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蘇10 六月二十七日 詩人醉了
蘇軾一生詩詞無數,上品、絕品、孤品、驚為天人者不勝枚舉。
論豪放,論悲涼,論哀愁,論親情,蘇軾的杭州詩作可能都排不上名號,唯獨,若論精美與幽雅,無論黃州、惠州、儋州,還是徐州、潁州、密州,絕比不過杭州蘇詩。
熙寧五年(1072)的六月二十七日,注定成為西湖著詩日。
我們這位偉大而又郁郁不得志的中年詩人喝得有些多了,酒是詩眼,迸發(fā)出醇厚的詩香,一筆下去,西湖的靈魂,由這五具嬌美靈動的詩身,竟此流傳千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裴回:即徘徊
其三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烏菱白芡:菱角與芡實
青菰(gū):俗稱茭白,果實如米,稱雕胡米,可作飯。
其四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橈:[ráo]:槳,楫
翠翹:古代首飾,狀似翠鳥尾上的長羽
杜若:一種香草,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
吳兒:指長江下游南岸一帶的百姓,這里代指采蓮女。
其五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關于這組名詩,名家多有點評,我就不在這里班門弄斧,只是想與諸君分享西湖之美,蘇詩之雅,同時感受那位酩酊中的失意之人,如何在政治與生活中,通過酒與湖的灌輸,尋覓一絲解脫的法門。
后來,蘇軾在第二次到杭州為官時,因欲疏浚湖水奏請朝廷而說過,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那么,我們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西湖之有蘇軾,如皮囊之有靈魂。
關于西湖,蘇軾似乎用盡了一生中最好的文字來撫摸,對于西湖的理解,也已達到了世間極致。后來,蘇軾離開杭州后,專門給友人寫過一首懷念西湖的詩作,其中道盡了賞玩西湖的思辨之道。
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
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
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
君持使者節(jié),風采爍云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
胡不屏騎従,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
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延緣。
問道若有得,買魚勿論錢。
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
蘇軾認為,西湖這樣的天下美景,每個人各有自己欣賞的角度,與人們的學識與智慧沒大關系。對于風景的認知深淺,各有所差,沒有人能完全理解得通透。
在詩中,蘇軾還教會了我們一種欣賞西湖風景的最佳方案:
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
拄著拐杖在這山水間毫無目的的游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匆娏藵O翁就順便問問他有沒有打到魚兒,有了,我們就買些來吃,也不要討論什么價錢……
詩讀至此,意難平。我又想起了數日前流連于杭州湖光山色之間的那幾個美好日子。
平生若有幸,愿與西湖同眠,與孤山共枕,夫復何求?
正所謂: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謝謝觀賞,再見
無犀 原創(chuàng)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