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span>
人,大抵是喜歡群居的動物。不合群、不入世的人,選擇了形單影只,選擇了孤獨存在,不論野獸,還是神靈,都是難以被俗常理喻的。
孤獨之于人生,似乎與幸福無緣:孤獨會產(chǎn)生疏離,孤獨會引發(fā)抑郁,孤獨會制造障礙,孤獨會讓人失去依靠,孤獨會令人感到茫然,孤獨會被看作是怪癖……人們恐懼孤獨,亦認(rèn)為孤獨有害。
然而,偉大的心靈,又常常需要孤獨的靈魂。莊子、屈原、杜甫、貝多芬、梵高……偉大的哲人和藝術(shù)家,會在孤獨中創(chuàng)造奇跡,在孤獨的深處穿越孤獨,在世人的不解中震撼世人。
哪怕是平常人,也未必離得開孤獨的體驗。聽琴、品茶、聞香、賞書畫、觀山水……人們每每沉寂下來,陶冶身心,獲得人生更深層次的感受,何嘗不需要孤獨的品質(zhì)?
孤獨,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如野獸般放逐天性,如神靈般思索真義。孤獨,是一座花園,讓我們離開人群,單獨幽居,走進盛開的花叢深處,洞悉未知的美好。在孤獨里,我們遠(yuǎn)離世界。在孤獨里,我們重新與世界相見。
交往和獨處,是人的兩種生活方式。不擅交往,固然是一種遺憾。受不了孤獨,也未免是一種缺欠。
有時候,人們會把孤獨想得過于消極。然而,一個內(nèi)心相對自足的人,自然懂得孤獨的魅力:無人陪伴的時候,正好可以自斟自飲,自賞自忖,自得其樂,心無旁騖……在孤獨里,一個人也可以無比充實。
寂寞是平庸的,無聊是空虛的,然而孤獨是高貴的,是浪漫的。人只有孤獨的時候,才可以放下“虛假的自我”,不用去順從外部的世界,而反過來讓世界來滿足自己的內(nèi)心,讓自我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的系統(tǒng)。
于是,靈感在孤獨中產(chǎn)生,創(chuàng)造在孤獨中萌發(fā),思想在孤獨中閃爍……有了孤獨,才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孤獨,是生命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禮物。
記得,阿那亞聲名鵲起的那幾年,身邊許多人都大老遠(yuǎn)地跑去那塊偏遠(yuǎn)的海岸,不過是為去禮堂旁邊走一走,到“孤獨的圖書館”里面坐一坐。
為什么那樣冷清的地方,那樣孤獨的存在,卻可以那樣地打動我們?是不是,我們自以為害怕孤獨,但是又被孤獨深深地吸引著?
或許,每個人天生都是孤獨的。深夜里的發(fā)呆,狂歡后的寂靜,獨行時的寥落……我們總會在沒有防備的時候,與孤獨不期而遇,望向自己內(nèi)心的深淵。
無論平時活得有多熱鬧,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距離自己最近。我們在孤獨里看見了自己,也仿佛可以接收到世界默默傳來的隱秘信息,它孤獨的樣子,像一座豐碑。
孤獨,是寂靜之處,是修行之處,是遠(yuǎn)離人間的所在,也是與世界重逢的地方。
孤獨是人生重要的體驗。唯有在孤獨中,我們才可以與自己的靈魂相遇,與宇宙中無限的謎題相遇。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
孤獨,來自于人性,卻通向著神性。
弗賴曾說,詩人、情人和瘋?cè)擞兄嗨频木裉匦?。這話說得過激了一點,但道理還是有的。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藝術(shù)家要么是瘋子,要么是怪物,這些人多愁善感,自尋孤獨,仿佛故意讓自己活得不快樂。
其實,我們所處的世界沒什么兩樣。只不過,對于世間的事物,有的人感應(yīng)敏銳、深入思索,有的人昧于麻木、慣于遷就——而這種差別,足以造成藝術(shù)心靈的孤獨感。
