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通過種種的修行方法,得到了開悟,覺醒了自己的佛性,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諦。然后生出慈悲之心,不畏辛勞,伺機(jī)度化愚癡的六道眾生。
作為一位菩薩,要不斷地自覺追尋更高的智慧,開拓自己心識之中潛藏的佛性,使自己能夠得到更大的力量與解脫。并把自己稍有開悟所得的利益,宣告給一切眾生,使所有眾生都能夠得到佛法真諦的利益。
菩薩是自覺覺他的,自覺覺他實(shí)際上是一回事。自覺覺他,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一個(gè)稍有覺悟的修行者,只有覺他,才能使自己的自覺不斷增長。覺他的能力越強(qiáng),自覺的資糧也就越豐盛。智慧才能不斷地增長,自覺的境界也就越高。但是沒有自覺的智慧,想要覺他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的修行者開悟后,心存執(zhí)著,不愿把佛法的真諦,宣告給其他眾生。怕他人超過自己,不愿教導(dǎo)利益眾生,視眾生苦難癡迷而不顧。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與修行佛法利益眾生,度化眾生,使眾生都從苦難與煩惱中解脫出來的宗旨相違背。這種行為,最終只能是自斷慧命,阻礙自己的智慧與解脫,甚至墜入邪魔之中(善知識魔)。
一個(gè)修行者,開悟后沒有慈悲之心,那他的自覺、心力與解脫,就不會得到進(jìn)一步的增長。
所以說:自覺覺他是一回事!自覺覺他不過是一事兩面而已!
因此,一切菩薩住世都以自覺覺他為本,自利利他為指南!
而一個(gè)真正的住世菩薩,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不應(yīng)執(zhí)著于自利而去利他。不應(yīng)以自利之私心,而去利他。
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是出于自性、佛性的本能。
以一己私利而去利他,不能成善,反而會成為惡,會生出心魔,甚至?xí)萦谪澙奉嵉怪小?/p>
真正的住世菩薩,不以自利而利他為目的,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利!
真正的住世菩薩,不以覺他而覺他為目的,才能得到真正的自覺!
大乘經(jīng)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菩薩的大智、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普賢菩薩的大行、地藏王菩薩的大愿,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
我國五臺山被認(rèn)為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稱為佛教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薩在我國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恭迎浴佛節(jié) 禪語佛源免費(fèi)結(jié)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