(shù)千年??墒?,真正聰明的人就能看出來,這只不過是劉禪保命的計策。
其實劉禪也是悲劇的一生,他青少年時因為年輕,還有劉備等人光輝所掩蓋。好不容易等到劉備去世,自己登基,結(jié)果又被諸葛亮所壓制。等諸葛亮去世后,此時的蜀漢政權(quán)由于連年的戰(zhàn)爭,國力減弱,人才凋零。蜀國人才死的死、走的走、隱的隱,其已經(jīng)走向了沒落,他只能通過休養(yǎng)生息來增強國力,只不過魏國沒有給其機會,一舉滅了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