古今中外一流的藝術(shù)家,對人生的本質(zhì)、社會的真相,都有著異常敏銳的洞察力。這或許是一種天賦。敏感的藝術(shù)家,總可以觸及別人無法接近的感受。他們并不需要所有人去了解他,反而更需要同紛繁的世俗拉開距離,獲得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在封閉的狀態(tài)里自由馳騁,喚醒潛藏著的創(chuàng)造力。
古來圣賢皆寂寞。一切動用精神心智的探索,最好都在孤獨中完成。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哲學(xué)家或藝術(shù)家。但是,哪怕凡人,至少也可以在獨處中思考,讓孤獨喚醒自己那份或大或小的潛質(zhì)。
從創(chuàng)造心理學(xué)的角度看,孤獨是培養(yǎng)個人創(chuàng)造力、發(fā)掘創(chuàng)造潛能、從事創(chuàng)造活動的必要條件。我認(rèn)識許多寫作者,都說會在四下無人的地方思如泉涌;有些做創(chuàng)意的設(shè)計師,甚至一定要在深夜時分工作;哪怕無事可做,一個人安靜地看書、品茶、賞風(fēng)景,也總會時不時地迸現(xiàn)出別樣的感悟,不算把時間虛度。
人在孤獨的時候,感知會變得異常敏銳。人在孤獨的時候,也會變得異常專注。孤獨,其實是無比充實的,它為我們打開了新的內(nèi)在,深入發(fā)現(xiàn)世界的新涵義,并可能催生意想不到的靈感。
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是在孤獨中創(chuàng)造。在孤獨中,你找到了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你會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孤獨”。
盡管世界很喧囂,但人們時常覺得,孤獨是現(xiàn)代生活的常態(tài)。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可能會對人際關(guān)系感到焦慮,可能困在某種處境,難以處理又無法逃脫……我們可能被孤獨困擾,孤獨的感覺未必那么好。
孤獨也有兩面:迫不得已的孤獨,會為我們帶來苦惱;自覺自愿的孤獨,卻可能樂在其中。
惶恐時,孤獨可能是一劑毒藥。歡愉時,孤獨卻是自我感知的必要補充。學(xué)會與孤獨擁抱,擺脫羈絆和依憑,方可找到自我。向孤獨深處一直走下去,我們終會用另一種方式與世界重新相遇。
其實,我們無需制造喧囂,來刻意回避生命深處的孤獨,而應(yīng)該充分地接納和感謝,讓孤獨成為一種深刻的力量。原以為孤獨可能至死,后來卻可能發(fā)現(xiàn),孤獨里也有天使在微笑。
選擇孤獨,無疑是需要勇氣的。不由得想起拜倫那首叫做《孤獨者》的詩:
在蕓蕓眾生的人海里/ 你敢否與世隔絕,獨善其身? /任周圍的人們鬧騰/ 你卻漠不關(guān)心/ 冷落,孤寂/ 像一朵花在荒涼的沙漠里/ 不愿向著微風(fēng)吐馨……
孤獨是一座花園,只有它的主人才懂得走進去欣賞它。整天周旋于瑣事、患得患失的人,沒有機會體驗真正的孤獨。沉湎于浮躁和焦慮中的人,也無法從孤獨中獲得撫慰與享受。孤獨,只屬于懂得孤獨的人。
不在孤獨中淪陷,就在孤獨中超脫。不必害怕孤獨,不要擔(dān)心遠(yuǎn)離人群,因為孤身一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也聽得見世界給我們的共鳴。有時候,我們走得越遠(yuǎn),反而離得越近。
或許,世界上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尤其是痛苦和悲傷,無人可以真正替你分擔(dān)。我們總要為自己保留一定限度的孤獨。即使孤身面對,卻可以讓心靈得到滿足,令人生得以升華。神靈一般的啟示,終會向我們顯現(xiàn),在孤獨中,我們終將達(dá)到彼岸。
編輯 | 終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