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相貌平平的古錢盡管存世稀少,也不受人追捧。就象人生,是個窮學(xué)究,絕非當(dāng)家翁。
古錢的品種、版式繁多,而且制作工藝多不相同,所以有些相貌平平的東西盡管存世稀少,也不受人追捧,價格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但是否值得購藏,就見仁見智,不能一概而論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對這類古錢的投資回報率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比如說開元通寶是唐代鑄量最大、迄今存世也最多的一種錢幣,普通品枚價在5元以下。但有些特殊版別卻十分稀少,如一種大字版,直徑只有2.47厘米,但字形寬大,“通”字尤為明顯,多年來僅見到4枚實物。
晚唐時代,有一種背穿上、下月文的開元錢,制作粗糙,與會昌開元相先后,存世甚多,乏人問津。假如穿左、右兼有星文者,則相當(dāng)稀少。會昌開元鑄于唐武宗時代,字口內(nèi)多有流銅,制作不精,價亦不高。如遇精美者則千萬不要錯過,或許母錢就藏身其中。
會昌開元共發(fā)現(xiàn)有20多種紀(jì)地的背文,其中背晉最少。有的背文卻模糊不清,無法解釋,就象一個謎題,不知哪年才能揭曉謎底,可能也有人會感興趣。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開元、乾元錢,元字的右鉤內(nèi)有一星點,有人給它們起了個很形象化的名字叫“蹴踘元”,肯定也有人喜歡。
唐代國力強盛,西域盡入版圖,今新疆時有唐代錢幣出土,特別是大歷元寶和建中通寶,它們的總存世量不多,但95%以上出自新疆地區(qū),可證為當(dāng)?shù)厮T。同出還有“元”字錢和“中”字錢,應(yīng)屬大歷元寶和建中通寶的簡化體,另傳世有“大”字錢,性質(zhì)與上相同。
按古代即有“一字師”之稱,想不到孔方兄里還有“一字錢”。按理說它們稀罕獨特,頗具歷史及研究價值,但自問世以來,一直價格低迷,從來就不是拍賣場上的寵兒。究其原因,無非有二:一是過于冷僻,鮮有人知;二是文字單調(diào),其貌不揚。就象人生,是個窮學(xué)究,絕非當(dāng)家翁。在這里祝它們時來運轉(zhuǎn)。
唐以后的“一字錢”就更少了(不包括花錢、棋錢等),這些年來僅見到一枚“半”字錢。按存世有政和通寶、宣和通寶背半分,交鈔半分,泰和通寶背五分,大觀通寶背半錢等折銀錢或折銀鈔錢。一般鑄于金末或元初時期,“半”字錢即上述這類半分錢的簡化,據(jù)其制作大概為金后期之物。
以下發(fā)幾幀圖片供參考。
一.開元通寶大字版,直徑2.47厘米,熟坑有裂,上海博物館藏有同式一枚,“通寶”二字明顯大于普通版。
二.晚唐開元背雙月左星,老生坑,制作不精。
四.乾元重寶蹴踘版。
六.元字錢。
八.半字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