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愛美,女子尤甚。梁簡文帝蕭綱《美人晨妝》詩云:“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成?!狈浅YN切地道出了女子愛美之天性。白居易在他的《時世妝》里,給我們展示了當時女性對美的一種理解和追求,從中可見唐代女性普遍的審美觀。
一
唐代與西域文化交流很多,這就對唐的城市生活發(fā)生了重大影響。唐代的服飾受到胡服很大的影響,《新唐書·五行志》說:“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由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楊貴妃常以假鬢為首飾,而好服黃裙。近服妖也。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拋河里,黃裙逐水流?!?span>[1]879唐代婦女的發(fā)型種類也很多,據(jù)史書記載,當時的發(fā)型有回鶻髻、百合髻、云堆髻、烏蠻髻、樂游髻、長樂髻、云髻、花髻等20多種之多。唐代受西域胡人影響,一些異域風情的妝飾流行長安,反映出當時女性與時代同步的開放心態(tài)。
白居易的《時世妝》就反映了中晚唐婦女尤其是當時的貴族婦女所喜尚的妝梳。其詩云:“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化作八字低。妍蚩黑白失本態(tài),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披發(fā)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2]63 作者在這首詩中向我們展現(xiàn)了元和時期婦女流行的妝飾以及他對這種時妝的感嘆。“時世妝”是入時或時髦的裝飾打扮,相當于今日之“流行時尚”,是當時人們極為流行的一種普遍妝飾,也反映出華麗高貴的唐妝正在向世俗的民間生活靠近了。然而白居易對此習尚卻是憂心忡忡,他說:“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長安城內(nèi)的胡化之風遍及朝野,作為深受儒學熏染的正統(tǒng)文人,不無感慨,于是寫詩以諷喻。但李唐王朝本與鮮卑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就使得唐統(tǒng)治者對于胡族的生活習俗并不排斥,更以開闊的胸襟廣交賓朋,睦鄰友邦,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成就氣象萬千、輝煌奪目的大唐文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唐代婦女們不管貴婦還是民間女子的生活都千姿百態(tài),不拘一格,特別是京城長安的婦女們,能最先接觸外國文化,引領女性生活的時尚先河。特別是唐中期——元和年間,婦女們的妝飾就與當時無孔不入的胡化之風合拍,其妝飾在突出大膽前衛(wèi)和時尚性外,更成為長安城中的時髦,白居易就把當時婦女們的妝飾以詩的形式為我們保存至今。通過白居易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女性這樣妝扮:兩腮不施紅粉,只以黑色的膏涂在唇上,兩眉畫作“八字形”,頭梳圓環(huán)椎髻,有悲啼之狀。黑色的嘴唇,有似于現(xiàn)在酷男靚女們玩的哥特式妝容。這種妝梳尤為當時的貴族婦女所喜尚,直至五代。這樣的妝扮竟“出自城中傳四方”,居然能從長安城,流傳全國各地,風行一時,成為那個年代的流行時尚。
二
女子愛美,古今皆然。人們常說“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睂σ粋€女子來說,修飾打扮顯得尤為重要。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云:“婦人惟仙姿國色,無俟修容;稍去天工者,即不能免于人力矣。然予所謂‘修飾’二字,無論妍媸美惡,均不可少。俗云:‘三分人才,七分妝飾。’此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3]13 以此看唐代婦女們對修飾的重視越覺此說有理。唐代婦女妝飾很復雜,程序分為:一敷鉛粉,二抹胭脂,三畫黛眉,四染額黃(或貼花鈿),五點面靨,六描斜紅,七涂唇脂,八戴發(fā)式。而更為講究的貴族婦女們,“掠鬢用郁金油,傅面用龍消粉,染衣以沉香水”。(唐馮贄《云仙雜記·金鳳凰》)這樣豪華程度令人咋舌。而胭脂、鉛粉和黛眉是中國女性化妝最關鍵,也是最穩(wěn)定的部分,它們至唐又到另一高峰。對胭脂和鉛粉的使用,我們從元和年間詩人王建的詩中可見一斑,《宮詞》云:“舞來汗?jié)窳_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潑紅泥?!保ā度圃姟肪?0)詩雖有些夸張,但也能看出當時女子對胭脂和鉛粉依賴之深、使用之甚。
重視妝飾,古已有之。先秦就有這方面的審美記錄,《孔叢子·居衛(wèi)第七》云:“子思適齊,齊君之嬖臣,美須眉,立乎側,齊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須眉于先生也。”[4]87雖是男人們討論眉毛長相,但也從側面反映眉毛的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生活、甚至外交活動。唐代婦女們對妝飾更為講究。據(jù)載,唐玄宗幸蜀時,曾命畫工繪“十眉圖”,這是宮廷畫眉的典型樣本,可見唐代婦女眉妝特色。唐代眉妝在杜甫《北征》中有“學母無不為……狼藉畫眉闊”的句子,哪怕戰(zhàn)亂如此,婦女們也仍用有限的化妝品打扮自己,甚至連小女孩都知畫眉重要的是“畫眉闊”。唐代流行細而淡的長眉,當時稱為“時世妝”,亦稱“蛾眉妝”。杜甫詠虢國夫人詩有“淡掃蛾眉朝至尊”的形容。白居易描寫上陽白宮人的詩有“青黛點眉眉細長,天寶末年時世妝?!边@就是細淡長眉的寫真。細長的蟬眉也成柳眉、小山眉、遠山黛。五代人陶谷《清異錄·裝飾門》云:“范陽鳳池院尼童子,年未二十,秾艷明俊,頗通賓游,創(chuàng)作新眉,輕纎不類時俗。人以其佛弟子,謂之淺文殊眉?!?span>[5]13連禪院清修的女尼也要用淡眉來化妝,可見畫眉為時風流俗所重視。
