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雪漫的新書即將出版了,這也是她時隔五年再次回到小說創(chuàng)作上來。
而即將推出的小說,是她根據(jù)與齊秦合作推出的電影《大約在冬季》的劇本為藍本來創(chuàng)作的。
她是位高產(chǎn)的作家,《咱們班》、《我是壞女生》、《左耳》系列、《沙漏》系列等等。
饒雪漫是很多少男少女心中的女神,她的言情小說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可以跟瓊瑤作品相媲美,所以她的書是很多人學生時代的必讀書。
這次讓書迷等了五年不可謂不久。
同樣時隔五年出書的是作家劉震云。
劉震云的作品荒誕而諷刺,善于從小事情著手。
他的作品極具個人特點,作品語言簡潔,極少用形容詞來修飾,這種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不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
他認為很多詞句是廢話,沒必要拿來湊字數(shù),
劉震云的寫作也并不追求速度,寫作允許慢,好作品都不是速成的,慢工出細活。
劉震云用九成時間來構(gòu)思作品,一成時間來寫作,水到渠成,娓娓道來即可。
一個作家真正的寫作不是坐在桌子前邊,而是沒寫的時候,我也不是每天甚至每年非要寫作,什么時候想得成熟了,我就開始寫作。我覺得寫作不是一個故作莊嚴的事情,它是一個作者不斷思索的結(jié)果。
寫作需要觀察思考,需要經(jīng)歷,也需要想象。
哪怕很多天馬行空的網(wǎng)絡小說,也有作者自身的影子。
像這種名家,他們的書迷已經(jīng)形成,他們的口碑和質(zhì)量也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速度反而不再是刻意的追求。
而自媒體時代的寫作跟傳統(tǒng)的寫作不一樣,需要作者重新開疆拓土,培養(yǎng)自己的粉絲群。
從中心向周圍輻射,不斷擴大影響,有時作品反而不重要了,營銷手段反而尤為重要。
每天日更、堅持打卡21天,為了寫而寫,先營造一個寫的氛圍,可能是對新人們最基本的一種要求。
如果你永遠不寫,那么一切可能都只是空談。
隔三差五引用名人名言,用名人警句提高文采,這是語文老師教給小學生們的寫作課,可能讓文章更好看,顯得博學多才。
鼓勵大家寫是好事,為了寫而寫,不論好壞對錯,先寫起來,對小白是有用的。
你一定要分清楚你為什么而寫。愛好名利還是專職,愛好有愛好的寫法,為名利也有名利的手段。
每個人都想出一本自己的書,可是賣給誰?這就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粉絲。
有些人的作品質(zhì)量很高,可是不會推廣,沒人愿意付費。
有些人的質(zhì)量不高,可是因為有鐵桿粉絲,只要他出書,就會有粉絲去買,不論是奔著書還是質(zhì)量,甚至有人會一次買幾十幾百本,就為了引起作者的注意,從而搭上他的人脈圈。
如果有穩(wěn)定的粉絲,而且有人舍得為你花錢,這樣的人出版社也愿意給你出書,畢竟都是為了利益,如果出了沒人買,反而是個麻煩。
自媒體與傳統(tǒng)的寫作出書是不一樣的。
我的長篇小說終于完成。這個過程真的很痛苦,我曾經(jīng)覺得可能堅持不下來,也曾想追求速度快點寫完,后來又覺得寫的太快,又會錯過很多細節(jié),三言兩語就能寫完的,肯定不能算長篇小說,至少篇幅也達不到。
寫完才發(fā)現(xiàn),其實真的沒那么簡單,我寫的確實很差,接下來是大刀闊斧的改。
自己都看不下去,寫出來的效果與自己心目中的期望值想去甚遠,實在慚愧的很。
曹雪芹“批閱五載,增刪十次”的《紅樓夢》也是在他死后才被傳頌的,不是人人都想成為大師,但是如果能留下點什么,對于寫文字的人來說是一種鼓勵和欣慰吧。
接下來我想我是不是該培養(yǎng)粉絲,準備收割了,總不能等到以后再,連個虛名都沒有,更不要說利了。
我都俗的如此赤裸裸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