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從研究自己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出發(fā),不斷分析、探索與反思。立足校本生情,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都是在做教育研究,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校本教研。
在平時教學中研究問題
對教師而言,提出一個教育問題,甚至比解決一個教育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發(fā)現(xiàn)問題是研究問題的前提,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光,就難有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培養(yǎng)問題意識,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顯得尤其重要。發(fā)現(xiàn)問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讀”出問題。讀書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打開思維、觸發(fā)靈感,有時會產(chǎn)生質(zhì)疑,從而提出問題。讀書之后要認真思考,能夠以更冷靜的心態(tài)反思教育理念,以更敏銳的思維審視教育教學過程,以教育教學的眼光尋找差距和疑問,從而提出真實問題。
2.“挑”出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此,教師要學會請人挑毛病、提建議,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不順、過渡不夠自然、探究不夠深入、訓練不夠到位的地方,需要聽課教師提出更好的建議。通過別人的視角,審視與分析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拓寬教學思路,找到優(yōu)化教學的路徑。
3.“聊”出問題。同事閑暇聊天時,沒有思想負擔,思維放松,不經(jīng)意間很容易靈光一閃,發(fā)現(xiàn)平時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涌現(xiàn)出一些有價值的思維火花與教育智慧,從而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在互助交流中探究問題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構建教師教研集備共同體,能夠有效地促進合作、探究、分享,教師通過建立協(xié)作平臺,開展有效的集體備課、共同探究與合作交流,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從而推動學校教研出成效,促進教學研究走上新臺階。
1.集體備課。集體備課不要流于形式,要形成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模式。主備教師要按照計劃提前做好精心準備,集體研討時思路要清晰,依據(jù)要合理,分析要透徹,聽取建議時要真誠;集備小組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敢于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建議,才能在交流互動中拓展思路、取長補短,不斷充實完善教學預案,這樣的教學預案凝聚集體智慧,更有可借鑒性。
2.觀課磨課。同一個教研組內(nèi),相互觀課、一起磨課,要成為自覺的意識與行動。觀課教師要有對話意識、欣賞意識、交流意識、分享意識、援助意識,進入課堂后,要具備當事者(授課者)角色、參與者(學習者)角色、旁觀者(觀課者)角色。觀課后,觀課教師要與執(zhí)教者心平氣和地進行對話交流,經(jīng)過細致的研究、討論,重構出更好的教學設計。而教研組教師一起分析教材、修改教案、推敲流程,或者將課堂“復盤重演”,融匯集體智慧,不斷充實完善課堂教學,就有可能打磨出高效的課堂。
3.同課異構。以同課異構的方式展開教研,便于相互借鑒,有利于共同提高。同課異構要單獨備課,教師按照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教學風格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按照自己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由于教學內(nèi)容相同,教師們相互聽課以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比較課堂的得失,探討教學的體會,分享研究的經(jīng)驗,甚至可以探討總結共同的教學模式,在交流中提煉、升華,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教研水平,有利于形成教學個性。
4.沙龍研討。教師們自愿參加沙龍研討,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自由發(fā)言,在“聊一聊”“議一議”中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問題,大家談感悟、講困惑、議策略、找辦法,從而你一言我一語地進行互動式探討。在民主和諧的研討氛圍中,教師們不拘形式地探討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各種觀點互相碰撞,可以使教師在不同的見解中提高認識,同時也促進教師不斷進行探索,從而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5.專題研討。研究始于“問題”,當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某種問題,并想方設法在實踐中去解決,且不斷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時,就不知不覺地走上了一條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之路。圍繞問題開展教學研究,應著重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同時,教研員要深入了解教師平時教學的困惑與問題,并以問題為導向,加強與一線教師的對話交流,把問題轉(zhuǎn)化為研討專題,以問題來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質(zhì)。
在課題研討中研究問題
課題研究要避免“只抓兩頭不顧中間”,不能只顧“立項”和“結題”,忽視中間最重要、最關鍵的“研究”環(huán)節(jié)。每一個課題組成員要沉下心來,進行實實在在的問題研究。
首先,課題要基于問題。課題源于問題,問題是課題產(chǎn)生的誘因。沒有問題就沒有課題,有真實的問題才有可研究的真課題。所以,教師在選擇課題時,就應從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出發(fā),選定課題開展研究。
其次,課題要研究問題。課題研究不僅要有問題意識,還要有研究意識。研究意識與研究思維,是課題組成員與實驗班教師不可缺少的關鍵素養(yǎng)。課題研究從教育教學中來,又回到教育教學中去。任何脫離教育教學的課題研究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應對自己的工作有一雙審視的眼睛,要經(jīng)常思考“為什么會這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尋找教學中的問題,并把一個個問題作為研究的起點,積極尋找解決辦法,這就是課題研究。
再其次,課題要解決問題。課題立項研究的目標是要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師更好成長。課題組通??刹捎脟@課題展示一兩節(jié)課例的形式,定期開展課題研討活動。研討內(nèi)容包括聽課、執(zhí)教教師談教學設想與意圖以及教后反思。隨后,聽課教師對所聽的課進行評議,肯定可借鑒的地方,提出建設性意見,聚焦問題解決。
總之,課題研究應從教育教學中來,又回到教育教學中去,有效促進校本教學研究的開展,推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李徐凝
一審:李徐凝
二審:索瑩星
三審:馬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