唐代女子的妝飾還有額黃、花鈿、面靨、斜紅、唇脂和發(fā)式等。盧照鄰《長安古意》有:“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有:“何處拂胸資粉蝶,幾時額黃藉蜂黃?!痹陬~間點染鵝黃,唐代多流行于宮廷中?;ㄢ氁步谢ㄗ?,貼在兩眉當額處,妝飾額頭。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八:“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黥跡。大歷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黥、錢黥?!?span>[6]246王建詩《題花子贈渭州陳判官》:“膩如云母輕如粉,艷勝香黃薄勝蟬。點綠斜蒿新葉嫩,添紅石竹晚花鮮。鴛鴦比翼人初帖,蛺蝶重飛樣未傳。況復蕭郎有情思,可憐春日鏡臺前?!?span>[6]246這首詩所用的是女子在妝臺上貼花子的情景。白居易《長恨歌》說楊貴妃死時“花鈿委地無人收”,就是指這些花形的薄片散落在地上。面靨是施于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也叫妝靨。唐人詠靨的詩很多。如元稹詩:“醉圓雙眉靨”,吳融詩:“杏小圓雙靨”,溫庭筠詩:“秀衣遮笑靨”,《花間集》:“淺笑含雙靨”、“濃蛾淡靨不勝情”、“寶幌有人紅雙靨”等,這些艷詩都是贊詠靨之美媚動人。
三
白居易的許多詩篇都涉及唐代女性的時世妝,從他的《和夢游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裝束”來看,這一時期人們廣袖寬衣,蔚為時尚。民風從“短窄胡服”的認同轉向?qū)ωS潤飄逸的漢服回歸。這種大眾審美心理的變遷,從白居易作于元和年間《上陽白發(fā)人》中也可看出:“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不但反映元和年間服飾已革變,還與我們探究的《時世妝》中婦女們形象,如寬闊的“八字眉”作了對比。從《時世妝》中表現(xiàn)的時事氣氛,加之白居易這段時間的仕途意氣,能推測《時世妝》作于806 年至816年間。把三首詩綜合看,我們能得出這一時期婦女裝扮是以陰郁的面部裝、沉重的椎頭髻、艷麗的唐裙裝為主的,而這樣的搭配方式怎么可能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白居易不滿時尚,卻也無奈何,面對開放時代人們的審美習俗,只有以開闊的心胸去包容它。
在唐代,不管唐代妝飾是“華風”固有的部分,還是因時代風尚而流行的時世妝所出現(xiàn)的新特色,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人們甚至對男人們用妝修飾自己持贊美態(tài)度。人們給當時佛像描妝時,也以當時流行的妝飾為主。如莫高窟滿天飛舞的半裸的飛天與唐女子“粉胸半掩疑暗雪”、“長留白雪在胸前”的審美效果、審美觀念吻合。男子化妝,古已有之,漢惠帝時,“郎侍中皆冠鵕鸃、貝帶、傅脂粉。”[7]3191唐代的男子在化妝材料、化妝方式上,也用面脂、口脂等化妝粉飾頭面。杜甫《臘日》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金箔……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泵鑼懥伺D日里皇家向百官賜口脂、面脂,說明男子化妝連皇家都首肯了。而一些專以姿容事人的男子,更是油頭粉面,極盡裝束。如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就“傅粉施朱,錦衣繡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認同下,善于修飾的男子也同女子一樣,因其修飾而引起人們的矚目。如成都人路巖風貌神俊,善修飾,是風流人物競相模仿的對象?!奥肥讨袔r,風貌之美,為世所聞。鎮(zhèn)成都日,委執(zhí)政于孔目吏邊咸,日以妓樂自隨。宴于江津,都人士女懷擲果之羨,雖衛(wèi)玠、潘岳不足為比。善巾裹,蜀人見必效之。后乃翦紗巾之角,以異于眾也。閭巷有ㄚ服修容者,人必譏之曰:爾非路侍中耶?”[8]卷四路巖是美男子,他的姿容被人們議論,亦在情理之中。在唐代妝飾之風盛于閭巷,男子也有自己的時世妝,當時社會化妝之風盛行的程度就可想而知。
但對于這種總體傾向濃艷和開放的唐化妝風俗來說,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們對化妝方式、化妝態(tài)度還是有較大差異的。如唐朝名將李晟之女嫁崔樞,“婦德克備,治家整肅,貴賤皆不許時世妝梳?!?span>[9]卷三還有白居易《時世妝》表現(xiàn)的對“烏膏注唇”的妝扮嗤之以鼻,而推崇中原傳統(tǒng)的“華風”妝飾;甚至當時女道士們也盛服濃妝,這雖已是唐宣宗時代,并因此遭到宣宗的驅(qū)逐,但可看出妝飾在當時的繁盛,也看到對“時世妝”的另類聲音??傊?,妝飾為唐代社會的各個領域添姿增彩,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展現(xiàn)著自己對美的理解與追求。
參考文獻:
[1]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龔克昌.白居易詩文選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李漁.閑情偶寄[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4]王鈞林,周海生譯注.孔叢子[M].中華書局,2009.
[5]陶谷.清異錄[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6]尹占華.王建詩集校注[M].巴蜀書社,2006.
[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059.
[8]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二)[M].
[9]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一)[M].
作者簡介:
李小成,教授,文學博士。西安文理學院國學研究所所長,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負責人,古代文學省級重點學科負責人、學術帶頭人。在《江漢論壇》《周易研究》《社會科學戰(zhàn)線》等刊物發(fā)表論文70多篇。出版著作有:《文中子考論》《中說校釋》等。
感謝李老師授權!(文章原載于《蘭臺世界》2011年1月上)
聯(lián)系客服