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心理危機都不是“突如其來”的。作為孩子最信任的情緒支撐者,家長只有悉心觀察,平和應對,才能幫孩子順利走出情緒旋渦,祛除心理陰霾。
作者|任冠青
編輯|王雅娜
本文首發(fā)于《時代郵刊》第431期
“有一段時間,我密集接到了二十來個厭學的個案,有中學生,還有大學生,包括一位在美國最頂尖學校讀不下去的。讓我震驚的是,這二十來位學生,他們的心理都在崩潰邊緣,或已經(jīng)崩潰。但他們的父母沒有一個人意識到,他們的孩子處在心理死亡的邊緣……看見就是愛,但太多家庭中,看見是如此不易?!毙睦韺W家武志紅在社交媒體寫下的這段感慨,引發(fā)了不少網(wǎng)友共鳴。
青少年遭遇心理危機,背后有著復雜的成因,可能是青春期的敏感多思,可能是矛盾重重的親子關系,可能是因為學習所產(chǎn)生的壓力,也可能是因為一件小事誘發(fā)的情緒崩潰。正如武志紅指出的,很多時候,危機的產(chǎn)生絕非一日之寒,“一個人在進入絕境前,絕對會發(fā)出許多次信息”,輕則如忽然少言寡語、悶悶不樂,重則會有厭食、自殘等行為。
此時,家長的應對選擇至關重要,若是及時捕捉到孩子的“求救信息”,理性介入、科學應對,就會讓負面情緒如表面浮塵般隨風散去,不再給孩子造成持續(xù)性困擾;可若是視而不見,甚至就此指責孩子“太過脆弱”“抗壓能力太差”,就只會把他們推向更加絕望的境地,從此向最親近的人關上心理之門。
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實中,不少父母都選擇了后者。筆者曾就抑郁癥問題采訪過青少年心理專家張麗珊,她介紹了這樣一個典型案例:孩子的母親一直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很科學,可她的孩子最終被診斷為“重度抑郁”。這位母親不明白成績優(yōu)異、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為什么會抑郁,又有什么可“想不開”的。可當張麗珊第一次見到孩子,就看到了她滿臉的不快樂。這么明顯的信號,為何家長卻看不到呢?
總結來說,有兩方面因素不容忽視。一是部分家長常?!白哉f自話”,只會從客觀條件、環(huán)境等因素“打量”孩子,只關注自己寄寓的教育期許有沒有實現(xiàn),誤以為他們“沒什么可不開心的”“所謂的煩惱就是因為想太多”,卻從未設身處地地“看見”孩子的痛苦與憂愁??墒?,只看表面現(xiàn)象,就永遠無法觸達孩子的內(nèi)心。二是一些家長自身缺乏對心理問題的正確認識,甚至會心存恥感,于是面對一些顯而易見的“求救信號”,就會選擇性忽略。如此一來,問題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huán):家長越是拒絕承認,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會愈發(fā)潛滋暗長,以至于當問題嚴重到不得不直面時,一些家長會先于孩子崩潰。
其實,就像身體會感冒一樣,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情緒上的問題、心理上的“感冒”。要想及時捕捉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有必要掌握一些心理學常識。這樣一方面能夠規(guī)避錯誤做法,使問題不至于進一步惡化。
另一方面,對心理學知識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消除因未知而帶來的妖魔化和恐懼心理,幫助家長擺正心態(tài),科學恰當?shù)亟鉀Q問題。比如,意識到青少年容易將問題簡單化、絕對化,把一件小事的重要性過度放大等認知特點,家長在溝通時就能更加有的放矢,引導孩子跳出當下的執(zhí)念,學會從更長遠的視角看待問題。
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心理危機都不是“突如其來”的。作為孩子最信任的情緒支撐者,家長只有悉心觀察,平和應對,才能幫孩子順利走出情緒旋渦,祛除心理陰霾。
初審|蔣芳儀
復審|李玲
終審|黃菲
書號:ISBN 978-7-5667-2790-9 策劃:《時代郵刊》 出版:湖南大學出版社 圖書介紹:解讀、賞析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中指定七年級下學期學生必讀的6本名著,既符合初中生閱讀和考試需求,又符合初中生審美。 有料:深度解讀名著、賞析名著,真正讀懂名著、領悟名著 有用:貼合政策與教學目標,牢牢抓住考試要點、難點 有趣:拓展閱讀深度、廣度,打開名著之外的新世界擁有一把打開名著閱讀世界的金鑰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