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生于清乾隆八年(1743),卒于嘉慶十年(1805)。時人評價鄧石如書法“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以篆隸成就為最高。他是中國碑學(xué)史上的一座豐碑,發(fā)明了以隸寫篆的筆法,影響整個清代學(xué)篆的書家。不僅如此,鄧氏五體皆精,鄧氏篆、隸、楷、行、草書無所不工,但以篆書最為人稱道。據(jù)歷史記載,鄧石如僅活了63歲,《朱晦庵文語四屏》是其59歲所作,可謂是晚年絕品了,這個時候鄧氏的書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筆力雖老辣,卻更趨于平和。清人評價鄧石如的字:“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fēng)”,在這幅作品中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篆書的書寫并不始于清代。在唐宋明事情就有篆書的存留墨跡。久負盛名的趙孟頫對篆書頗有研究,但是清之前的篆書往往以玉U篆為藩籬,逃不開僵硬、刻板之風(fēng)。如唐代李陽冰的《三墳記》,他的篆書吸取漢碑篆額和唐代李陽冰《三墳記》等篆字的體勢筆意,得樸厚沉雄之韻,一改宋、明時期篆書的刻板、拘謹之風(fēng)。
鄧石如篆書特色之一是注入隸書寫法、筆意,這大致體現(xiàn)在三點:一是某些筆畫、如長橫本身就內(nèi)含隸筆形象;二是行筆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部位以隸法過渡或替代篆法;三是寫篆過程以中鋒為主,但不乏側(cè)鋒行筆,與隸書行筆比較近似。他以隸寫篆,突破了千年來只用玉筯篆筆法寫篆的限制,在寫篆的時候巧妙的使用隸書的筆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僅豐富了篆書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為篆書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別是其晚年的篆書,已經(jīng)臻于化境,雄渾蒼茫,線條圓澀厚重,以這幅《朱晦庵文語四屏》為最!
此帖為鄧石如篆書《朱晦庵文語四屏》,沉雄樸厚、以圓勁勝,自成面目。請欣賞。
局部放大圖欣賞
▼
【1】朱晦庵為南康守。春日,陸子靜往訪。晦庵與沔舟而樂。曰:“自有
【2】宇宙以來,即有此溪山,還有此佳客否?”乃登白鹿洞書院講席。
【3】請子靜講《君子喻義章》。聽者如堵。當(dāng)時說得痛快,坐中有流
【4】涕者?;掴稚罡袆?。天氣微冷而汗出揮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