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與酒(2)
在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酒文化亦淵源流長。關(guān)于我國酒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據(jù)考古學(xué)家考證“新石器時代之前古人就已掌握了釀酒的技術(shù)”。通過一些列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飲酒已蔚然成風(fēng)。
酒,自產(chǎn)生之日開始,就倍受先民歡迎。也許國人天生就對酒有著別樣的眷戀,是以酒文化也成為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酒,激活了騷客文人的靈性,是以備受推崇;酒,歷經(jīng)騷客文人追捧,是以愈加盛行。二者相輔相承、相得益彰,淵源流長的酒文化更為我國幾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增色頗多。
試看我國歷史上那些文人騷客,似乎個個都是從酒缸里泡出來的。從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的詩句中,我們已然讀出酒味、品出酒香?!峨x騷》、《九歌》、《九章》、《天問》千載傳唱,為我國積極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樹立了榜樣,誰敢說他那奇特的構(gòu)思、豐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張里沒有酒的力量?才華秀逸的大文士宋玉(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男 (⊙o⊙)哦~~)也對酒多有頌揚;建安文學(xué)的領(lǐng)袖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對酒更是情有獨鐘;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傳世最廣的名言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竹林七賢”個個都是大酒徒,蔑視禮法,放浪形骸;縱酒放達的劉伶更是嗜酒如命的酒狂;陶淵明的詩中有酒、酒中有詩,甚至連口糧都釀成了酒;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相信國人皆知其有酒仙美譽:“百年三萬六千日,會須日飲三百杯”這是何等豪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何等的暢酣?“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又是何等的率真?“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恐怕舉世無二了吧?誠如后人所言“李白的詩中若沒有酒,恐怕色香味俱為之失色”,呵呵,雖言過其實,但卻也算是對其詩酒合一的另類解釋吧;白居易也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僅以狂飲著稱,為官時甚至不以無政績而恥而以釀出好酒為樂(雖然這不值得學(xué)習(xí),也不為“河蟹”社會所提倡);歐陽修是婦孺皆知的醉翁,“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詩”、著名的《醉翁亭記》肯定是酩酊大醉之作;蘇軾更是著名的酒徒,他的詩、詞、散文都散發(fā)著濃郁的酒香;……
子曰:“百禮之會,非酒不成”。一貫強調(diào)禮樂治國的孔夫子不僅在飲酒方面是實戰(zhàn)家,而且是個理論家。雖然他把飲酒提升到了政治哲學(xué)的高度上,但誰知道他不是個愛酒之人呢?莫非這孔圣人也是個“性情中人”——想“借酒蒙面”說些平時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做些平時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如此說,絕無“鄙薄”圣人的意思:俺行者也姓孔,孔子是俺的老祖宗。)在老夫子看來:飲酒乃是人生的需要,其意在飲酒之外、在于禮儀文化,在于共樂同歡??鬃拥木扑枷霚Y源流長,滲透在我國文化的骨血里。以酒交流、歌樂歡敘,造就了禮儀中國和燦爛的文化。
我們從歷史中、從古詩文中讀出了酒的醇芳、品到了酒的酣暢。飲酒想作詩,賦詩想飲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酒與文化與詩的聯(lián)姻古已有之,也是我國酒俗文化的一大特色。酒文化,已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山東人素以豪爽、曠達著稱。我想:恐怕這“豪爽”二字上也沾染了些許酒氣吧。豪爽好客的山東人多善飲、大都信奉“無酒便不能成席”一說。特別是在社會穩(wěn)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只要是幾個人聚在一起,無論是公干還是私會,總是要和酒較較勁、一起喝兩杯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